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光焰太乙藜明清元宵风俗中的灯景

2019-01-31 01:23徐文跃
紫禁城 2019年1期
关键词:五谷丰登灯笼

徐文跃

自由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古代丝绸艺术

「万盏明灯,象马人鱼异样。一天星月,阶除台榭辉煌。」元夕观灯,是自古以来重要的春节习俗之一。

元宵数夜,宫内燃放爆仗、货郎担担、搬演杂剧、架设鳌山、呈进杂技等,宫外百姓游乐观诸色灯品,一派祥和……

明代元宵庆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明代《新年元宵景图》一卷(又名《明宪宗元宵行乐图》),该卷纵三十六点七厘米,横六百二十四厘米。长卷用细腻的笔墨表现了明代宫廷新年元宵庆赏的种种场景,如燃放爆仗、货郎担担、搬演杂剧、架设鳌山、呈进杂技等。卷中明宪宗数度现身,在内臣宫眷的随侍下,观赏各种节目;皇子皇女或放爆仗,或提华灯,突显了皇家喜庆的节日气氛。画卷引首书有题赞云:「万盏明灯,象马人鱼异样。一天星月,阶除台榭辉煌。贺郎担担,表年年节节之高。乐艺呈工,愿岁岁时时之乐。感召和气,御沟水泮冰纹。明媚春光,晓岸柳垂金线。灯毬巧制,数点银星连地滚。鳌山高设,万松金阙照天明。红光焰射斗牛墟,彩色飘摇银汉表。乐工呈艺,聚观济济多人。爆 声宏,惊喜娃娃仕女。殿阁楼台金闪烁,园林树木绿参差。鲍老傁,遍体曳畨红锦绣。帘灯晃耀,一池摇动碧玻璃。万国来朝,贺喜丰年稔岁。四夷宾服,颂称海晏河清。螽斯庆衍,神孙圣子乐荣昌。宗社奠安,万载千秋崇礼仪。长瞻化日雍熙,永享升平之福。」将整个画卷的场面及意义概括无遗,后署「成化二十一年仲冬吉日」。

鳌山乐事

明朝立国之初,明太祖为招徕天下富商以实国本,在南京盛饰彩楼,元宵看灯达十数天。(李一楫辑《月令采奇》,日本内阁文库藏万历四十七年刊本,页一四)永乐七年(一四〇九年),明成祖令「自正月十一日为始,其赐元宵节假十日,百官朝参不奏事,有急务具本封进处分,听军民张灯饮酒为乐,五城兵马弛夜禁」(《明太宗实录》卷八十七「永乐七年正月癸丑」);永乐十年元宵节,明成祖赐宴群臣,听任臣民到午门外看鳌山灯三天,自此以为常例(《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二十四「永乐十年正月庚子」),大有与民同乐的意思。宣德二年(一四二七年),明宣宗重申永乐七年之令,并使之永为定例;宣德四年,明宣宗赐群臣节假二十日,元夕召群臣赴御苑观灯,宣德五年、八年亦然。(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页七七九)正是「鳌山灯火,禁中年例,亦清朝乐事」。(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页六五九)刘若愚《酌中志》记载:「上元之前,或于乾清宫丹陛上安七层牌坊灯,或寿皇殿安方圆鳌山灯,有高至十三层者,派近侍上灯,钟鼓司作乐赞灯,内府供用库备蜡烛,内官监备奇花、火炮、巧线盒子、烟火、火人、火马之类,诚所谓瞬息之乐,妆点太平。」(刘若愚《酌中志》卷十六「内府衙门执掌·钟鼓司」,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四年,页一〇八)关于宫中安设的鳌山,蒋之翘《天启宫词》记有题咏二首,其一曰:「九微列处御筵凭,队队笙歌拥毾㲪。蜃炬龙膏空门影,芙蓉开遍十三层。」其二曰:「鳌山灯火出墀隅,逢勃千枝万蕊荂。踠地金钱输喝采,长明塔峙络珍珠。」(朱权等《明宫词》,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页六一)「鳌山者,聚灯为棚耳」(《明神宗实录》卷三十三「万历二年闰十二月二十日庚寅」),「一鳌山乃至千数百灯」(《明神宗实录》卷四十五「万历三年十二月七日辛未」)。《新年元宵景图》庭中安设的大型灯棚,以树枝搭架,其上挂有各式灯笼并装饰八仙和乐工伶官,即为鳌山。

应景衣着

看灯之外,上元时节,明末宫廷还非常注重应景的衣着打扮,「内臣宫眷,皆穿灯景补子蟒衣」,铎针「元宵则灯笼」,枝个、桃杖「随景如铎针」。(刘若愚《酌中志》,页一七〇~页一七七)高兆《启祯宫词》咏此事云:「一色蟒衣灯景补,重来玉陛看鳌山。」此类应景的补子、衣物皆有存世。美国纳尔逊− 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藏刺绣龙纹灯景圆补一件,整件补子绣出巨大的龙身,补子中心下方绣出灯笼一盏。另一件境外私人藏的万历时期刺绣双龙灯景圆补则更为富丽,补子正中绣出华灯一盏,两侧绣以升龙各一,堪为灯景补子中的精品。

至于应景的袍服、袍料,存世所见中,北京艺术博物馆所藏一件金地缂丝灯笼仕女袍料较为精丽。袍料通体以捻金线缂地,在云肩、通袖襕内缂出诸多灯笼,灯笼主体作葫芦状,葫芦内装饰鲇鱼、花卉、杂宝、卍字等,灯笼间饰以众多仕女,或手持花枝,或手捧宝物,一派繁华气象。海外私人收藏中另有墨绿地婴戏灯笼纹妆花缎一件,仅存一小长条,居中三盏大灯笼,灯笼形态各异,以花卉、婴童作为区隔,婴童或执兔灯,或牵木偶,或捧玻璃瓶,各作嬉戏状,充分表现了上元时节的热闹场景。灯景纹样亦多见于存世的经皮之上。此类经皮国内以故宫博物院、北京艺术博物馆所藏为多,国外则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所藏甚夥,且不乏精品。

街市观灯

元宵的热闹并不仅限于宫中,在民间,无论京师还是地方,百姓也都耽于游乐观灯。关于明代灯品,其时小说多有反映。《西游记》第九十一回写唐僧师徒四人行到天竺国外郡金平府,时当正月十三,众僧留他们看灯。十五元宵,师徒四人随众僧进城看灯,说那时街市的灯景「雪花灯、梅花灯,春冰剪碎;绣屏灯、画屏灯,五彩攒成。核桃灯、荷花灯,灯楼高挂;青狮灯、白象灯,灯架高檠。虾儿灯、鳖儿灯,棚前高弄;羊儿灯、兔儿灯,檐下精神。鹰儿灯、凤儿灯,相连相并;虎儿灯、马儿灯,同走同行。仙鹤灯、白鹿灯,寿星骑坐;金鱼灯、长鲸灯,李白高乘。鳌山灯,神仙聚会;走马灯,武将交锋」。(吴承恩撰,华阳洞天主人校《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明清善本小说丛刊》第五辑,天一出版社,一九八四年,页二六二)《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写元宵夜李瓶儿请西门庆及其众妻妾去狮子街灯市看灯,道那灯市「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楼灯,见一片珠玑;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围锦绣。绣球灯,皎皎洁洁;雪花灯,拂拂纷纷。秀才灯,揖让进止,存孔孟之遗风;媳妇灯,容德温柔,效孟姜之节操。和尚灯,月明与柳翠相连;通判灯,钟馗共小妹并坐。师婆灯,挥羽扇,假降邪神;刘海灯,背金蟾,戏吞至宝。骆驼灯,青狮灯,驮无价之奇珍,咆咆哮哮;猿猴灯,白象灯,进连城之秘宝,顽顽耍耍。七手八脚螃蟹灯,倒戏清波;巨口大髯鲇鱼鱼灯,平吞绿藻」。(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大安株式会社影印明万历本,一九六三年,页三四二)又,《隋史遗文》第二十一回写元宵夜秦叔宝等人去看灯,记宇文述衙门前灯楼麒麟灯下,有各样兽灯围绕:「獬豸灯,张牙舞爪;狮子灯,睁眼团毛。白泽灯,光辉灿烂;青熊灯,形相蹊跷。猛虎灯,虚张声势;锦豹灯,活像咆哮。老鼠灯,偷瓜抱蔓;山猴灯,上树摘桃。骆驼灯,不堪载辇;白象灯,俨似随朝。麋鹿灯,衔花朵朵;狡兔灯,带草飘飘。走马灯,跃刀驰骋;斗羊灯,随势低高。各色兽灯,无不备具,不能尽数。有两个古人,骑两碗兽灯,左手是梓潼帝君,骑白骡灯,下临凡世;右手是玉清老子,跨青牛灯,西出阳关。」杨素府前凤凰灯下,有各色鸟灯悬挂:「仙鹤灯,身栖松柏;锦鸡灯,毛映云霞。黄鹂灯,欲鸣翠柳;孔雀灯,回看丹花。野鸭灯,口衔荇藻;宾鸿灯,足带芦葭。鹡鸰灯,似来桑柘;鸡鶫灯,稳卧汀沙。鹭鸶灯,窥鱼有势;鹞鹰灯,扑兔堪夸。鹦鹉灯,骂杀俗鸟;喜鹊灯,占尽鸣鸦。鹣鹣灯,缠绵债主;鸳鸯灯,欢喜冤家。各色鸟灯,无不备具,也不能尽数。左右有两辈古人,乘两碗鸟灯,因越公寿诞,左手是西池王母乘青鸾,瑶池赴宴;右手是南极寿星跨玄鹤,海屋查寿。」(袁于令《隋史遗文》,《古本小说集成》第三辑六十七册• 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四年,页五三九)灯火之盛,灯品之繁,简直无以复加,小说不免夸示,却也是基于现实而言。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记京师灯市,也说「向夕而灯张,灯则烧珠,料丝则夹画、堆墨等,纱则五色,明角及纸及麦稭,通草则百花、鸟兽、虫鱼及走马等」。(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页五八)宫中的灯品自有民间的基础,或者可以说,民间的灯品也不无宫中的式样,前述《新年元宵景图》中所见灯品亦不外乎以上诸式。

元宵观灯的由来

元夕观灯,由来已久,唐代始盛。玄宗时,上元张灯三夜,金吾弛禁,开市燃灯,并永为定式。其时「尚方匠毛顺心,结构彩楼三十余间,金翠珠玉,间厕其内。楼高百五十尺,微风所触,锵然成韵,以灯为龙、凤、螭、豹腾踯之状」。(李昉等《太平广记》,中华书局,一九六一年,页一七二)

宋代灯火又盛于前,乾德五年(九六七年)正月,宋太祖下诏上元放灯为五夜。(王栐《燕翼诒谋录》,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页二五。又见于蔡《铁围山丛谈》卷一、洪迈《容斋三笔》卷一「上元张灯」条)蔡《铁围山丛谈》卷一载:「国朝上元节烧灯盛于前代,为彩山峻极而对峙于端门。彩山,故隶开封府仪曹及仪鸾司共主之;崇宁后有殿中省,因又移隶殿中,与天府同治焉。大观元年,宋乔年尹开封,乃于彩山中间高揭大榜金字书,曰:『大观与民,同乐万寿。』彩山自是为故事。随年号而揭之,盖自宋尹始。」(蔡《铁围山丛谈》卷一,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页一七。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亦载此事)彩山应即为鳌山,其上的神仙故事,向子諲《鹧鸪天》词有句云:「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一九八八年,页九五七)百姓入禁地看灯之前,又有仙鹤衔诏、中使宣诏等仪式。宋室南渡,此风依旧。当时灯品极多,又以苏州、福州为冠。苏灯(苏州所进之灯)「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奇妙,俨然着色便面也」,福灯(福州所进之灯)「则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后来新安(位于浙西地区,钱塘江上游)所进无骨灯「虽圈骨悉皆琉璃所为」,「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玻璃球也,景物奇巧,前无其比。……外此有魫灯,则刻镂金珀玳瑁以饰之;珠子灯,则以五色珠为网,下垂流苏,或为龙船、凤辇、楼台故事;羊皮灯,则镞镂精巧,五色妆染,如影戏之法;罗帛灯之类尤多,或为百花,或细眼间以红白,号『万眼罗』者,此种最奇」。(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灯品」,西湖书社,一九八一年,页三四。另,范成大归苏州石湖,曾作《腊月村田乐府》十首,其二《灯市行》有句云:「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而「禁中尝令作琉璃灯山,其高五丈,人物皆用机关活动,结大彩楼贮之。又于殿堂梁栋窗户间为涌壁,作诸色故事,龙凤噀水,蜿蜒如生,遂为诸灯之冠」。(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西湖书社,一九八一年,页二九~三〇)元代,正月里大都「市利经纪之人」于市上发卖各式灯具,「又于草屋外悬挂琉璃蒲萄镫、奇巧纸镫、谐谑镫与烟火爆杖之属」,而「宫中有世皇(即忽必烈)所穿珍珠垂结灯,殿上有七宝漏灯。三宫灯夕,自有常制,非中外可详」。元宵三夜,又于丽正门内树身上悬挂诸色花灯,「高低照耀,远望若火龙下降。树旁诸市人数,发卖诸般米甜食、饼庶、枣面糕之属,酒肉茶汤无不精备,游人至此忘返」。(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页二一三)此景元武宗、元仁宗二朝最盛。

清代元宵习俗

明朝承宋元之旧例,而清朝又承明之习。上元时节,清朝例要宴请外藩,康熙前期宴请地点位于宫中,康熙后期改在畅春园,雍正以降则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和山高水长,而宴请时一项重要的节目就是灯戏。(张小李《清宫上元节外藩宴与藩属关系考论》,《中国文化》二〇一四年第四十期,页八〇~页九五)朝鲜使臣每每参与此类朝正外藩宴,并形诸笔墨。朝鲜使者李海应曾于嘉庆八年(一八〇三年)进京贺冬至,于次年正月十三日在圆明园山高水长获观灯戏,并详细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金景善亦曾以书状官身份于道光十二年进京贺冬至,并于次年正月十五日在圆明园山高水长获观灯戏。见金景善《燕辕直指》卷之五「留馆录·癸巳正月十五日·山高水长阁灯戏记」)

阅读链接

朝鲜使臣记录下的灯戏

◎众灯毕呈,天色向暝,于是令张灯。阁檐及庭栏,皆列羊角灯。檐际两旁,各立彩棚阁。阁中有青石假山,而左右前后亦皆此灯也。又两边立飞檐一大柱,八面悬八行数十层灯,灯脚翻风,猎猎有声。又设一架,如碑门形,而悬一大鼓。鼓底垂火绳而燃之,一燃而绳尽,则鼓底一板打开自落,而鼓中一块纸裹飞破四散。忽焉有彩衣仙童、丹楹画榭、奇禽异兽,层生而迭出,皆是灯形之不同而不可名状。于焉间大光自燃,一时齐明于百十灯中,正如银汞点缀,散落于空中。又火尽则先出者尽堕于庭,又有层出如前,而或有瓶灯、西瓜灯、樽灯。鼓内每一下皆不下十数,而行凡十余。如是者又三四层,而复替悬方鼓,不图一鼓中藏置累千百灯也。又于两边之架各悬大柜形,柜中所出者则形如列磬之架。火明光白,层列井井,其奇巧之状诚而所难测也。又于庭东西各设一间彩阁,以锦缎障面及复齐卷,则灯火状人形,晶荧若仙人,衣上满身着琉璃玉佩。又庭前罗立者,各捧红园灯,每设一架于一灯。其跪起进退,一如献寿之状。又有百数人,各奉方灯一颗,或罗立,或跪坐,或分列周行,终又登列卓之上,层层罗立。而最上头奉一灯,形如人首。其左右次第,作全身形,奉灯者皆呼嘉庆万万岁。又有塔灯、七宝灯,火燃于七宝,若金缕而纱笼者。

——李海应《蓟山纪程》卷三甲子正月十三日癸卯“灯戏”条

清代宫中衣饰亦袭明制,于各个节令装饰应景的纹样。康熙年间编纂的《苏州织造局志》卷七「缎疋」记宫中所用各类应景袍料,其中有「三润色阔满装灯景袍一件,计五身,长阔同前」,后以小字注云「灯景花样」(孙珮《苏州织造局志》,康熙二十五年刻本,苏州图书馆藏,页三),此即元宵所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有绿色缂丝八团灯笼补吉服袍一件,衣身织出灯笼纹八团,领子、袖头、接袖亦以灯笼纹作为装饰。故宫博物院藏有石青缂丝八团灯笼补绵褂一件,于前胸、后背、两肩及下幅前后共织出灯笼纹八团,每团灯笼上并饰以海屋添筹纹样。此类式样的吉服袍褂不见于清代制度,当为宫眷元宵时节穿用。故宫博物院所藏另有康熙年间的香色暗花纱绣平金灯笼蝴蝶纹男帔一件,通身用经线绣出灯笼纹十二。灯笼式样均为居中大灯、两侧小灯,二者合为一,横挑两侧小灯的挂钩或作龙首,或作凤首,或作勾莲纹,各灯笼间以折枝花卉及蛱蝶作为装饰。此帔即宫中上元节搬演承应戏时演员所穿用。

清乾隆年间,仍可见元宵特用袍服,其纹样作五谷丰登。乾隆十七年《穿戴档》「正月十四日」条记云:「是日起至十六日,带上挂五谷丰登大小荷包……」并记高宗当日「戴大毛熏貂缎台正珠珠顶冠,穿黄宁绸绣五谷丰登黑狐肷龙袍,芝麻花端罩,金累丝松石大鞓带,蓝宝石数珠」。乾隆二十一年《穿戴档》「正月十四日」条记云:「(是日)起栓五谷丰登荷包三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圆明园》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页八三〇)五谷丰登纹样,亦见于清初。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年间的浅杏黄缎绣五谷丰登绵袜一双,即绣有灯笼状的五谷丰登纹样。前述明《新年元宵景图》中诸色演员所扛旗子上即有「庆赏元宵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诸语。北京艺术博物馆所藏宝蓝地葫芦灯笼纹经皮,灯笼的设计也很是独特,其以尾部交叉的双龙作为灯笼的顶盖,以葫芦作为灯的主体,龙头、前爪垂挂小葫芦串和写有吉语的铭幡,可见的吉语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灯(登)」、「万寿无疆」。纵向的灯笼之间以花束作为区隔,前组灯笼葫芦内饰以戟、磬,龙头垂小葫芦串,前爪挂铭幡;后组灯笼葫芦内饰以杂宝,龙头垂铭幡,前爪挂小葫芦串,而铭幡内的吉语及灯笼间的花束亦有变化,可谓匠心独具。此类葫芦灯笼纹经皮又见于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所藏,唯其作茶褐色、银灰色地。以上所举明代诸例,均揭以「五谷丰登」的吉语,并以灯笼为饰,当属元宵应景所用。明代文献于灯景虽未言及五谷丰登,而五谷丰登也应为灯景之一。清代的五谷丰登纹样,自然也是因袭前代而来,上元之俗不替。

猜你喜欢
五谷丰登灯笼
“红”“星”灯笼鱼
劝思
童画世界
九月
请带只灯笼走吧
欢乐小猪便当
糊灯笼
唐山博物馆馆藏明万历款五彩五谷丰登纹盘赏析
鸟与灯笼
挂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