2019年8月,万州区分水镇石碾村。
李子林里,种植大户林福森忙得不可开交,几千公斤青脆李刚从树上摘下来,就有经销商上门抢购了。
“今年收成好,市场价格也好!”数着钞票,林福森的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近两个月来,几乎所有的种植户都在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喜悦。
然而,几年前,石碾村还是一个产业薄弱的偏僻穷村。
“石碾村位于悦君山下,全村处在一片陡峭的山坡上,全是碎石地,土地单薄,为了谋生,大家只能外出务工。”林福森说。
由于土质和海拔适合李子生长,当地党委、政府便围绕李子产业做起了文章,近3年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硬化道路,新修生产便道和人行便道,推进农旅融合发展。2018年,全村李子销售总额突破1亿元,李子鼓起了石碾人的“钱袋子”。
“我们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如今,石碾村的李子远销全国各地,林福森的脚步也因此更加坚定。
大国农道,任重道远。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中国这片辽阔的热土上,像这样乡村振兴的景象正不断涌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乡村的发展和进步,已然进入一个新阶段。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大基本面,统筹推进“五个振兴”。
201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选择部分区县、乡镇和村,分层开展综合试验示范和分类试验示范,分别探索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分类探索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的路径和方式,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今的巴渝乡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洁净卫生、房前屋后花草环绕、山上山下牛羊成群……
為此,2019年本刊最后一期“特别策划”聚焦重庆“八项行动计划”之一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选派CQDK全媒体骨干记者深入重庆各个试验片区,挖掘乡村振兴的基层样本,梳理总结经验与做法,同时约请专家进行深入解析……希望通过这一组报道,能对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奋斗的你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