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颖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在中国文化中体现为: “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 “工匠精神”并非只可用于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涉及“工”的领域。作为报纸专刊的编辑,雕琢文章正像一个传统手工制作的匠人,每一个选题、每一篇来稿、每一个版面都要字斟句酌、反复打磨,以精工出优活,这样才能做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
“工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对文化产业重视程度的日益加深,“工匠精神”焕发了新的生机和内涵,主要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敬业是指从业人员基于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敬畏而产生的一种认真负责的全身心投入的职业精神状态。精益,顾名思义是指“精益求精”,它是从业人员对每道工序、每个产品都精益求精、凝神聚力、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专注,指的是全神贯注,集中全部精力去做一件事,内心笃定而执着坚持,这是“大国工匠”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特质。最后,“工匠精神”还包含敢于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意蕴,以崭新的视角经营独特的风格。作为报纸专刊的编辑,要坚守“工匠精神”理念,并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提升版面品质。
以“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为特征的“工匠精神”,同样是专刊编辑的必备素质。编辑需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如果把报纸比作一台机器,那么每件新闻作品就是机器上的零部件。部件出了问题,那么机器质量必将下降,甚至影响其正常运转。作为报纸专刊编辑,工作涉及的流程繁多,比如稿件采集以及处理、选题、审稿、版式设计等多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编辑要本着为读者负责的出发点,在工作中保持足够专注,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细致。编辑还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格把控稿件的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注重稿件质量,打造精品报道。编辑还要有勇于创新的工作思维,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喜好也在发生变化,编辑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读者的要求、市场的需求去选题策划,但不能失去自己的视角和独立的判断,以此赢得读者的赞赏。
工匠精神来源于工匠在作品完成过程中对作品的精雕细琢、追求完美,是中国精神、文化以及民族创造力的体现,能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我们在新时期倡导与传承。新闻媒体是社会责任的守望者、历史文化的传承者,而作为媒体把关人的编辑,其工作的强弱好坏,直接决定了全新媒体信息发布质量的高低优劣。因而编辑更要有默默奉献、精益求精、尽量确保零差错的“工匠精神”。编辑的眼光和水平决定着稿件的品质,而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需要我们用“工匠精神”砥砺而行。作为报纸专刊的版面编辑,一定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把选题搞得更新更好,把稿件编得更精更细,把版式设计得更有创意。
3.1.1 绞尽脑汁做策划
对于报纸专刊来说,“策划”其实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但它是专刊的亮点,精心策划的专刊显示出了报纸蓬勃的生命力,抓住了读者的心。有报社的领导说:“策划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它却是万万不能的,只要有条件,就应该积极组织策划。”每一个专刊策划,编辑都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对读者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了解,并从中寻找读者感兴趣、受关注的话题来策划版面。目前,专刊策划的类型有围绕一个主题来策划、根据特殊日子来策划。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来策划、与其他媒体互动策划等。通俗点说,就是编辑要唱好“四季歌”,一年之中总有一些特殊的日子值得编辑去关注,好好策划。如春节、国庆、儿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紧紧围绕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还有就是针对可预见性的大型新闻事件和重大活动,可以提前策划、统筹。依据新闻事实,制订策划报道的整体思路,找出报道的重点、切入点、热点,确定报道的角度、方式和手段,然后组织深入采访,并进行深度分析等。策划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密细致,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达到新闻宣传的最佳效果。
3.1.2 认真细致编好稿
众所周知,编辑工作是项脑力活,更是细心活,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要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习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编辑要牢记“工匠使命”,以严谨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确保“一夫当关,万错不出”。小到“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是否能正确使用,大到一个标题是否会产生歧义,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标点符号,编辑都要一丝不苟,仔细推敲,练就火眼金睛。
另外,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在大是大非面前心明眼亮,态度鲜明,立场坚定,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吃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髓并自觉运用在新闻实践中。工作时,编辑不能三心二意,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脑子里要时刻绷紧一根弦,严防政治性差错、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在编辑过程中,如遇到与时事政策相关的重要稿件,编辑应和校对协同配合,一字、一句、一标点均要认真编校审读,有疑问的地方要反复核查,细之又细,慎之又慎,努力做到把漏洞和差错消灭在见报之前。
3.1.3 精雕细琢做好版
如今,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时事热点内容也越来越同质化,要想博取眼球,赢得读者的关注,对版面进行创意设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一些报纸的专刊编辑,除了编辑稿件外,还要设计版式。好专刊必定是“好版面” 与“好稿子”的完美结合。除了精心策划内容,编辑还需对版面设计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在版面设计上,讲究简洁明快,层次清晰,便于阅读,满足读者高效率获取信息的需要。另外,还要注重图片的冲击力。图片是报纸的眼睛,它可以打破版面的单调,刺激读者的视觉,吸引读者去看报纸。图片还能把平庸的事情变成活泼生趣的图画,比文字容易激起阅读意愿。此外,还可以用鲜艳夺目的色彩增强版面的审美效果和视觉冲击,使整个版面有情有景,时尚大气,整体效果鲜明。最后,还可以适当加以点缀,如字体、线条及空白等,它们是无声的语言,版面编辑借助它们不仅美化版面,同时与读者达到交流,令版面更加光彩夺目。
3.1.4 创新“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现代的工匠精神并非是简单的重复与坚守,而是改进与创新,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重复是培育创新的土壤,追求完美是推动创新的动力。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并享受产品在双手中不断升华的过程。专刊编辑也是如此,不断寻找新的选题,不断改变新的版式,一次次挑战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实际工作中,要想创新“工匠精神”,必须要有相应的高超的“工匠技能”。当前,媒体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编辑更应克服浮躁心态,静下心来,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学习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与时俱进,努力提升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同时,要博学强记,广泛涉猎各类知识,成为杂家。平时多看书,勤学习、苦钻研,不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努力提升工作技能,成为“多面手”。
3.1.5 内容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日益受到关注。纵然各种山寨产品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只模仿,不创新,终归没有出路。报纸专刊也一样,如果稿件内容陈旧雷同,形式千篇一律,策划毫无新意,那么终将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有人说,专刊编辑唱是的“四季歌”,但这“四季歌”唱什么、怎么唱,却体现着编辑的匠心。以春节为例,很多报纸每年都会推出春节特刊,内容大多雷同,有的报纸会与读者分享春节的由来、古人的过节方式,有的会邀读者共读古诗词中的春节,还有的会为读者分享新时代的节日创新。最常见的是刊登读者写的一些情深意切的喜庆祝福。面对当下千篇一律、或相似或雷同的节日专刊,为了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需要编辑匠心独运,迅速做出与众不同的策划方案,组织作者写稿,精心设计版式。从一篇网络文章中能给编辑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因一个特别的策划也能赢得读者的好评。由此看来,好选题无处不在,只要有心,处处留心,独具匠心。
专刊的选题要有新意,编辑还需有新闻意识,用敏锐的眼光去判断五光十色的社会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合成,特别是对社会上的新闻焦点提出自己的思路,然后组织作者,落实稿件,将自己的思想贯彻下去,形成自己的版面特色。编辑必须拥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坚持自己的观点与立场,不能人云亦云。努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视角和方向去观察同一个新闻热点,以自有的风格向社会大众展示内容真相,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版面在众多出版物中脱颖而出。
3.1.6 技术创新
当前,受新媒体的影响,报纸编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仅要了解和掌握新媒体编辑技术,还要跳出传统媒体的编辑模式实现转型,由单一的报纸编辑转型为全媒体编辑,这就对报纸编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专版编辑,除了要完成日常的编稿、校稿、作版工作外,还要会采会写、会摄、会录、会编,熟悉融媒体编辑呈现技术,比如H5、微信推送等,把握音频视频制作、图像处理、移动终端、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工作流程。
2019年上半年,太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三报一网”“两微一端”集中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百名记者媒体行”专栏,100余名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对全市100个生态文明重点工程展开逐一报道,通过一个个工程项目和一件件融媒作品,全方位采访、全景式展现、全媒化推送太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这次集体报道对于专刊编辑是一个大的挑战和突破,之前一直坐办公室的专刊编辑走向工厂矿山,走向田间地头,不仅用纸笔记录采访内容,还用手机录音,用相机拍摄,并进行后期剪辑制作,锻炼成长为一名全媒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编辑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发挥不同媒体的组合效应。为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采访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如何写好文字,还要考虑拍好照片及视频,并找准报道角度和表现形式,同时完成文字、摄影、视频等多媒体内容报道任务。
3.1.7 模式创新
20世纪90年代,报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各家报社为了扩大发行量,带动广告收入,不断增加版面,各种名目繁多的专刊纷纷出笼,凡是有关现代社会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如家居、装潢、健康、服饰、汽车、旅游等均在专刊关注的视野之中,同时出现了一批策划精良、特色鲜明的专刊。不过,这些专刊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弊端,首先是同质化严重。遇到重大新闻话题,所有媒体一哄而上,千报一面。你家出了汽车专版,我家就出个汽车导刊,这样做就导致所有专刊在读者眼中都大同小异,缺乏特色。还有的专刊慢慢演变为街边的“广告牌”,充斥着大量的软文,失去了新闻性、专业性和可读性,导致了读者的流失。随着传统媒体的衰落,广告收入的下滑,很多报纸对专刊进行了合并或撤销。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有着可行的道路。随着新兴网络媒体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深入,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南湖晚报长成周刊》异军突起。自20世纪开始,报社逐步组建起一支5万人次的小记者队伍,小记者们通过《南湖晚报》这个平台,写稿发稿,参与活动,采访报道。这种以传受互动、受众广泛参与为特征的新媒介传播方式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成长空间,为学生、老师和家长建立了交流沟通的平台,也扩大了晚报的读者群,成为报社发行和广告新的增长点。
“工匠精神”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对思维的创新,对品质的追求,对工作的坚守。付守永老师在《工匠精神:成为一流匠人的12条工作哲学》一书中说到:“一流匠人的职业素养,是对工作、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保持一种清醒、一份冷静、一种定力,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报纸编辑是社会责任的守望者、历史文化的传承者,更要真正地认同并葆有默默奉献、精益求精、尽量确保零差错的“工匠精神”。倡导“工匠精神”是一项长期工作,更要以自身的“工匠”改变,影响到自己的版面,影响到阅读这个版面的所有读者,带动整个社会的风气变化,这应是新闻从业者一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