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在浙江持续推进,单位种植面积化肥施用量连续6年实现负增长。浙江省试行化肥定额制,主要就是通过制定主要作物化肥投入定额标准,综合采取免费测土、科学配方、合理替代、精准施肥等措施,达到减少农田化肥投入、保障耕地综合产能、优化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同时,浙江已发布了水稻、茶叶等主要作物化肥定额施用的标准参考指标,供各地参考。
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已经不再是追逐产量,更加看重农田可持续利用,看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省份制定自己的指导意见,都要通过更加科学的引导,指导保护好我们的土地资源,实现产业兴旺。
在田间走访发现,有时候农户种地还存在一些稀里糊涂的投入,也许单一的投入对土壤没有破坏,养分没有过剩,但是综合起来,到底对土壤,对农业生产是积极作用,还是制约就说不清楚了。比如说在某蔬菜园区,1亩地种植者要施用100袋某有机肥,还有用2-3袋的菌肥,以及购买菌肥赠送的所谓的“中微量元素肥”,结果从包装上简单的分析,生物菌肥的含菌量还不足有机肥含菌数量的一半,至于1亩地施用1公斤的赠品肥,能有啥作用呢?
例如以上的情况还有很多,尤其在经济作物区,有机肥、微生物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肥、中微量元素肥、增效剂、螯合肥、液体肥等,反正好东西都用了,到底是谁的作用,没有人鉴定,农户就听着经销商的宣传指导全部施用,导致成本增加,关键是不知清楚哪些是无效的增加。或者说这么多的肥料,这么多的品种,这么多的肥料形式,真的都是必须的吗?是不是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带入一些可能污染土壤的物质呢?
通过政策要求和科学的指导,肯定会减少农民对土壤中肥料的投入,但是会不会出现一些地区以调理剂、以改良剂、以特殊因子的方式添加呢?
如果全国农业生产都能实现科学指导施肥,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保护环境,还让土地更加健康,真正实现藏粮于地。同时我们也要想到,目前在农业投入品这个产业链上,这些即得利益者,会不会主动配合。或者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不是让农民投入其他不明确的物料,那样的话,我们的监管更加困难。
未来国家会出台更多的农业政策,政策落地需要的不仅是文件,还有科研成果、国家监测中心的数据和各地推广部门的落地。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科技含量高的农业现代化政策出台,政策的落地最需要的是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可以理解科学家的意图,领会政策的目的,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才是这么多好政策落地的基础,否则再好的政策,落地过程中,也可能被利益团体扭曲,达到目的是发文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