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为王
——新华报业交汇云的技术赋能之路

2019-01-30 08:54戴志宇
中国传媒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交汇智慧

文/戴志宇

近两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终端装备的不断演进,传播生态和媒介触角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延伸,尤其是4G网络普及以来,技术已经成为驱动传媒发展和变革的主要力量,开启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交互时代。随着5G商用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更高速。更便捷的网络,更预示着传媒生态将迎来立体信息传播的新时代。

新华报业交汇云的技术赋能之路,不只关乎现在,还关乎未来,我们不必把视野局限于今天的媒体融合,应着手解决明天的问题,可以是互联网服务+党媒IP的经营探索,可以是技术赋能下借“资本航母”出海,或是统筹配置智慧城市资源和创新沉浸式营销服务,或是超级入口和全场景下的数字经济。因此,交汇云不单是一份报纸的融合,而是以技术赋能推动交汇云不断创新和发展,驱动未来成长。

1.交汇云进行技术赋能原因

1.1 “智慧+智能+智库”的简单融合已不能创新生产力

众所周知,传统媒体在信息化、智慧化过程中都是以信息技术驱动媒体转型,以智能化迭代推动产品升级,事实上,技术都在做底层服务,并没有站在战略平台高度。我们应当看到,技术赋能正在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智慧指挥、智能写稿、语音语义分析,还是大数据舆情,这些都属于应用层面,仅仅有这些软件亦是无源之水,再好的程序、再精妙的算法、再巧妙的设计都依赖于数据,围绕无限数据进行技术运营的探索才是未来创新的源泉。上海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裘新曾表示,单纯的内容新媒体发展模式已经进入红海时代,“内容+技术+运营”叠加驱动的新媒体产品已现机遇期。

1.2 技术赋能对交汇云的价值在于推动变革

未来已来,“无所不传”和“无时无刻”已经落地。2019年4月11日,百度智能云携手中国移动展示了5G+8K+AI直播,在超高清视频直播同时,能够进行实时人体属性分析和人体行为分析,将人体与环境的交互信息变成智能数据。5G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不再是满足资讯交互或者短视频娱乐的APP或者小程序,而是一个集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集衣食住行,围绕学习、工作、生活需求的强大数据网和信息链。技术赋能给现有传媒产业带来的变革已超出我们的想象,正向“万物互联”进一步靠近,将给未来传媒带来深刻影响。相信在未来的3~5年,通过技术赋能,交汇云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既会积累核心技术、加强集成创新,又能开放共享,通过数据开放创造价值,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

2.技术赋能给交汇云发展带来的机遇

2.1 抓住技术赋能迭代机遇,跻身国内领先传媒方阵

今年“两会”期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交汇点新闻以动图、H5长卷、短视频等形式推出稿件1653篇,总点击量超过1.58亿次;中国江苏网推出两会融媒体稿件1482条,策划生产融媒体产品247件,总阅读数达1.32亿。在一组组精彩背后,是交汇云技术迭代过程中的不懈探索,是按照互联网传播规律,在技术和运营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的成果。交汇云以技术赋能培植技术基因,依托全媒体指挥中心,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深刻理解,为数据化、移动化、交互化的融媒体矩阵插上了技术之翼。

2.2 抓住互联网+跨界的红利,实现交汇云的新跨越

相比互联网巨头,新华报业的头部企业和大量制造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本地化服务能力和智慧城市的数据,利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政务数据公开的契机,引导本地化数据服务反哺媒体运营。交汇云数据的意义是以数字化的媒体数据服务为核心,让每一个传播中的数据行为都可以被识别,从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到消费者的团购点评等都可以通过数据缩短品牌和用户之间的距离,迅速柔性扩张产品线和生产能力,联合上下游相关企业共享资源,以数据描绘需求,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数字化商业服务,加速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告别以版面为中心的纸媒思维。

3.技术赋能是交汇云创新、发展的支撑点和原动力

3.1 没有技术赋能,交汇云即成无米之炊

当下各大主流媒体在技术上普遍采取跟随战略,借鉴《人民日报》先进模式,结合自身技术装备推进整体智能化转型。比如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的“党媒算法”、浙报集团和新华报业的“天目云”和“交汇云”,都是传统媒体积极按照互联网规律改造自身,较好弥补了传统业务生产能力的不足,其传播力远超单纯党报党刊的传统场域。表面上看“中央厨房”作为标配的融合转型,集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模式已经布局完成,可提高了多少实际效率却鲜有考证。既然是全媒体平台,势必要有相当的用户数据和实时的用户分析、千人千面的内容分发能力、自媒体聚合系统、媒资数据化视频化等元素,当用户的交互行为越丰富,获取的数据就越有效。这也意味着,脱离技术赋能谈内容融合往往会片面强调内容和分发的多样性,看到的可能只是面子上的“数据”,里子很难吸引到用户交互和其他优质内容生产者。

3.2 没有技术赋能,交汇云无法创新和互动,墨守成规的数据也是“伪”数据

问起媒体人,主流媒体的哪些报道最受读者喜爱?什么样的报道可以让读者主动订阅关注?什么样的报道可以千人千面?什么样的数据对新闻报道影响最直接?当前很多问题亟须解决,而现在看到的数据驱动型新闻还停留在订阅数、点击率、分享次数、浏览量等,这些粗浅的用户行为数据不仅没有经过算法筛选和优化,更没有揭示受众对新闻报道的真实反馈和实际感受。这样的数据带给媒体的只是模糊的画像和似是而非的感受,停留在表面的“伪”数据就像“唐伯虎点秋香”,“秋香”近在眼前却没有办法互动。

4.交汇云应借技术赋能之梯登上新高度

4.1 交汇云应在技术人才、装备、平台上赋能

人才竞争已日益突出,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熟悉新媒体传播形态、掌握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传媒人才已然成为交汇云能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2018年8月3日人民网发布公告,200万年薪招聘“人民党建云”的产品总监(鼓励自带核心团队),岗位要求既懂技术,又懂运营,能够带领技术、产品、运营、商务团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项目运作。

纵观国内,技术赋能的创新集成从未停歇。2019年春节前,央视49层演播大厅完成5G新媒体实验室建设,实现了5G+4K下的全业务平台解决方案。春节后,上报集团2019年的工作会议规划了未来20个智媒单元50个子项目,将智能终端、机器学习、云计算服务、大数据、5G等项目纳入将来的技术重点。两会期间,联通、移动分别推出5G腰包、5G背包等终端,为沉浸式、超高清媒体创造了条件,加速智能化媒体时代的到来。

在当前5G互联网浪潮下,交汇云适时地抓住5G发展契机,将新技术为我所用,让新技术为媒体融合发展赋能,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在《人民日报》指出的“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4.2 以技术创新实现纸媒的新“超级入口”赋能

数据是未来网络中的战略资源,也是未来信息社会的存在基础,也承载着即将到来的5G互联网的诸多场景。2019年以来,华为进军电视机制造的传闻甚嚣尘上从华为电视的布局动作来看,将来的智慧载体不限于手机、电视、音箱、镜子等,伴随广覆盖的物联网和多种形态的传感器更加普及,“超级入口”概念即将爆发。从技术角度看,即将到来的5G将为“超级入口”概念带来信息组织形式和内容形态的变革,超高速、低延迟、大流量、更便捷的信息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万物互联”“万物皆媒”将重构移动传播话语权,网络传播的核心资源从内容本身转变为数据,数据体量将几何倍数地增长。

当前,对传统媒介的融合转型来说,布局已经完成,做到了极致,遇到了瓶颈。但对交汇云来说, “未来入口”的战役刚刚打响,随着5G技术和柔性屏技术的突破,手机未必是互联网的最终载体,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将引导交汇云发展走进新的阶段。

4.3 技术赋能下借“船”出海

古有“草船借箭”著名典故,在交汇云的运营链条上,我们亦可四两拨千斤,通过借资本、借流量、借入口、借机会,整合传统媒体的党媒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集多元合力开发新技术、新产业反哺主业,走出一条互联网+党媒IP的经营路线,以借力打力的智慧,通过集成创新 “借船出海”模式,走出报业新媒体产出低迷的局面。2019年4月28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封面传媒在其主办的“智媒先锋 5G未来——AI+移动媒体大会”上宣布正式启动A轮融资并发力上市;澎湃新闻客户端依托互联网服务获上海市政协千万级智慧化项目。这些以资本运作、金融授信、募集基金等方式盘活党媒隐形资产;以党媒的资源、BAT的技术、智慧媒体的先进理念,激发扩张潜能,打造出“资本+技术+运营”的全场景型、科技型、数据型、创新型智慧基因;以“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导,为交汇云在万物皆媒的5G云时代提供了不竭的创新源动力。

猜你喜欢
交汇智慧
浅析等比数列相关的交汇问题
三角的交汇创新问题
三角的交汇创新问题
聚焦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交汇创新
知识交汇,能力提升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关注三角函数的知识交汇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