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沟通·现实印证·读写结合
——传统文化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例谈

2019-01-30 07:42:33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30期
关键词:大丈夫沙丁鱼崔永元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四中学)

一、深读:古今沟通,传承优秀文化

让孩子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中,不仅仅是习得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技法,更在于传承很多有意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某些精神不只属于过去某一时代,而是穿越时光隧道,照亮了今天的人们,照耀着今日芸芸众生的灵魂和心灵。如大丈夫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恪尽职守精神、刚正不阿精神,都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如此,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学到的不是死去的、僵化的“老古董”,而是鲜活的,与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

对此,我们在阅读中华经典文化作品时,不是沉湎于简单的“古今翻译”和“重点段落背诵”之中,而是读深读透,在情感和道德的更细微处多一些开掘和体味。

“把种子播撒在人文土壤,生命才能泛化品质的丰采和精神的辉光。”这里的人文土壤少不了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文化养分和文化底蕴。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核心深处,与大师对话,与传统文化对话,使学生突破原先狭小的心灵圈子,在领略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领悟言语世界的博大,体会精神世界的丰盈。

二、反思:现实印证,内化文化养分

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很多教师都引领孩子们在更广的层面上和现实印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司马迁“身残志不残”写出鸿篇巨著《史记》、贝多芬失聪后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名曲《命运交响曲》,但这些都是历史。除了从“历史”中进行“拿来主义”外,能否从当下的现实中进行有意义的印证呢?

以下是一段教学片断:

同学们,你们能否从现实中举一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后,一个同学说:“我知道一种鲶鱼效应,就是沙丁鱼从遥远的地方运输回来的时候,里面放一条比沙丁鱼更加勇猛的鲶鱼,时刻威胁着沙丁鱼的生命,沙丁鱼四散逃跑而吸收到更多氧气而得以活下来。我们也一样,如果学习环境太安逸了,就缺少了奋发向上的动力。时时刻刻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或许能始终保持一种蓬勃向上的学习活力和原动力。”

这样的印证就有新意,值得师生进一步深挖和反思。的确,既然是精神传承,就应该和现实在更深处进行印证,和孩子们的内心和人生对接。学习上知道安逸的害处,生活中懂得退让的好处,做人上晓得品性的重要,在成长发展的起点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而这,不正是语文学习中应有的风景吗?做精做细这一生命的必修课,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重大。

三、运用:读写结合,开阔精神视野

触摸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在于背记、反思、也在于把其传统精神融于运用之中——即写作当中。的确,“从读到写是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由初步触摸到深度运用,意味着文化或精神传承已经进入到一个深的层次。

如学完《富贵不能淫》之后,让学生以“大丈夫”为主题,写写自己对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标准的认识,也可以写写自己认为有哪些人算得上“大丈夫”(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皆可)。尤其是现实人物中,那些敢说敢当、刚直不阿的杰出代表,应该成为学生笔下的典范。如崔永元,是否就是一个“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呢?

以下是学生习作中的部分精彩句子:崔永元勇敢地站在一些所谓的明星大腕面前,坚守自己的精神底线,可叹可敬,真正是“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大丈夫”之“大”也,不在于大富大贵和大腕气派,而在于精神之“大”,心灵之丰富,崔永元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敢于站在一个庞大利益集团的对立面而永不妥协,崔永元,我敬佩你……

瞧,传统文化已经延伸到习作中,或者说已经延伸到鲜活的实践之中,那么,其传承的功效自然与以往不同。放眼传统多元文化的天光云影,并实践于传统文化的深耕细作,或登高望远、或低头探幽、或奋笔疾书、受惠的不仅仅是学生,也是教师,也是家长,更是整个教育界。但愿,语文教师,能够以经典为主,打破时空界限,引领学生与文学大师和思想大师进行心灵和生命的对话,并收获到沉甸甸的语文素养、精神素养和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大丈夫沙丁鱼崔永元
沙丁鱼
最后一条沙丁鱼
崔永元:我为什么对现在的电影心里发凉
电影(2019年2期)2019-03-05 08:33:26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轻视的代价
大丈夫
从燕麦片到沙丁鱼,这7种食物能让你更健康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0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飞魔幻A(2017年11期)2017-12-20 17:16:05
崔永元的“耳才”
崔永元的金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