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宇希
(吉林师范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总书记在报告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关于教育的集中论述,指明了我国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关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方针,早在2016年7月,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想探讨城乡教育一体化则要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去了解城乡一体化。所谓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改变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全面完成教育脱贫任务的现实需要。
近些年来,我省农村教育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但和城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致使我省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缓慢。经调查分析,阻碍吉林省城乡教育一体化,主要有以下三大瓶颈,如不合理解决,城乡教育一体化难以实现。
尽管21世纪的人们的观念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在很大一部分农村人的思想中仍然根深蒂固.再加上当今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大学费用高昂,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仍存在人事关系严重,不公平等现象,使得很多家长认为读书没用,对孩子求学之路失去希望。因此,在我市很多农村地区,孩子还没读高中,甚至初中都没读完,就结束了自己的受教育生涯。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在我省一部分农村学校,依然是传统的办公设备不全,学生很难接触到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教师备课,教学所使用的依然是古老的方法,可利用的资源受到极大的限制,使用互联网还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农村教育条件的落后,使得很多专业学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导致城乡教师素质差距巨大。
城乡教师队伍的差距巨大,是我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硬伤之一。如果说基础设施的不足能够在短时间内弥补。那么,教师队伍的差距,则是一个长期的大问题。据了解,目前我省一些农村小学,代课教师仍占很大比例,更有甚者,由于没有专业的外语老师,整个学校都不开设外语课程。
由于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所以率先推进和实现教育的城乡一体化,不仅是城乡一体化建设本身的应有内涵,而且也是加快一体化建设步伐的一条基本途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准城乡二元教育的问题与关键,破除思想、体制和机制障碍,强化顶端设计,构建面向城乡的教育发展“立交桥”,发展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具体举措如下:
1.建立教师交流机制。教育发展,师资是关键。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首先要解决城乡学校教师合理配置问题,建议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机制。通过实施乡村教师待遇保障计划、发放乡村教师特殊津补贴和乡村教师荣誉典章制度等,吸引更多优秀教师自愿下乡支教,献身乡村教育事业。要坚决改变把违纪违规教师发配乡村学校作为惩戒教师手段的错误做法,让乡村教师真正有地位有脸面,未来有希望,推动形成乡村教师可去城里任教、城里教师也能下乡支教、城乡教师互动交流的良好局面。此外,市教育局应该多举办城乡教师的交流活动,如可以开展“送课下乡”“城乡教师新秀大赛”,等等。通过不断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让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定期定时的输送到农村的教育中,使得农村的教育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而不是一味地因循守旧、故步自封。
2.建立统筹发展机制。城乡教育一体化,要求在顶层设计上将城镇学校、乡村学校一并纳入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全面安排。建议以县域为范围,由政府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在财政投入、资源配置、基础建设、实验装备、课改研究等方面,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实施,避免城乡有别,搞双重待遇。凡是城镇学校能够享受的政策待遇,乡村学校同样享受。确保乡村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也就是在对待城乡教育的各方面问题上,要保持一公平的原则,绝不可以向城镇教育方面倾斜。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依靠工资增长效应吸引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在2010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为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可以由国家财政进行拨款,给与农村教师岗位补贴或者相应的伙食补助等等。
3.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城乡教育,差距是明显的;城乡学校,优劣是分明的。农村校弱、城镇校强,是城乡学校对比的现实。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需要城乡学校相互结对子,建立帮扶机制。城镇学校要有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意识,从人员、资金、设备、技术、观念等方面提供支持,共同开展课改研究,帮助农村校尽快发展起来。让农村校发展起来,也有利于化解城镇校大班问题,减轻学校和教师过重的负担。可以建立城镇和农村学校之间对口教学,定期地有计划地把农村教师送到相应对口的城镇学校去学习。并且应该请城镇里的一些优秀骨干教师去农村学校开讲座,谈经验。或是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城镇教师和乡村教师实行“换岗”制度,换岗时间少则数月,多则一年。这样可以促进双向教育的发展。并且以学年为单位,对城镇和农村学校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参评,统一试题,流水批卷,将其差距控制在一定的分数之间,倘若超出了所控范围,则应该由分数低的所属学校的领导班子牵头到优秀学校进行定期参观、观摩和学习。
4.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是一个重要举措。既有利于缓解农村校资源匮乏、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校资源优势,减少资源闲置浪费,提高使用效率。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软件资源。建议城乡教育资源并网,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乡村校师生可以访问城镇校资源网,顺利获取所需资料。当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重点是扶助农村校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推进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全面改薄任务,根本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在一些农村学校中,个别学校学生很少。例如,有些乡村小学校一个年级只有1个或是2个学生,生源流失及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合并相应的农村学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5.落实好免费师范生政策。免费师范生政策是国务院2007年启动的、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政策,开始主要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中实施。按照该政策,这些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将按照协议到农村基层服务两年,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壮大农村中小学优质教师资源的储备。目前,在我省内部的师范院校中。例如,吉林师范大学、白城师范学院也都有免费师范生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更加丰富了吉林省的教师资源。在落实这一政策中,应该注意的是:一是保证这些免费师范生能够切实进入农村基层学校并且最主要的是担负起教学的职责。二是要让这些免费师范生在服务期限内留得住,干得好。坚决禁止通过走关系等人为因素提前为免费师范生办理回城政策。要坚决响应国家政策。
6.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公平性,必须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在抓好学校校舍建设的同时,还要为农村学校配备图书,设备,体育器材,实验仪器等。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课堂教学的普遍性,以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实现城乡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7.加大培训力度,加快优秀教师培养步伐。认真做好师资培训规划,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建立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的流动机制,部分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城镇学校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同时选派农村优秀教师到城镇学校挂职见习城镇学校新上任的校长,应到农村学校挂职,农村校长到城镇学校挂职。
总之,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仍是困扰我省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推进吉林省城乡教育一体化任重道远,需要全省各级部门的大力配合。各级部门要有效制定,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重科学,谋发展,重成效,大力推进吉林省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