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周边城市设计方法探索
——以青岩镇大坝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2019-01-31 20:52王晟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81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青岩风貌廊道

文/王晟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81

1、引言

近年来,随着贵阳市区域气候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旅游业发展持续升温。青岩古镇作为贵阳南部景区群的核心区域,古镇及其周边区域陷入了保护与开发两难的境地。如何在抱有敬畏之心的基础上整合古镇周边的各项要素资源对古镇原有的旅游资源进行补充拓展?成为青岩古镇周边区域开发建设的重点问题。本文立足青岩古镇发展的现实重点问题,以青岩镇大坝片区城市设计为例,从形态完整、文化传承、文化复兴、生态文明理念等视角对设计实践进行解读,希望能为其他古镇周边的城市设计和开发建设提供理念与方法上的借鉴。

2、青岩大坝片区现况

2.1 古镇概况

青岩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郊29 公里,是花溪区南郊中心集散地,南北长约10 公里,东西宽约8 公里,总面积为92.3 平方公里,东接黔陶乡、西与燕楼乡、马铃乡相连,南与惠水县接壤。作为著名的旅游城镇,至今已有600 多年的历史,以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颇具魅力闻名于世。

2.2 青岩大坝片区现实困境

青岩镇大坝片区位于花溪区南侧,青岩镇西北侧,处于花溪区与青岩镇交界地带,距离花溪区仅3 公里左右,距青岩古镇约1 公里左右。大坝片区位于南环高速的南侧,田园南路、桐惠路贯通南北,东接贵惠高速和贵惠大道,西接规划的花安高速,南临青燕线主干道。规划中的3 号线南北贯穿大坝片区,并在片区内设置有两处规划站点,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周边对大坝片区城市设计有影响的要素有—青岩古镇、青岩堡、大兴国寺、安置房、田园风光、龙井村等。

虽然青岩镇进行了多伦和不同层面的规划控制和项目策划,青岩古镇也在以全面保护的前提下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国家5A 级旅游景区,但位于青岩周边的大坝片区的发展一直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根源在于没有明确大坝片区在青岩镇的定位和建设要求。

3、青岩大坝片区城市设计

3.1 区域分析

为了解决青岩大坝片区的现实困境,此次城市设计提出了区域倾斜摄影模型的研究方法,借助倾斜摄影的方法研究片区及周边现状存在的天际线、空间、廊道,总结出周边既有的天际线、空间、廊道的特征及将对基地范围内即将形成的天际线、空间、廊道形成的影响,并进行现状与规划直观的对比。

3.2 规划理念

本着以青岩大坝片区应当在青岩镇中担当什么角色为出发点,分别从青岩的历史人文、青岩的现代产业、大健康产业、青岩的未来发展三个角度得出大坝片区的规划定位:以青岩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建构与强化为纲,结合贵阳市打造生态和山地特色世界旅游名城,建设成医疗康养和生态居住为一体的花溪区全域旅游的新增长极。

3.3 空间结构

进一步挖掘青岩大坝片区既有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充分利用两翼自然山体脉络(大成山脉、斗篷山脉)和生态滨溪水系(玉带河),营造以通风廊道为生态轴线的“山、水、城”三维城市生态空间格局。大坝片区规划维系现状山水格局,迎合贯彻青岩镇建设“大花园”的发展要求。

在总体空间结构中,设计提出形成“一心、三轴、四区、多点”。一心:在片区中部形成集康益园、亲子园、颐养园、长乐园、三甲综合医院、恒和专科医院等功能于一体的养生医疗中心;三轴:沿田园南路沿线形成的田园南路城市生态景观轴;沿石门洞山体至青岩河沿线开敞空间形成的山水对话轴;沿青岩河形成的滨河景观轴;四区:片区西侧形成南北向的旅游商业服务区;北侧形成的配套生态居住区;中部形成的医疗养生区;南侧形成的配套生态居住区;多点:区域内根据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和景观元素形成多个空间节点。

设计大坝片区主要分为五个功能区:北部居住配套区、旅游度假服务区、医疗养生中心区、南部居住配套区、自然生态区。形成生态景观带、休闲旅游带、配套居住带和康养医疗产业中心的“三带围一心”的分区思路。

3.4 公共空间设计

规划将大坝片区的大健康需求和大旅游需求作为城镇格局确立的分界线;将城镇基本的公共生活需求向城镇北面和西南面引导,中部作为主要的城市级的公共服务空间,东部作为主要的旅游休闲空间。规划区内的公共空间体系包括旅游商业空间、娱乐康体空间、医疗卫生空间、生活休闲空间、山体公园生态空间、教育空间等。以四大园主体康养园为中心,预留三条主要视线走廊,促使景观渗透各个功能区块,沿田园南路打造一条高生态、高质量的城市活力带,同时以通风走廊建设为依托,建设三条视线通廊,贯穿整个区域,形成一个视线良好的生态型社区。

3.5 建筑高度控制

规划区高度控制为斗篷山脉、大成山脉和青岩古镇周边重点控制区域,规划建设要避免对青岩古镇视线进行干扰。分析规划地块对斗篷山脉、大成山脉的视线廊道,综合国内外已有案例和现有控制理论体系以视域三角锥面进行景观视线控制。对于山体做背景,国内外通常控制建筑在山体高度的三分之二一下(近似黄金分割)。规划片区内平均山脊线的相对标高在70 米左右,因此片区内主要建筑物不宜超过47 米。

分析规划地块对青岩古镇的视线干扰,规划区距青岩古镇距离约2.2 公里,青岩古镇与规划区地块区间有山体遮挡。选取青岩古镇北城门、北城墙、田园南路、大兴国寺进行视线分析。通过倾斜摄影在斗篷山做可视域分析,规划区建筑控制在12-45 米之间,青岩古镇、狮子山、青岩堡、大兴国寺等现状地标景物可识别性高。

高度控制结论田园南路西侧沿线除综合三甲医院地块建筑限高为45 米外,其余建筑高度控制在32-40 米,控制在斗篷山山脉高度的三分之二处;田园南路东侧沿线建筑高度控制在24-36 米,控制在大成山山脉搞得的三分之二处。片区东侧预留出贵阳市通风一级廊道建筑高度控制12 米以下。片区南侧与古镇建筑高度协调,建筑高度控制在12 米以下。

3.6 建筑风貌分区

本着“延续+传承”的原则,风貌划定四个区,呈现出仿古到现代的一个过渡过程。风貌协调区主要是临玉带河一片商业区域及大坝片区东南角与古镇建筑风貌协调的区域;风貌特色区主要是特色产业区域,打造健康产业对应的特色风貌,可以适当考虑多样风貌的建筑,;风貌过渡区主要是风貌特色区的北侧及西南侧区域;风貌传承区主要是位于大坝片区的北侧与西侧,主要打造新中式建筑。

3.7 交通组织

本着以步行、智能加机动的道路交通规划原则,通过绿地、廊道,串联各功能组团,同时采用天街长廊、地下通道,解决跨城市干道的交通问题,形成完善的步行系统;交通方式多样,增强交通的便捷性,通过轨道交通、公交系统、共享自行车系统等,形成从进入到最后一公里的便捷智能交通系统;完善机动车交通系统,通过城市干道网络、内部主路、支路、组团路等多层次的机动车交通网络构建,形成便捷、快速、可达性高的机动车交通系统。

3.8 景观设计

强化田园南路与桐惠路景观性道路作用,通过预留通风廊道、自然生态廊道、道路两侧绿化带串联个绿化景观节点,创造区域内完整的绿色廊道,强化规划区景观风貌。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些旅游条件、交通条件、用地条件较好的古镇周边区域,如何处理好建设发展与原有古镇区的协调关系,如何在不破坏原有古镇山水格局及历史遗存的基础上抱有敬畏之心的去开发建设,是当前古镇发展必须解决的前置条件。通过片区详细城市设计,使古镇周边区域的建设既得到合理的控制,又能实现良好的开发,最终达到对整体古镇价值取向的判断。通过对青岩古镇大坝片区城市设计方法的探索,使得青岩大坝片区的建设发展以青岩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建构与强化为纲,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和青岩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传承、弘扬青岩优秀地域文化,避免片区建设中容易出现的贪大求洋,媚洋求怪现象,提高当地居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猜你喜欢
青岩风貌廊道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Design of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lidar optical system for large field of view scanning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包裹的一切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青岩古镇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