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像海洋一样深邃

2019-01-30 01:42程萌
中国国家旅游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西兰

程萌

北岛的时光之舞

穿越北岛的那些日子里,每天清晨,我都能在房间里看到一片宁静的湖面或是远处的海岸线,聆听鸥鸟的鸣叫。这样的旅程,轻轻唤醒我略已沉睡的感官,包括嗅觉、味觉和触觉。这种美妙之感,在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百分之百纯净的自然中不断延续着。

垂钓者的故事

库克船长是第一个来到此地的欧洲人,1769年他为这一地区命名,使之成为欧洲移民在新西兰的第—个定居区,18世纪末,大批捕鲸船来到这里,1814年,首批传教者抵达。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作家派尔·赞恩·格雷(Pearl Zane Grey)到岛屿湾旅行,这里纯净的海岛让他十分震撼,对照自己的故乡亚利桑那被旅游者和投机商过分炒作的情形,他写下了这样的话:“那些人们所谓的文明和成果,应该在地球上消失,你面对的这片流动的沙丘、红色植物隐现的围墙、摇曳的紫色鼠尾草,还有那宽阔的雏鸟哺育地带,都显示着不可察觉的变化,体现出更值得尊重的自然风貌。”

派尔·赞恩·格雷1926年在岛屿湾垂钓时收获颇丰,钓到了灰鲭鲨,这种鲨鱼通常长2.5—4.5米,体重可达800公斤。1926—1933年间,他4次来到这里度假,每次都停留三四个月,其间创下不少海钓的世界纪录,包括长嘴鱼类、条纹马林鱼、黑马林鱼等。1927年他在乌鲁普卡普卡岛(Unupukapuka Island)建立了一个垂钓营地,吸引了不少名流、富豪。他还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新西兰,垂钓者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岛屿湾,使其成为一流的海钓休闲之地。为了纪念他,新西兰马塔派阿海湾(Matapaua Bay)西端的一块海岬被命名为“Zane Greys”。

派希亚小镇是岛屿湾的中心,可以在这里的码头搭乘双体观光船去看海豚巡游。我们的游船行驶在蔚蓝的海面上,慢慢降低航速,前方出现了几条海豚,开始只露出一段脊背,不久整个身体舒展开来,不时高高跃起。随后游船驶向俗称“岩中洞”的奇特小岛——皮尔西岛(Piercy Island),岛上可以看到塘鹅等海鸟筑的巢。这个小岛也是库克船长命名的,以此纪念英国海军部的一位要员。它虽然面积极小,却较好地保持了生物多样性,拥有大约90种植物。毛利人称这个小岛为“Motukokako”,“Motu”意思是“岛”,“Kokako”是指岛上的海鸟。在新西兰北部最大的毛利部落Ngapuhi人心目中,这些海鸟的羽毛是上乘的,早年间,年轻的部落勇士会攀上陡峭的岩石,取回鸟羽做成毛利斗篷(Korowai),这种斗篷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岛上那个临海的山洞被称为新西兰最美丽的自然景观之一,它是数个世纪以来在风和海浪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宽18米,游船要穿过山洞,需要海上风平浪静,同时潮汐的位置也要恰好合适。我们的船慢慢驶入山洞中央,拉响了一声汽笛,在洞中形成优美的回声。

游船返程,停泊在拉塞尔的码头。拉塞尔是欧洲移民在新西兰建立的第一个定居点和海港,也是新西兰的第一个首都。早年由于一些捕鲸者和贸易商的野蛮行为,这里曾被看作“太平洋的地狱之门”,如今则变成了“浪漫的拉塞尔”,风情质朴。我在一家餐厅的露天座位品尝炸鱼薯条(FishnChips),炸鱼块用当地的新鲜海鱼做成,配上一瓶新西兰的姜汁啤酒,满口鲜香。炸鱼薯条这道菜源自英国,以前当地人大多是炸鲷鱼和鲂鱼,后来这些鱼类的捕捞量下降,目前一般采用鳕鱼和唇指鲈来代替。

Tips

建国文件的签署地

岛屿湾的怀唐伊小镇是新西兰最具历史价值的纪念地,1840年2月,毛利酋长与英国王室在这里签署了新西兰重要的建国文件——《怀唐伊条约》。在毛利会堂可以观赏著名的毛利战舞(Kapa Haka),在条约签订屋可以看到《怀唐伊条约》的復制品和当时签订条约的史料,沿着屋后的林间小道散步,可以听到蜜雀鸟(Tui)奇特悠长的鸣叫,这是一种濒危鸟类,有着长而弯的喙,会模仿其他鸟类甚至人类的声音,十分神奇。

海边的船坞上摆放着一艘毛利战船“Nga Toki Matawhaorua”,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独木战船,用3株巨大的贝壳杉精心雕刻而成,可以搭载80位划桨手和55位乘客。这艘船初建于1940年,以纪念《怀唐伊条约》签署100周年,1974年独木舟建造大师对它进行了整修,在怀唐伊纪念日的典礼上再次下水,此后在一些重大场合中它也曾多次下水畅游。

新西兰最北端的光辉

我搭乘一架8人座的小飞机,开始了雷因格海角(Cape Reinga)的空陆联游,行程包括九十英里海滩和奥普里半岛(Aupouri Peninsula)。

直升机的飞行高度大约500米,透过舷窗向下望,是翠绿的葡萄园和橡树林,典型的新西兰农庄景色。大约15分钟后,可以看到一片笔直延伸的白色沙滩,镶嵌在翠绿的山林和蔚蓝的大海之间,在阳光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这就是传说中的“九十英里海滩”(Ninety Mile Beach),从凯塔亚小镇(Kaitaia)一直延伸到雷因格海角。1932年,这片海滩曾是往来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的运输机的跑道,现在则被作为新西兰1号国道的备用路,当国道因发生山体滑坡、水灾等意外暂时关闭时启用。

这片海滩的实际长度是55英里(约88千米),旧时传教士骑马穿越它大约需要3天,而一匹马每天最多能走30英里,于是人们估算这条沙滩的长度为90英里,然而他们忘记了马在沙滩匕行走的速度会变慢,后来“九十英里海滩”这个名字也就将错就错地沿用下来。直升机在海滩上空盘旋了大约40分钟,不断划出“S”形的轨迹,让机上游客的目光与周边充满诗情画意的“3S”(Sun、Sea、Sail)尽情缠绵。

直升机降落在奥普里半岛的一条私家跑道上,一辆越野车接上我们,前往雷因格海角。导游40多岁,是当地的农场主,拥有一片10公顷的农场,我感叹说真不小,他笑笑说,不算大,这里还有900公顷的农场呢。30分钟后,车子停在一个山坡上,我远远望见一座白色灯塔在海天之间闪耀,那是新西兰最靠北的一座灯塔。导游指着灯塔的方向说,这里是塔斯曼海(The Tasman Sea)与太平洋的分界线,按照毛利文化的浪漫说法,这是雄性的Rehua海与雌陛的Whitirea海的交融处。塔斯曼海的颜色比太平洋略浅一些,两股洋流在分界线附近汇集,形成了一股强潮汐。

雷因格海角200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虽然位置偏远,却是新西兰旅游的一个地际,被称为“新西兰最美的景点”之一,每年约有12万旅行者专程赶来。通往灯塔的小路十分安静,长满高高的茅草,加上远处碧浪翻滚,颇有诗意。毛利人认为雷因格海角是人去世后灵魂重生的地方,在毛利神话中,死者的灵魂会长途跋涉来到雷因格海角,爬上一株有800年历史的古树,由此跳入来生的世界,在那里找到祖先的家园。据说,这些灵魂会在雷因格海角对面55千米处的三王群岛(The Three Kings Islands)最后回望这片土地。

我们沿着弯弯的山路走了大约一刻钟,来到高约10米的白色灯塔前面。这座灯塔1941年代替了附近摩托奥帕岛(Motuopao Island)上那座建于1879年的老式灯塔,开始为航海人指示方向,1987年,最后的守护人退休,灯塔开始自动化运行,原先1000瓦的灯具.也换成了采用太阳能的50瓦闪光标灯,夜间每12秒闪动一次,19海里(约35千米)的范围内都可以看到。灯塔本身不对外开放,前方空地的矮墙上有一根标杆,标示着此处与世界各大城市的直线距离。

直升机来的时候是沿西海岸飞行,返程时则是沿着东海岸,可以看到一个个弧形的海湾,深邃的海水呈现黛绿色,宛如宝石,海湾中星星点点的帆船的桅杆,像是一些白色的标点符号,点缀在这绿色的自然诗篇之中。东西两岸有许多胜景掩藏在陡峭的山峦之中,无路可通,只能从空中静静俯瞰。

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风范

胡卡山庄(Huka Lodge)坐落在怀卡托河(Waikato River)的碧波与一片密林之间,20世纪20年代中期由爱尔兰人艾伦·派(Alan Pye)修建,当时是作为垂钓鳟鱼的营地,近年来已成为新西兰预尖的私密居所和度假胜地,英国王室成员、好莱坞众多明星及其他各个领域的要人都曾在此下榻,山庄门前的草坪上有一处直升机降落的标志,不少名人都是乘坐直升機“空降”到这里。

山庄一层有一间宽大的会客厅,墙上挂着早期毛利酋长的油画,旁边那问小图书馆有一张全黑的桌子,墙壁采用红色的具有编织效果的墙布,这种黑红相间的装修风格有点像英国的绅士俱乐部,据说当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光临时就很中意这间屋子。

二楼的狩猎馆摆放着两支年代悠久的名贵象牙,犹如古典瓷器般光滑,墙上挂着羚羊头的标本,坐在沙发上环顾四周,如同置身于非洲的某个顶级狩猎营地。透过窗口的一支老式望远镜,可以眺望到更为鲜活的自然精华一怀卡托河。

山庄的花园里种了不少新西兰原生的乔木和灌木,但整体风格更偏于英式,四周高耸的树木修剪得如同刀刻般齐整,其中的加州红木树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此外还有日本枫树、杜鹃花、玉簪花、菟葵、山茱萸、木兰花等许多优良树种,可以适应这里冬天清冽寒冷的气候。山庄还有一个水上花园,河道通过巨石形成小型瀑布,水面飘荡着根乃拉草、沼泽报春花等喜湿植物,春天花木盛开时,达芙妮等芳香植物会发出浓郁的清香。

Lodge中的Cottage一般是指最大的套房,带有厨房和2—4间卧室,可供一个大家庭居住。胡卡山庄的“艾伦·派别墅”(Alan Pye Cottage)总面积324平方米,出于私密的考虑,设有专有通道和独立的门禁系统,会客厅的装饰风格借鉴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元素,参考了复杂而优雅的英国艺术风格,并做了一些折衷主义的修改,墙壁是石灰绿色的,白色房顶上垂挂着两盏金色的吊灯,家具以棕黄色调为主,沙发上的靠垫则多为湖蓝、柠黄等,生机盎然。书房外有一个两米见方的私密泳池,按下隐藏在树丛中的开关,遮盖在泳池上的帆布就会慢慢移开。

“主人别墅”(Owners Cottage)是1937年为美国海军军械局的菲茨休格·格林(Fitzhugh Green)和他的妻子修建的。菲茨休格·格林1913年参加了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Robert Peary,1856—1920)发起的“克罗克岛探险”,他们航行到格陵兰岛西北部的伊塔(Etah),试图找到北极的“克罗克岛”。格林1924年出版了小说ZR Wins,记载了那次探险的过程。这次远征并没有找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克罗克岛,但留下了相当数量的照片和文物,記录了维京土著的生活和自然栖息地的风貌。菲茨休格·格林1947年在美国去世,这段往事也已经渐渐被世人淡忘。别墅的装饰十分优雅,墙面采用柔和的奶油色,地板用漂白过的橡木铺设,会客厅里摆放着20世纪20年代的法式橡木椅。客厅外有一个精致的岩石花园和一座大型户外壁炉,十米开外就是怀卡托河那绿松石般的水流,午后在此漫步,有一种时光倒流的宁静。

Tips

新西兰北岛

北岛(North Island)是构成新西兰的两个主要岛屿之一,人口约占整个新西兰人口的77%。

■奥克兰(Auckland)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个海滨城市具有多元文化色彩和丰富的都市景观,港口停泊着数以千计的单桅和双桅帆船:商业中心高街(High Street)上充满各种时尚元素,帕奈尔老街(Parnell Road)则安静典雅,整条街都是复古的欧式建筑,斜坡上有大量咖啡馆、酒吧、画廊和手工艺作坊;南半球第一高塔天空城(Sky Tower)上的观景台餐厅是奥克兰最高的餐厅,可以在这里一边享用晚餐一边环顾城市夜景。激流岛(Waiheke Islana)是奥克兰的离岛和后花园,有20多个各具特色的葡萄园,这里曾是诗人顾城最后的居住地。

◎特别推荐:搭乘奥克兰海上飞机(Auckland Seaplanes)在北部海岸地区巡航。

■北地(Northland)是新西兰的12个大区之一,也是这个国家唯一的亚热带地区。岛屿湾的凯利凯利小镇被称为“国家的摇篮”,保存着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包括新西兰第一座传教站。这里有着发达的园艺业,是新西兰最早种植葡萄的地方,著名传教士萨缪尔·马斯顿(Samuel Marsden)1819年9月首次种植了100株葡萄树。

■雷因格海角位于北岛的西北端,北岛的最北端则是北角(North Cape)的塞维乐海岬(Surville Cliffs),距离雷因格海角30千米。

■北岛中部山区有一个叫怀托摩(Waitomo)的村落,以一系列岩洞而闻名,这些岩洞已经存在了至少200万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怀托摩萤火虫洞(Waitomo Glowworm Caves),成为一处胜境。

北岛休闲体验

在雷因格海角可以体验滑沙,登上一座巨大的沙丘,坐进长约1米的塑料滑斗向下滑,沙丘的坡度大约60°,要想滑得慢一点,就将两手插进沙子里来刹车,沙粒非常细,手在里面迅速滑动也不会被擦疼。此外还可以在开阔的海滩漫步,感受海风和翻滚的巨浪。

在怀卡托河区可以乘坐胡卡瀑布喷射快艇,在河面上以最快85千米的时速前进,它的主要特色是可以在水面上原地转圈,顺时针旋转一圈后,马上接着逆时针旋转,人似乎要被甩出去,水花四溅,十分刺激。

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邀请你来分享这庭院的奇妙,欣赏建筑上的岁月遗痕,逐步而全面地来品尝我们栽种的果蔬,并让你成为这丰富而多变的历史的一个部分。”

做一个“历史享乐主义者”

来自奥塔胡娜庄园(Otahuna Lodge)的一位白发绅士在基督城(Christchurch)的机场接我.他穿着一身十分有型的粗花呢西装,与那座序园的格调十分契合。

奥塔胡娜庄园位于基督城郊外的Tai Tapu小镇,曾是新西兰最大的私人宅邸,如今是一家颇具格调的Lodge。1895年,英国爵士希顿·罗兹(Heaton Rhodes)作为开拓坎特伯雷地区的先驱,为他的妻子杰西·卡拉克(Jessie Clark)兴建了这座庄园,女主人曾去日本旅行,十分喜欢日式建筑和装饰风格,所以这座庄园混搭着日式情调。“Otahuna”在毛利语中意为“群山中的小山丘”,这座庄园就坐落在一个小山上,透过坎特伯雷平原,可以眺望到远处的南阿尔卑斯山脉。

车子经过一片开阔的原野,驶进一条安静的岔路,在庄园大门前通过呼叫确认身份后,驶上一条碎石路,两旁高耸的橡树、桉树和相思树像是高耸的幕布慢慢移开,路的尽头,一座白色建筑像电影中的场景一样浮现出来,令人惊艳。

管家推开两道厚重的木门,将我迎进门厅,这里的陈设以棕红色为主色调,铺展开一个贵族宅邸的精致华美,墙上挂着一幅描绘毛利人首领的油画,茶几上摆放着一些古雅的盒子,其中一只的外壳上有一根根细腻的管子,是用豪猪的刺做成的。会客厅里的彩色玻璃窗、手工雕刻木制品、Cole & Son薄金叶子图案的壁纸、产自伦敦的Marshall & Rose三角钢琴、镶嵌在镜框内的用鹅毛笔写成的书信……将人带入曾经的优雅时代。通往二楼的楼梯用贝壳杉树和芮木泪柏等新西兰特有的乔木制成,二楼的“罗兹套房”(The Rhodes Suite)是昔日男主人的房间,卧室面积足有50平方米,会客空间有一个老式壁炉,旁边已经放好了茶点。壁炉两侧贴着花卉图案的瓷砖,火钳和铲子都是黄铜做成,握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是岁月的重量。

当晚庄园提供的是4道菜式的晚宴,可以尝到庄园自产的白菜、榛子,搭配新西兰本地的好酒——来自奥克兰葡萄酒产区、曾被专业评酒师评出98分的红葡萄酒Clevedon Puriri Hills 2008 Estate,和来自霍克湾(Hawkes Bay)的甜酒Clearview Sea Red。每道菜的摆盘都相当精致,就像Lodge的主人迈尔斯(Miles Refo)所说的,是“优雅内敛的呈现”,这不仅指菜肴,也是雅士生活方式的核心所在。

这座庄园流传着不少轶事。希頓·罗兹是最早到达新西兰的殖民者之一,他有一辆引为骄傲的1907款的罗孚轿车,不过有一次他开车掉进了一条水沟,此后就再也没有自己驾驶过汽车。尼古拉斯女士是罗兹的最后一任管家兼厨师,罗兹酷爱威士忌,但尼古拉斯从不许他把酒带进台球室,大家都知道这件事,罗兹92岁时,有人故意问他的长寿秘诀,他顽皮地露齿一笑说:秘密就是“威士忌”,旁边的尼古拉斯没有笑,同时告诉罗兹,因为他的调侃,未来一周他将喝不到任何威士忌。

2005年,来自纽约的霍尔(Hall Cannon)和迈尔斯对这座有着辉煌历史却日渐萧瑟的庄园一见倾心,将它买下来,进行了全面修葺,使之重焕光彩,成为新西兰名胜古迹信托的登记建筑物。

晚餐后回到房间,温暖的灯光照着各个角落,床边铺了一张洁白的羊皮,桌上的玻璃杯下面衬着小餐巾,营造出一种恬淡的舒适。这座充满历史感的建筑能唤起一种浪漫情愫,而这正是我最钟爱的享乐。

历史与自然相伴而生

第二天一早,首席园丁斯蒂夫带我去参观庄园的庭院。整个庭院是由园林设计师罗维(A.E.Lowe)设计修建的,他曾长期负责维护英国皇家植物园(Kew Gardens)。斯蒂夫也来自伦敦,已经在这里工作多年。

修建整齐的小树林清晰划分出庭院的格局,草坪和不同高度的树木组成了层次多变的景观。4只小猪正在草地上撒欢,它们都是威塞克斯白肩猪,是来自英伦的优良品种,庄园的大棚里还种植着95种蔬菜及众多花卉,蘑菇房内可以看到正在生长的蚝蘑,另外一侧的空间里有人在酿制苹果酒,一般要酿制3个月口感才比较合适。斯蒂夫说,夏天庄园里能收获各种瓜果,一个南瓜就有几十公斤。

庄园前方有一个人工挖掘的小池塘,三座白色小木桥营造出一种东方田园的舒朗与精巧。池塘中央有一个直径约3米的小岛,上面立着一棵唐棣树,这美丽的小乔木在池水的环抱中独自生长,别有意境。池塘边种了一些高大的根乃拉草,来自巴西,是世界上叶子最大的草本植物,叶子的直径有1.5—2米。沿着池塘漫步,大丛的黄色鸢尾和水仙随风摇曳,每年9月的第一周是“水仙花日”(Daffodil Days),这是希顿·罗兹生前设立的一个节日,届时庄园将向公众开放,四周的居民会来观赏园中水仙花竞相开放的盛景,这让我想起华兹华斯《水仙》中的诗句:当我倚躺憩息/岑寂,幽然冥想,/蓦地花影闪心扉/独处方能神往,/喜悦洋溢,/伴水仙,舞不息。

Tips

新西兰南岛

南岛(South Island)在毛利语中为“Te Wahipounamu”(意为“绿岩之水”)或是“Te Waka a Maui”(意为“毛伊的独木舟”)。在毛利传说中,毛伊是半人半神,南岛首先存在,被当做毛伊的船,北岛则是这艘船抓获的鱼,所以北岛的毛利名称是“Te Ika-a-Maui”,即“毛伊的鱼”。基督城(也音译为“克赖斯特彻奇”)位于南岛东岸的坎特伯雷地区,居于奥克兰和惠灵顿之后,是新西兰第三大城市。

奥塔胡娜庄园

庄园距离基督城机场大约25千米,保持着安妮女王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18世纪初安妮女王统治时期曾风行一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再度复兴,主要用于优雅考究的私家建筑。

庄园为客人安排了丰富的活动,比如厨师课程,可以在主厨的带领下,在庭院内选择蔬菜和自制的火腿等食材,在厨房进行加工。

晚餐的菜单随季节而变化,香煎坎特伯雷的鹌鹁是春季的一道特色菜,搭配楹椁汁、当地时蔬和黑松露、意大利式牛肝菌菇馄饨、“奶酪之王”帕尔玛干酪。

除非客人特别要求,房间内一般不放置电视。在庄园附近可以体验高尔夫、直升机巡游等多种特色活动。

■高尔夫

基督城地区有大约25家高尔夫球场,距离庄园35分钟车程的Christchurch Golf Club建于侣73年,在英联邦古老的高尔夫球场中排名第五,曾举办过多届新西兰锦标赛。

■直升杨巡游

有多条线路,其中凯库拉观鲸历时6个小时,首先沿着海岸线向北飞行50分钟到达凯库拉,观鲸后继续在空中俯瞰其他美景,途中可以到幽静的飞马湾酒庄享用午餐,品尝葡萄酒,这里出产的黑皮诺和雷司令葡萄酒都有较高品质。

■穿越南阿尔卑斯山脉

早晨出发前往附近的罗尔斯顿火车站,进入南阿尔卑斯腹地的亚瑟公园国家公园(Arthurs Park National Park),穿行在长满苔藓的树林中,可能遇見食肉鹦鹉(Kea),这是南阿尔卑斯山脉特有的鹦鹉品种,也是世界上唯一的高山鹦鹉。

这段时间庄园里只有我一个客人,管家和厨师说话都轻声细语,从不打扰我的拍摄和阅读,只是在适当的时候送上茶点,或是询问我是否需要点燃壁炉。翻看宾客留言簿,上一位客人是在我抵达的前一天离开的,那几天他也是唯一的客人,留言中除了赞美之词,还有独享的喜悦。再早些的一位客人留言说,最喜欢这里华丽的厨房,享用早餐时“有一种置身于唐顿庄园的感觉”。

整个庄园只有7间套房,保留着19世纪殖民时期的风格。我住的“罗兹套房”隔壁是“阳台套房”,拥有一个长10米、宽3米多的超级阳台,原木结构,栏杆上有4个连成一排的白色拱形梁柱,体现出安妮女王建筑风格(The Queen Anne-style)的精美。房间内的装饰也极尽富丽雅致,1927年,英国的约克公爵一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六世曾在这里住过。一楼的“植物套房”以植物为主题,墙上挂着植物的彩绘图,巨大的落地窗映照出外面满园的绿意,套房后面有一道门,可以直通游泳池和一片神秘的树林,十分私密。房间里飘扬着法国钢琴家埃里克·萨蒂(Erik Satie)1888年创作的《裸体歌舞》的旋律,这乐音被称为“带有呼吸和心跳的清音”,和古雅的房间极为契合。

我穿过“植物套房”后面的门来到那片树林,这里比庭院更富有野趣,一侧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名邸,另一侧可以望见广袤清冽的原野和丛林,钟鸣鸟和濒临灭绝的斑尾林鸽的鸣声清澈,回声似乎可抵达更深邃的远方。

在往事中淘金

达尼丁(Dunedin)是一个历史感十分厚重的城市,拙朴的当地艺术,充满迷情的城堡,充满生趣的信天翁,让人仿佛在古老的传说与鲜活的现实中穿越、轮回,悉心品读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

新西兰唯一的城堡

1871年,商人、政治家威廉·拉纳克男爵(William Lamach)决定为他的妻子伊莉莎兴建一座“营地”(Camp),新闻界则称之为一座城堡,200名建筑工人花费了整整3年时间才建造完成。城堡的建筑材料来自世界各地,都是当时最顶级的,包括英格兰和比利时的瓷砖、威尔士的石材、法国的鹅卵石、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墙砖,威尼斯和法国的玻璃……还有12个大理石壁炉,全部来自意大利,有着不同的色泽。室内装饰由主要来自英格兰的熟练工匠完成,首席雕刻师路易斯·戈弗雷(Louis Godfrey)和儿子一起在城堡里工作了12年,其他石匠和瓦匠大多是从苏格兰招募而来。这座城堡堪称是整个大洋洲最华美的城堡,当年总耗资约5万英镑,至少相当于现在的数百万美元。

城堡的外观设计采用19世纪流行的苏格兰男爵风格(Scottish Baronial),建筑师劳森(R.A.Lawson)也是达尼丁第一座教堂的设计者。内部装饰方面,二楼门厅的设计是点睛之笔,路易斯·戈弗雷花了6年时间才完成,棕红色的木板打造出一个富丽、精妙的空间,主体结构采用贝壳杉和红木,金银花和乌木雕刻出两扇窗户,以缅甸柚木作镶嵌,门由橡树、桃木和贝壳杉组合而成。夕阳西下时,这个空间显得辉煌而神秘。

会客厅天花板的微妙颜色不是后期画上去的,而是在石膏制作时就同步完成,当年女士们喜欢在这里喝茶、闲聊、刺绣。房间里可以看到不少中国文物,19世纪60年代末,奥塔哥地区(Otago)的淘金热持续升温,世界各地的淘金者蜂拥而至,其中也有不少来自中国。客厅对面是图书室,这里是绅士们的天下,威廉·拉纳克曾在这里与4位政要高谈阔论。

餐厅的大餐桌可供8人使用,房间一侧安装了一面凸镜,称为“管家的镜子”,管家可以借此掌握上菜的节奏而不需要直视食客,这种服务是何等的细微!

音乐室的天花板上有用橡树和名贵的桃花心木雕刻的花、鸟、蝴蝶、蜥蜴等图案,中间垂挂着一盏华丽的吊灯。这里20世纪20年代末才开始使用电力,之前都是用煤气灯,辅之以煤油灯和蜡烛。房间一侧摆放着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款方型钢琴,制作于1845年,琴身的材料是白松,当年是先将木材运到伦敦,做成成品再运回新西兰。

威廉·拉纳克的卧室在三楼,这里并没有安装壁炉,因为采用了双层玻璃窗,有较好的保温作用。双层玻璃现在在新西兰也很少见,而这座城堡一百多年前就采用了这种新颖的技术。

站在城堡的顶楼平台,查尔莫斯港(Port Chalmers)、卡吉尔山上的电信塔和远处的太平洋可一览无余。巴拿马运河开凿之前,查尔莫斯港是大洋洲最繁h亡的码头之一,当时从帆船上卸下的货物要用牛车拖到陡峭的山上。

这座城堡见证过许多历史时刻,“一战”“二战”期间都曾收留过精神受创的士兵,一百多年间它几度转手,1967年被巴克斯家族买下后开始进行修复,新主人还对原来城堡内的物品进行了回购。城堡最近的一项工程是恢复都铎风格的烟囱,将采用相同的奥马鲁(Oamaru)石材,请当地石匠完全按照原有的样子打造。

城堡中所有的地板瓷砖和壁炉瓷砖都是由当年著名的英国明顿陶瓷公司制作,现在这个公司已不复存在。房间内的挂钟诞生于1864年,比这房子的历史还要长一些,今天仍能照常运转,清晰的钟声让人安静下来,聆听余韵悠长的往事。

城堡的花园得到新西兰花园基金会认可,规划得十分精美,多次作为电影的外景地,曾有印度和法国的爱情影片在这里取景。我在花园里遇到了巴克斯家族现在的当家人玛格丽特女士,她穿着灰色的格子上衣,披着豹纹长丝巾,神态优雅,正是得益于她的悉心管理,这座城堡的美才能得以延续。

信天翁和小蓝企鹅的家

据记载,北方皇家信天翁(Northern Royal Albatross)1920年前后就在这个中心产下了第一只蛋,但直到1938年9月这里才首次成功孵化出信天翁的幼鸟,并使之振翅高飞,在此之前,蛋或幼鸟总是被其他野生动物偷窃或毁杀。成年的北方皇家信天翁双翅展开宽达3米,飞行速度可达120千米,它们的体重变化十分有趣,一般7个月的幼雏重量是10—12千克,成年后反而减为8—9千克。这种信天翁只在新西兰海域的岛屿上繁殖,现存约2万只,平均寿命为45年。

保护中心所在的泰瓦罗瓦海角是一个军事要地,大约700年前毛利人就在这里修筑了一个防御式的村庄,早期欧洲移民到达后,信号员、领航员和灯塔守护人就以这个海角作为基地,1885年建起一个堡垒,就是现在保护中心所在的建筑,其中的观察哨位由“一战”时期的炮台观察哨改建而成,嵌在山体之间。观察哨位窄窄的木台子上放着当年使用的测距仪,墙上还保留着老式的手摇电话,30多厘米高的观测窗采用双层玻璃,最大程度避免人为声音对信天翁的影响。我透过窗户看到有一只灰鹭飞过来,很快就在草地上捉到了一条小蜥蜴。

当年的主炮室墙边挂着4支步枪,一门墨绿色的大炮保存完好,它是1886年由Sir WG Armstrong公司制造的,算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之一。这个军事设施昔日保护的是国土的安全,而今保护的则是生态环境。

一座灯塔高踞在峭壁之上,西侧有一个观察台,附近的海面波涛翻滚。我曾在南极的一个岛屿上近距离观察过信天翁,幼鸟首次飞行时会需要借助这样险要的位置,强大的逆风加上高耸的悬崖能帮助它们成功起飞。

我在奥塔哥码头搭乘Monarch号小型游船,去海上寻找信天翁、小蓝企鹅(Little Blue Penguin)等野生动物。这一带的潮汐涨落差为2米,退潮时海岸都会露出来,为海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游船来到灯塔附近的海面,关闭了发动机,船体随着海浪剧烈摇摆。不—会儿,海面上疾速飞来一只信天翁,随后又看到另外一只浮在海面上,有黄黑相间的嘴,眼睛十分有神,眼眶有半圈是蓝色的。

晚上8点多是成年小蓝企鹅集体归巢的时间。小蓝企鹅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种企鹅,身高只有33厘米左右,身体蓝白相间,眼睛呈淡蓝色,它们可以潜到水下20米深處,停留一分钟。奥塔哥半岛是小蓝企鹅的一个自然栖息地,保护中心在海滩设立了一个观察平台,借着微弱的灯光,依稀可以看到一群小蓝企鹅从海面上快速游来,发出短促而响亮的叫声,上岸后,它们列队从草丛和石头间穿过,其中一只从容不迫地东张西望了一会儿,扇扇翅膀,晃晃脑袋,赚足了眼球,才昂首阔步地走了。夜空中挂着一轮新月,海面上一条条细细的波纹开始扩散,那是又一群小蓝企鹅回家了。

Tips

古雅之城

20世纪初,达尼丁是新西兰人口最多的城市,2010年奥克兰面积扩容以前,它也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达尼丁是一个“大学之城”,学生人口约占城市人口的20%,成立于1869年的奥塔哥大学是新西兰的第一所大学。

城中的街道高低起伏、坡道较多,其中鲍德温街(Baldwin Street)作为世界上最陡的街道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其坡度比值达到1比2.9。街道两旁满是维多利亚和爱德华五世时期的建筑,窗棂上大都带有精美的石膏浅浮雕。市中心的八角广场上矗立着

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的雕像,彭斯1759年诞生在苏格兰艾尔郡,他的作品《友谊天长地久》传遍了整个世界。这是达尼丁的第一座公共塑像,1887年揭幕。1848年,彭斯的侄子托马斯·彭斯(Thomas Burns)成为达尼丁所在的奥塔哥地区殖民地的联合创始人,也是达尼丁第一座教堂的牧师。一个诗人与这座充满历史感的城市就这样发生了悠长而紧密的联系。

达尼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达,举办过多届时装周和艺术节,本地设计师十分活跃,还拥

有大量画廊。2014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创意城市”(Creatlve City of Literature)的名录,是新西兰第一个入选的城市。建于1904年的火车站是达尼丁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月台长逾百米,每年4月的达尼丁时装周就将T台搭建在站台上。Speights啤酒屋建于1876年,每天都有人在啤酒屋外的龙头下获取免费啤酒,这个龙头每年会流出100万升啤酒。

达尼丁是上海的姊妹城市,建有一个中国园林“蘭园”。

精彩的袖珍世界

Lodge最初是指“传统木屋”或“度假小屋”,随着近10年的设计与再造,新西兰的Lodge已经被重新定义,这些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营地将野奢的概念、设计感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为高端旅行者提供了不同寻常的住宿、美食和休闲体验。

以Lodge为主题,可以在新西兰展开一段独特的建筑与风尚之旅。这些Lodge备具特色,可能是生态岛屿、险峻的海岸线、湖畔的梦境、历史建筑与轶闻……一个Lodge就是一个完整的袖珍世界,这也正是它们的价值所在。

与大型商务酒店和小型民宿相比,Lodge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商务酒店一般规模庞大,即使是最顶级的酒店,餐厅里也难免有些嘈杂,尤其是早餐时。新西兰也有不少民宿,环境一流,价格合理(通常每晚360—500新西兰元,合1689—2346元人民币),但一般只有2—4个房间。而Lodge基本都栖身于具有历史感的老建筑内,房间大都是套房,体量、氛围与格调恰如其分,安静、私密、安全,价格在990—5190新西兰元(合4645—24351元人民币),对于那些喜爱简奢文化的旅行者很有吸引力。

新西兰的高端Lodge,在文脉上与南太平洋区域的雪松木屋有着广泛的联系。漫长的海岸线、茂密的林地和众多湖泊,使得散布在各处的木屋民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们大多采用当地的木材来装饰外墙、打造内饰,高高的天花板与裸露的横梁散发着质朴的气息;通过全方位的大窗户可以透视屋外秀美的景观,雕刻精致的栏杆扶手等细节会让人产生温暖感;大角度的屋顶可用来防止积雪过厚,大多数屋檐延伸较宽,确保雪水不会落在房屋两侧;庭院会与周边景色相匹配。

Lodge会在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保留过去的精华,将历史价值与现代生活有机地融合起来。比如南岛的奥塔胡娜庄园就是在原来安妮女王建筑风格的大宅上翻新而成,沿用了原先的镀金壁纸等元素,这个庄园拥有不少传奇故事,至今在当地仍广受瞩目,是人们乐于谈论的话题,作为该地区的一个社交场合也持续受到欢迎。

新西兰Lodge之旅

中国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客源地,仅次于澳大利亚,据当前统计,2018年新西兰接待中国游客的数量已超过45万人次。2019年是“中国一新西兰旅游年”,当地也会推出相关的旅行及文化活动。下面这条旅行路线穿越新西兰北岛与南岛,比较适合再次前往新西兰的深度旅行者。

行程

Day 1抵达奥克兰,前往北地地区的派希亚小镇,探访怀唐伊条约签署地,欣赏毛利战舞。晚上入住海边酒店。

Day 2早晨搭乘双体观光船看海豚巡游,中午在拉塞尔码头午餐,下午在岛屿湾的山间徒步。

Day 3清晨在凯利凯利机场乘坐小飞机,开始雷因格海角的空陆联游,包括九十英里海滩和整个奥普里半岛。参观新西兰最北端的灯塔,在附近的沙丘滑沙。

Day 4中午抵达胡卡山庄,在英式庭院中享用午餐,下午在附近的怀卡托河体验胡卡瀑布的喷射快艇和垂钓活动。晚上入住胡卡山庄。

Day 5中午飞抵南岛的基督城,入住奥塔胡娜庄园,在庭院野餐。下午騎马,或是参加自行车骑行加徒步的线路,探索附近的奥塔胡娜山谷,攀登更为险峻的普特山。

Day 6全天进行半岛巡游活动。前往新西兰唯一的早期法国殖民地阿卡罗阿(Akaroa),乘船出海,有机会看到赫克特海豚和小蓝企鹅,赫克特海豚是目前仅在新西兰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稀有海豚品种,身长约1.4米。晚上在奥塔胡娜庄园参加晚宴。

Day 7前往达尼丁,参观这座富有历史感的城市。晚间入住拉纳克城堡。

Day 8前往泰瓦罗瓦海角的信天翁中心,中午到奥塔哥码头搭乘小型游船在海面寻找信天翁和小蓝企鹅,晚上返回,观看小蓝企鹅集体归巢。

这些Lodge的一个奇妙之处在于:一开始你会饶有兴趣地走近它,放松地享受它的服务与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开始适应周边的景观和色彩,内心建立起一种强大的“围合感”(Sense of Enclosure),庭园中的水仙花或是不远处的翠林会与人的心绪弥合,在这样的情境下,更容易与同行的亲友及偶遇的宾客进行比较深度的沟通。这种空间上的流动性模糊了物理限制,很容易让户外景观与室内陈设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人们可以独享的一种风景,或是成为“内心的永恒风景”,这样的生活或度假空间,最终转化为内心平安喜乐的庇护所。

新西兰有为数众多的高端Lodge,目前其中有38家被授予“New Zealand Luxury Lodge”的标识。

从全球范围来看,那些各有其美的Lodge也很值得一一探访,它们让豪华旅行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让人在精致的餐饮与周到的服务之外,有更多机会与自然世界、园林精神、民俗文化、家族传统……发生联系。

行前欣赏

1.《天使与我同桌》(1990年)

根据新西兰作家珍妮特-弗雷姆(Janet Frame)的三部自传改编,曾获得多伦多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的多个奖项。珍妮特的三部自传分别是《回到岛屿》(To the Is-Land)、《天使与我同桌》(An Angel at My Table)和《镜城来的特使》(The Envoy from Mirror City)。

珍妮特·弗雷姆1924年8月出生在达尼丁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童年时代始终活在亲人死亡的阴影之中,成年后曾因生活受挫而自杀未遂,有8年时间,她自愿前往新西兰的多家精神病医院住院,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遭受了电击治疗的痛苦折磨。1951年,她在住院期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澙湖和其他故事》,获得休伯特教堂纪念奖,这是当时新西兰最有声望的文学奖之一。1956年年底,珍妮特·弗雷姆离开新西兰前往欧洲,主要居住在伦敦,之后的7年是她的创作高产期。1963年她回到新西兰,1982—1984年间创作了三部自传,改编为电影后大获成功,也将她推向了公众视野。1983年,她获得英国女王的授勋,1990年被新西兰授予国家最高公民荣誉,成为文化偶像。

2004年1月,珍妮特·弗雷姆因患白血病去世,享年79岁。她的奇特经历,昭示了一位女作家自我觉醒和突破的历程。

2.《鲸骑士》(2002年)

这部影片根据新西兰毛利族作家维提·伊希麦拉(Witi Ihimaera)的小说改编,讲述新西兰东海岸一个11岁小姑娘Pai的故事,充溢着史诗般的激情。Pai不畏男权思想的束缚,决意成为自己所在的毛利部落的下一任首领,影片的高潮是Pai骑在一头搁浅的鲸鱼背上,涨潮后被鲸鱼带回大海深处。

3.《纳尼亚传奇1》(2005年)

这部影片曾在基督城附近南阿尔卑斯山脉的城堡山(Castle Hill)拍摄外景,城堡山上布满了奇异的石灰石,有一部分旅行路线会途经这里。

4.《碟中諜6:全面瓦解》(2018年)

影片最后直升机大战的精彩镜头拍摄于新西兰南岛的里斯河谷(Rees Valley),这里靠近格林诺奇(Glenorchy),有着“中土世界”的气质。

猜你喜欢
新西兰
新西兰兔
新西兰不仅有羊毛,更有教育
新西兰:多少传奇故事在这里上演
游新西兰
有限景点 无限景致 回味新西兰北岛的自然美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在新西兰的旅馆邂逅五星红旗
新西兰出现牛油果盗贼
新西兰“Kiwi”:是国鸟,也是美食
新西兰小学生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