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为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效率和水平,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相应阶段内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切实加大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意见》明确,持续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科学确定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结合财力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拓宽财政补贴险种,合理确定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的保费水平。探索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政策试点。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组建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扩大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引导保险机构到农村地区设立基层服务网点,下沉服务重心,实现西藏自治区保险机构地市级全覆盖,其他省份保险机构县级全覆盖。
《意见》对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明确了相应阶段内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短期内,突出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到2020年,要确保金融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涉农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支农能力明显提升。中长期,突出目标的规划性和方向性,推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最终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合理有序和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意见》指出,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明确重点支持领域,切实加大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围绕农业农村抵质押物、金融机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新技术应用推广、“三农”绿色金融等,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充分发挥股权、债券、期货、保险等金融市场功能,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来源;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增强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承载力和农村居民金融服务获得感。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落地,意见提出,要完善货币政策、财政支持、差异化监管等政策保障体系,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金融机构也要抓好落实,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将按照职责分工,扎实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各涉农金融机构要根据意见要求,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近日,农业农村部派出8个工作组,分赴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10个省(区、市)开展农药安全风险防范督导检查。
据介绍,此次农药安全风险防范督导检查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检查北方保护地蔬菜生产基地、“南菜北运”生产基地的农药安全使用情况,重点检查是否使用禁限用农药;二是检查农药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重点检查高毒农药生产企业和安全隐患大的企业;三是检查农药经营单位安全防范情况,重点检查定点经营限制使用农药门店的安全措施。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农业主管部门,强化责任落实,组织开展农药安全风险检查,确保农药安全生产、规范经营和科学使用。
此次安全风险检查,是农业农村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突出抓好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关键环节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农业安全生产和绿色发展。
农业农村部近日通报10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违规行为处理情况。农业农村部门在监管中发现少数研发试验单位、南繁试验单位存在违规开展试验的问题,少数加工企业存在安全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少数种子企业存在违规制种的问题。农业农村部门已对违规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2018年,农业农村部按季度组织开展了4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监测范围进一步扩大,重点增加了农药素等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监测指标,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5%。
为推进江苏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开展了2019年全省绿色防控联合推介产品征集活动。经过产品征集、资料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拟确定247种产品为2019年江苏省绿色防控联合推介产品。
据从日前印发的《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了解到,北京将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从五方面着手,持续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提升“菜篮子”生产基地。加快菜田信息技术装备配套,推广设施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优质高效蔬菜生产,建设一批高档次、高质量、高效益、具有北京特色的设施农业基地。
开展京郊美丽田园建设。加强农田基础能力建设与土地整治,围绕粮田、菜园和果园,培肥农田地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修缮沟路林渠,改造提升农业生产附属设施,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生态服务能力和景观服务能力,打造美丽田园。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全程标准化基地建设工程、农产品质量认证提升工程、风险评估控制能力提升与“检打联动”筑牢工程、区域联动工程等,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成效。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精准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提升耕地质量。大力推进生物防治,扩大农药补贴机制覆盖范围,提升绿色农药施用比例,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开展农田废弃农膜和农业包装物回收处理,继续实施农作物秸秆全面禁烧。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创建。构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乡镇级)、‘一村一品’、专业大户”四大体系,持续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做精做优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