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调查研究

2019-01-30 08:25郑倩月曹卫真
中小学电教 2019年6期
关键词:工具学习者空间

郑倩月 曹卫真

(广州大学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一、引言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7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到要融合创新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面向未来的应用发展方向,是“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其中“人人通”全面开展的潜力巨大,要逐步发展到全面普及应用,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1]。为推动网络学习空间的快速发展和加大普及力度,规范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促进教与学方式的革新,发展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教育部于2018年4月16日下发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时至今日,网络学习空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效果如何?仍然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思考与解决。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情况进行思考与探究。

二、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资源参差不齐

网络学习空间为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发展需求,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现存的网络学习空间内,学习资源的总体数量丰富,例如: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视频分为13个大类别,共有3000多余门课程。但是,针对二级学科专业的具体课程学习资源十分有限,就如教育技术学专业而言,其专业课程“文献研究与选题报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学习资源。“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这门课也仅有一门接近的学习资源。甚至心理学和哲学两个大门类学习资源也仅有36个。此外,在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信息技术学科的相关教学资源寥寥无几。因此,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学习资源呈现出“总体数量大,具体数量小”的特点。

大部分学习资源都是以视频、PPT、文档、动画的形式呈现。视频短小精悍,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一般,在学习具体课程时,课程会提供相对应知识点的微视频、课程PPT、以文档形式呈现的拓展性资料等。在学习完每个知识点后,还会提供作业和讨论环节。然而,授课教师无法及时与学习者进行互动,对于讨论区学习者提出的疑问和困惑,也难以及时捕捉给予反馈,时间一长,学习者学习的兴趣降低,师生关系疏远。

学习空间的资源纷繁庞杂,各式各样,种类繁多,针对性不强,且都属于基础性入门知识,对专业的学习与提升帮助不大。学习资源的设计考虑了大众群体的元认识水平,却忽视了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互联网+”时代,任何人设计的资源都可以投放到网络中。学习资源良莠不齐,易混淆师生的注意力,耽误教师选择优质资源的时间,错误引导学习者。资源的设计应考虑技术的适用性,而不是一味为了技术而技术,盲目追求技术的使用,忽视了技术真正的作用——辅助教学。

2.学习工具针对性不强

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应该满足学科学习者学习的各种工具,比如:语文课上所需的字典、词典;英语课上的字典;美术课上的画笔、颜料盒;数学课上的三角板、作图工具;物理课上的电路连接、电灯泡;化学课上的容器、烧杯、化学药品等等。但实际上学习者在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中并没有体验到工具所带来的便利。空间提供的工具少之又少,仅有基本的字典、词典、画笔等功能,而这些功能也仅属于学习的基础性、普遍性工具。

同时,网络学习空间里的工具针对性不强,没有针对特定学科需求设计合适的学习工具。在学习物理、化学等实验课时,实验仪器和设备是学习的必需品,但是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并不能提供这些基本设备。这些不便利性也是导致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学习者无法通过选择工具完成相对应知识的学习与练习。

最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空间提供的字词典、画板等工具使用效率并不高,大多数学习者并没有参与到工具的使用当中。使用工具要来回切换界面较为麻烦,有时甚至会由于网速问题导致操作延迟等情况,这些原因直接影响学习者使用工具的积极性。在工具中,被使用最多的仅是记号笔、备注等自带工具标记重难点知识。甚至部分学习者更倾向于将知识点誊抄在笔记本上,而不愿使用相应的工具。

3.空间特色不明显

教育部提出大力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人人有空间,生生有特色”。目前,基本每位学习者都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只要申请一个账号,即可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但是,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化,导致其缺乏独特性,学习者仅只有学习资源可能存在不同。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存在的最大差异既是推荐系统根据需求精准推荐给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而其他方面大多一致,并不存在生生有特色或者说特色的体现简单化。学习者也没有意识要完善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只是有需要时短暂使用。因此,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其特色也不明显。

其次,现存的网络学习空间是面向所有学习者群体的,没有针对某一特殊群体如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等的网络学习空间。国外最知名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Coursera、EDX和Udacity以及国内的大学生MOOC、爱课程等平台也仅服务于高等教育。不同的学习群体拥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对学习工具、功能、特色、平台等也存在不同的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教育中,网络学习空间应该充分利用好新技术,提供给学习者多样化、差异性的学习体验。

4.空间使用效果不佳

网络学习空间的呈现形式丰富多样,但是,其实际的使用率并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网络学习空间作为网络学习的主流形式,其学习资源与工具趋于成熟,但慕课平台学习的辍学率依然持续不减,这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作为学习工具的电子书包的使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出现到兴起再到冷落,系列的变化使得电子书包设备不断革新。目前,电子书包对学习者视力产生影响,不利于学习者的身体健康是导致其使用仍未实现普及化的直接原因。归根结底,因我国网络学习空间仍处于建设初期,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尚未完善,故而缺少常态化的应用。因此,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率不高。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习者产生了兴趣,自然对学习会持之以恒、不断探索知识。想要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首要的是能够吸引住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使其想要进行知识探索与尝试。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形式单一,千篇一律,知识缺乏活力、吸引力,师生双方都难以长期坚持运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与学。网络学习空间的联通性不强,没有把学习者线上线下、家庭、学校、场馆之间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进行无缝整合。因此,学习者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学习的成效并不明显。

5.学习设备、平台单一

网络学习空间基本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合力搭建而成,具体以手机APP、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慕课平台等网站形式呈现。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零碎知识学习。移动终端的使用大多是基于手机APP和平板电脑,学习者长时间盯着小屏幕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的损伤。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学生要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2]。而每个省份都有特定的网络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网络化时代,学习者的身心健康也应考虑在信息技术带来的福利之内。

三、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资源开发力量不足

首先,学习资源的开发大多是一些技术公司完成,他们的技术精湛,能够设计出很多形象具体的教学资源。尽管近些年教育行业的企业层出不穷,成果丰富,但其质量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资源的开发团队缺乏相应学科专家、教师的指导与参与,导致教学资源泛滥,优质资源稀少,极大地浪费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容量与质量。因此,学习资源开发的团队力量不足将严重影响资源的质量。

其次,网络资源纷繁复杂,学习者没有鉴别优质教学资源的能力,因而很容易收集到不适合自己的资源。在基础教育中,网络学习空间里面的资源大都经过教师的筛选与选择后以推送的方式,提供给学习者。譬如,在慕课平台上,教师每节课的前后都会有相应的资源提供给学习者,可供下载,显然,这些学习资源都是授课教师事先准备好,专门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虽然资源海量,但是为学习者所用的个人资源是需要学习者根据需求进行甄别的。由于技术、平台的发展仍不完善,资源共享的格式、大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师生、生生间资源的共享功能大打折扣。

2.信息素养不高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到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动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3]。只有师生的整体信息素养得到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才真正到来。目前,基础教育领域的多数教师信息素养还需大力提升,其主要问题表现在: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欠缺;未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囿于传统教学方式等方面。

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稿》,其中,明晰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内容[4]。学生容易在互联网环境里迷失自我,沉迷于游戏。同时,其信息安全意识不强、防范信息泄露能力薄弱、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学习的能力匮乏、创新意识与能力低下。其中,信息意识是基础,信息社会责任是原则,计算思维是技能,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宗旨。信息化时代下的教育要培养学生以上四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固定学习工具无法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为促进移动学习的发展,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体验,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和环境的建设掀起新高潮,以“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为标杆,建设个性化、联通的泛在个人学习空间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热点。然而,现有的移动学习设备与工具主要是以APP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服务,APP本身的独立性和同质化严重阻碍了移动学习的发展,不利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建设[5]。学习者在使用APP时,往往是多个APP同时使用,因为一个APP不能够满足学习者对于知识获取的所有需求,总会借助于其他的APP进行辅助学习。郁晓华(2016)结合理论的指导,提到APP相互割裂的特点给学习者造成了额外的认知负荷,破坏了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本应达到的学习效果[6]。不论是电子书包,还是网络学习空间,其内部的模块化功能都是根据设计者事先假设的学习者需求而进行设计的,因此,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固定化的工具设计不足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与实际需求。学习受工具驱动,而非工具受学习驱动[7]。

4.开发者缺乏教与学的理论

教学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贺斌(2013)提到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主要取决于设计者和团队对“人是如何学习的”这一重大命题的根本理解和看法,即人类学习的本质和发生机制问题[8]。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帮助学习者学习,引导学习者学习。所以,对于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赋予知识价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才是教学的意义与目标。教学设计十分重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完善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地实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获利。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之初,空间开发者就应该根据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充分实现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有效融合。

5.观念问题

师生对网络学习空间价值的作用认识不足。在教与学中,师生由于缺乏对网络学习空间的价值认识,无法切实运用到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与学。教师在上课时,突发奇想,想到了网络学习空间才去使用,而学生亦是如此。从教师角度而言,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对学生而言,也是被动的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不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能不用则不用。即使部分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网络学习空间也仅是对其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知识呈现、资源推送、互评、改作业、备注、提交作业等,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价值。

师生对网络学习空间在学习当中如何发挥作用的认识不够。师生在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与偶然性。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教师忽略了网络学习空间提供家庭、学校、场馆之间的沟通联系和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给学生布置作业、追踪学生学习轨迹、形成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的重要作用。师生没有充分认识网络学习空间带来的价值体现,对其特有的功能、作用掌握不够,因此不能充分使用。

师生评价意识不足。当使用完网络学习空间后,教师未能利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过程性、总结性成果对教学进行评价。评价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步,是反思的前提。要善于利用技术带来的便利,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反思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学生应根据教师、同伴的评价结果适时修改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作品。师生在使用完网络学习空间后,应给予网络学习空间设计者信息反馈,提出不足与需完善之处。

事实上,网络学习空间教学模式的改革既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又支持学生的练习和学习评价;还支持课外知识扩展,但是由于教师观念问题未与教学过程有效结合,忽视了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

6.缺乏真实性评价

目前,个人网络学习空间通过建设电子学档,以反思结构为支撑,支持学习者创建持久、迭代的学习记录和体验[9]。真实性评价是对使用网络学习空间下的教学过程的真实还原,是一种面向过程的评价方式。学习过程对师生而言十分重要,它是记录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的轨迹,想要获得学习者的学习与个性发展情况,无非是对于学习过程的记录与分析。获得持久、连续的学习记录能够有效地实现个体的个性化学习与体验,使“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成为现实。然而,电子学档难以收集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教学过程与全局数据,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与轨迹难以进行全方位的捕捉,收集到的学习记录零散杂乱,主体不突出。

四、有效提高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策略

1.健全网络学习空间机制

目前,我国的网络学习空间仍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建设网络学习空间时,要邀请相关学科专家、一线教师共同设计或指导,采取边设计边实施的策略,及时调整,结合实践需求,设计、开发出适合学习者学习的网络学习空间。让技术与教学充分融合,让师生能够主动采用网络学习空间助力教学、开展教与学活动。

设计更多适合于学科学习的工具。目前,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工具还明显不够,尽管虚拟现实技术的加入,带给了学习者沉浸式学习体验,学习者可以规避实验带来的风险,切身体会到实验过程。但在专业学科的学习过程中,网络学习空间能够提供相对应的学习工具少之又少。学习来源于经验,然而,间接经验无法完全代替直接经验的获得。因此,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学习工具还需不断完善。

2.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10]。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早已运用到教育当中,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与压力,教师只有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才能驾驭技术带来的革新。杨滨(2018)提到中小学一线教师面对多种网络教学平台和层出不穷的各种即时通信工具,急需能够指导教学实践的网络平台应用案例和能够指导师生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经验[11]。

多数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不强,认为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沟通、交流、检索资料就是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与能力。然而,技术的掌握不难,真正要学会的是如何利用技术促进学习的有效发生。

3.以知识交流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知识共享

联通主义强调“网络”,主张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从个人出发联结任何可能的外部节点(知识、机构、人等),经过提取、重组、最终形成个性化学习网络的过程,该理论表达了一种“关系中学”和“分布式认知”的观念[12]。张丽霞和秦丹(2017)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每个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自成一个知识网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寻找外部节点并建立连接,吸纳他人智慧,以保证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个人空间知识的更新[13]。无论是在何种学习环境下,学习都不再是个人学习,而是集体的学习,学生应加强学习同伴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真实的集体主义使学习方式不再流于形式——形式上的集体,思想上的个体,它会使学习者更加团结、凝聚,拥有集体责任感。学习者个体的网络学习空间是联通整个网络学习空间的内部节点,只有内部节点联系密切,流通顺畅,才能有效实现资源的互相流通,知识的意义加工。在学习者通过自我网络学习空间完成知识外化的基础上,其可走出自我空间,在实践上获得知识的内化与延伸。

4.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个人主义知识探索

信息化时代下,知识的学习已由“知识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教育则更多强调学习能力的获取,而不再是将学习者作为单纯的知识灌输器。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学习的能力是教育的关键因素。教育现代化给学习者创设的网络学习空间应尽可能的让学习者得到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强化,学习的体验。面对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学习空间需要更多的技术与工具融合实现个性化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网络学习空间模块与功能设计。以提供学习者学习体验、提升学习者的知识探究能力,让学习者实实在在地运用好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每一个要素。现存的网络学习空间缺乏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的经验,以至于很多的学习空间难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尽管不少学习空间打着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幌子”,譬如:风靡全球的慕课学习,依然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赵磊(2018)提到我国的慕课建设需要健全课程质量评估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师评价制度和教学工作量管理机制、学分认证等方面[14]。技术的完善需要与实际的理论融合,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结合,才能提供给学习者更多探索学习、培养能力、独立思考的功能,培养学习者知识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5.以全面发展为驱动的个性化学习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于2018年7月正式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由于学习者的风格迥异、特征不同、起始水平差异较大,故要实现学习者的个体全面发展需要对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支持。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不仅仅要提供给学习者知识探索与学习的支持,还应该给予学习者更多的延伸性学习与能力训练、以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个性化服务的实现需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下的智慧环境提供给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和服务以实现个体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总结

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是我国教育的方针与政策,要建设好网络学习空间,就需要不断探索、理论结合实践,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到本土化空间建设,切实结合我国国情与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建设实用性强、可操作的网络学习空间。迄今为止,我国网络学习空间尚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技术上还是理论上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技术的革新与理论的夯实将会成功建设符合个性化学习特征的个人网络学习空间。

猜你喜欢
工具学习者空间
空间是什么?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创享空间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