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雪松
年轻时读戴望舒的《雨巷》,悠长的小巷子、湿漉漉的石板路,南国水乡幽深的意境就深深印在脑海里。恰好我到西塘的当天也下毛毛雨,雨丝细微不用打伞,感觉像是微风拂面,湿润清爽,且不影响闲逛的心情。
生活里有诗,但没有所谓的远方,因为它就在眼前,我用笔用心记录的每一个瞬间。
跟随热情的客栈老板在石板路上穿行,拐了两个弯儿,来到一处很幽静的院落。小院儿不大,种了不少花花草草,房间的窗户朝院子开着。放下背包,搬一把竹椅坐在屋檐下,听雨声,看风景,一路劳顿渐渐消散。
西塘的夜生活很美,有温柔香艳的迷人气质,也有歌舞升平的活力。但我更喜欢西塘的清晨。所有的异地之行,我都不舍得错过它们的清晨,那是它们还没有被外来因素打扰的一天中最本真的面貌,草原晨曦中的羊群和骏马,山间鸟鸣和清泉流淌的声音……还有眼前,因为前一天下雨,预料中的缭绕飘渺的雾里水乡,黛瓦白墙、拱桥轻舟在雾里缓缓移动,随眼望去委婉含蓄,水墨仙境摄人心魂。
早餐,就在水边廊下的小铺里坐下,点了一只软糯的红豆粽子和一碗小米粥,老板一边也给自己夹了一个粽子,一边跟我聊天儿,“我们这里吃粽子不只是在端午节,打我记事起,家里一年四季都有的早点就是它,一个红豆粽子加一碗小米粥吃下去,胃里舒舒服服的。”说着给我端来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喝吧,五毛钱随便喝,不够再添”。
阿汤哥在白墙黛瓦间一路跳跃穿梭,在烟雨长廊间飞速狂奔,把这个浙江嘉善县的小镇美景带给了全世界。
其实,有古旧建筑的水乡不止这一处,但人们为什么尤其喜欢西塘呢?我觉得,是因为西塘对世人开放的,是西塘人由古而今自然绵延的真实生活,是原住民三餐一宿的日常起居和平实朴素的心态。无论山水多美,人气儿才是灵魂。
西塘有句老话,“人生行善三件事,修桥铺路建廊棚”,说的就是人。这里有最著名的“烟雨长廊”,据说是江南水乡最长的廊棚,有1.8公里长,是过去家家户户公德心的体现,在门前修建廊棚,方便大家出行和日常生活,后来又有幾个大户人家出资把廊棚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现在的长廊。晴天遮阳,阴天避雨,坐在长廊下,你能感受到虽在市井深处,那些没有被世事变迁而湮没、侵蚀的古老且纯善的千年遗风和人性的温柔。
但西塘也并不闭塞,比如以《碟中谍3》外景地拍摄的方式,大胆尝试了古镇宣传和推广的新思路,阿汤哥在白墙黛瓦间一路跳跃穿梭,在烟雨长廊间飞速狂奔,把这个浙江嘉善县的小镇美景带给了全世界。从此世人皆知“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就是西塘,几千年前伍子胥开塘引水,“胥塘”由吴侬软语的乡音中演变成现在的“西塘”,唐宋人聚集成镇,明清人落户凿屋……由此展开缱绻旖旎的古风画卷。
故而走在其中,古韵弥漫,人心也随之沉静。我忽然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假如能预先知道离开家乡的那一天,是我见到的它的实景原貌的最后一面,我一定会用影像把我在那里出生长大的老房子、老街道、老建筑,还有我的老朋友、老邻居们都记录下来,把那些曾带给我无限温情的一切永远留住。
因为,有一天当我再回去时,忽然就发现,它们全都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再也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被“整容”后的千城一面的新景观和新建筑。游子在外,乡愁无依。
这就是为什么西塘让人如此心疼。它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