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斌
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说:“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经典。”有专家指出:“新课程教材和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有不少的创新之处,其中之一便是名著阅读的设计,他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的体系,以突出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何认识它的意义,特别是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生实践,以期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融汇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是此次语文实验的重要任务之一。”
由此可见,名著阅读不是把书推荐给学生,就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语文老师需要积极构建有效的名著阅读课,结合教材编排的“主题,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选片段”等导读环节,合理地设计阅读指导课,将名著阅读有效的纳入语文教学体系,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使名著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发育史。
布鲁纳的“发现法”四种特征之一就是强调学习过程。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初中三年,统编教材为学生推荐了不同体裁的名著,有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科普作品等,范围涵盖了古今中外,文史科技等不同领域。对每一部作品的接触,就是与一种文学样式的对话,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了解相关文学体裁,并且学会阅读相应文本。
例如章回小说中的《西游记》和《水浒传》,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章回题目,梳理小说的主要叙事脉络或主要人物的活动经历,绘制思维导图;《红星照耀中国》可以利用中国地图,根据斯诺访问中国的行踪和人物事件,绘制一张“红色中国”地图,那么整本书的脉络结构就清晰可见了。
先贤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大胆地去探究问题,才能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
初一教材上《朝花夕拾》的导读主题是“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鲁迅的这部散文集,其实就是鲁迅的成长史,打消学生对鲁迅的刻板认知,就能让学生走近这部名著。笔者在这本书的第一堂课上,并没有直接给学生介绍鲁迅,而是给学生看了鲁迅20岁,30岁,40岁,50岁等不同时期的照片,让学生观察这些照片的共同之处。学生发现,鲁迅的照片是没有笑意的,然后教师节选《朝花夕拾》中的片段,激发学生认识鲁迅的童年。一堂课的交流,让学生对整本书充满了兴趣与阅读的渴望。
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为推进学生对名著的深入阅读,教师可以设计专题阅读课。通读整本原著,细读经典片断的方法,让学生走进名著。
《水浒传》的“草蛇灰线”写法,将主要人物的故事若有若无地串连起来,前后呼应,那么就可以布置学生完成“林冲究竟是英雄还是懦夫”,“鲁智深的杀心与佛性”等专题研讨作业,加深学生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另外,如《水浒传》名家点评与自我阅读的互相印证,《哈利波特》文学作品与影视文学的比较,《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情节主题的异同比较等,都可以设计专门的阅读课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汇报展示课,能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我校老师设计的学生每天课前说书,介绍水浒传108位好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研究《水浒传》的热情。教师还可以布置同学们进行课本剧表演,给人物写颁奖词,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形式,汇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这也避免学生阅读热情的懈怠,达到过程监控的效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六册语文教材名著推荐,编者都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其中不乏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西游记》要求学会精读与跳读,《骆驼祥子》要求学会圈点批注,《傅雷家书》要求学会选择性阅读,《泰戈尔诗选》要求学会读诗,这些具体的教材要求,需要教师针对每一种读书方法,设计一个阅读活动环节。
以精读为例,可以组织学生共同阅读书本推荐的重点章节,找到喜欢的语句及人物,分组讨论,交流其在情节构思、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特色,以点带面,促进学生深入阅读。再有,古典名著往往有诗歌赞词等穿插于记叙中,这些诗歌有的是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有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的是对打斗场景的描写,有的是对环境的渲染,都值得学生停下来细细品味。
刘勰《文心雕龙》:“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名著阅读,在实际教学中还是要体现在考查上的。现在很多学生看完名著后,往往只是对故事或人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考试时,却因为表达的不严谨,或题型的陌生而错失分数。所以有必要研究中考名著的题型,有针对的指导学生进行实战训练。
比如,《西游记》“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为什么不愿意将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很多学生在回答时就出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不清等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就要结合考题,以练促读。
阅读的春天已经到来。相信,只要我们语文老师有名著阅读课程设计的意识,不断地将阅读活动渗透到语文课堂中,积极构建有效的名著阅读课,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安心地捧起书本,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精神有光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