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

2019-02-01 01:17:51中国农资焦自宣
中国农资 2019年6期
关键词:村头篝火火苗

《中国农资》 焦自宣

以前,在我的老家除夕夜没有什么娱乐节目,除了喝酒打牌就只剩夜谈。

当夜色降临,人们吃完了饺子,准会不约而同地聚在街口。老家没有暖气,所以冬天显得格外冷。好在村子里面不缺取暖的东西,随便掬一堆秸秆,抱两根朽木,找一块相对平整的地方,搭起来,点着了,寒气便不敢近身了。

待如豆的火苗燃成撩人的火光,大家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人群中有善谈者,也有聆听者。善谈者从朝堂之上讲到庙宇之间,从国际形势讲到家长里短,其所谈内容之广泛令人咋舌。其间虽偶有争论,却从未有过输赢,总能在谁也没说服谁的情况下,神奇地达成高度一致;聆听者则不动声色,只伸着双手试探着与火苗的距离,待寻到一个合适温暖的距离便如老僧入了定。

夜谈的时间一般在3个小时,这足以令善谈者那难以释放的表达欲得到短暂的满足,也足以让聆听者驱尽了寒冷烤暖了身子。当火苗偃旗息鼓只留下一堆氤氲着火种的红炭,夜谈也要结束了。

年复一年,趁着夜色捉迷藏的孩童早已长成了青年,记忆中的篝火也不知在何时渐渐熄灭。有人说,生活好了,人却远了,年味也淡了。其实不然,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幸福感的阈值也在提高。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过年能够吃到好吃的已是幸福地不得了的事情了。而现在,吃顿饺子早已是司空见惯,穿新衣、戴新帽也不再是过年的特权,鸡鸭鱼肉都已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对过年的期待值不复以往,习俗的改变也使得过年的仪式感越来越弱。

很少有什么是能够一成不变,改变也从来不是贬义词。抬眼望去,乡间崎岖的土路没有了,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却铺到了家门;低矮的平房没有了,一座座小洋楼却建了起来;街口的篝火少了,但新建的文化广场却歌舞升平。

大年三十,人们依旧吃饺子,吃完饺子依旧会出门,只是相聚地点变了。

天刚擦黑,村头文化广场灯火通亮。远远看去,很多人的样子看不真切。顺耳一听,有人语、鸡叫、乐器声……嘈嘈杂杂,好不热闹。我起初只知道村头新修建了文化广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休闲健身器械等等,还没想到到了晚上竟有如此光景。

走近了瞧,最外面有几个孩子凑着光亮打闹。有几个摊位,摆摊的是几个熟悉的老人。我儿时曾是他们的常客,摊位上摆着的全是孩子喜欢的玩意儿。上去问了声好,竟还能想起我是谁家的孩子。再往里面是一个圈,一群人围着,中间有两只鸡斗得正酣,难分胜负。周围的人憋足了力气,仿佛自己是那披坚执锐的勇士。人群不远处放着一台音箱,边上是十多个跳舞的大婶。果然只要有广场的地方,就少不了广场舞大妈。广场的最里面有一个台子,台子上有一个自发组成的戏班,几个戏曲爱好者在上面咿咿呀呀地唱着豫剧。表演不收费,也不缺观众,无论唱得好坏,待到高腔处总能收获不少掌声。

广场上人声鼎沸,直闹到晚上近十一点钟才散。毕竟再晚的话,就赶不上回家放鞭炮了。

当指针滑向零点,各处的鞭炮声霎时间响起,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味道。过年,也正在酝酿更加幸福的味道。

猜你喜欢
村头篝火火苗
年轻的火苗
扬子江诗刊(2023年4期)2023-09-20 06:33:02
村头
长相思·别故乡
糟糕!小火苗不见啦!
春意
一束火苗
篝火情歌
民族音乐(2019年4期)2019-09-13 06:26:04
篝火野餐
幼儿画刊(2018年9期)2018-09-26 06:16:58
快乐的篝火晚会
儿童绘本(2018年16期)2018-09-04 23: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