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 卫
汉朝是中国文明发展的高峰时期,该时期我国处于大一统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时的人们对于玉器的认识更是从普通器物上升到文化用品,并将多元化的文化融入到玉器之中,使得玉器变成了一种玉文化,汉代的鼎盛发展造就了中国玉文化的新时代,也促使人们对于汉代玉器有了全新的认识。
汉朝时期,帝王阶级重视尸体的长久保存,他们相信人死后会升天,而升天之时需要大量的玉器保护自己的肉身,通过玉器使其肉身不腐,成为汉朝的一种特殊的风俗。汉代的玉器中以丧葬玉衣为礼制代表,汉朝人相信人死后便是重生的开始,如果用玉衣保护肉身不腐,那么人便可以升往仙界,玉器也就成为人升往仙界的一种媒介,因此使用玉器便成为汉代最为重要的一种习俗。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汉朝规定:皇帝用金镂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镂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镂玉衣,所以玉衣便成为汉朝最为高贵的礼仪了,同时这种礼仪形式已经成为当时贵族丧葬的典型代表。
自古人们对于玉器便有着特殊的情感,古代人们认为国家离不开国运、神话、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不断影响,形成了国家的发展根源,所以自古玉器便成为具有鬼神之说的器物。西汉时期的文化与艺术多是继承楚国的文明,而楚国自古便信奉鬼神之说,更是把玉器作为仙家的载体,因此大量的楚国旧族、王公后裔在登上政治舞台后便把这种神话习俗融入到汉朝中,这使得人们对于玉器之道有了全新的认识。汉人对鬼神信念的狂迷、上天入地的向往以及对死后幸福的追逐,引发了汉代玉器的重要变化。鬼怪及神仙题材的玉器大量制作和流行,采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将人们想象中富有浪漫色彩的神仙生活与现实中有生活气息的人间世界有机结合,以此创作出了大量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绝世佳品。其中受到神话文化的影响,玉器的造型出现了大量的人兽结合的形态,很多玉器造型具有特殊的寓意,例如出现了人面兽身、人身兽尾及兽生双翼的人兽合一的离奇造型和似兽非兽、似鸟非鸟的动物玉器。这些玉器的出现象征着人们对于鬼神的思想已经融入到玉器的制作中,使得玉器成为人们崇尚之物。
人类的生老病死、繁衍生息推动着文明的不断进步,自原始先民的“灵魂不灭”宗教意识产生以来,形成了以玉殓尸防腐,护灵魂升天的习俗,从战国起形成了一套“葬玉”制度。汉代的丧葬思想虽然不如远古时代神话思想,但是它也有着自身的独特性。汉代人们崇尚玉器,认为人死后可以通过玉器获得永生的力量,所以这个时期的人们对于玉器有着特殊的喜爱,尤其是大量的丧葬玉器更是代表着人们对于永生的向往,人们希望通过玉器这种媒介引领自己进入神仙的境界中,从而超凡脱俗成为真正的“仙人”。而玉器也是搭建通往神仙境界的桥梁,并且玉器的好坏还象征着能量的大小,人们开始追求死后的玉器陪葬,因此两汉时代的厚葬之风成为人们身份的象征,从而把玉器文化带领到了顶峰。
中国玉器文化的发展与儒家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起源、传播到发展都受到重要的影响。从汉代的玉器中便可以感知到当时的儒家文化特色,在从巫到儒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儒家学说对于玉器的使用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演绎,其应用范围从人类生前装饰和死后丧葬逐步扩大到国家的政治、思想、宗教、经济、文化各个领域。这使得儒家学说规范了古代玉器文化的发展进程,更是规范了人们对于玉器文化的认知,也使得玉器文化形成了完善的艺术体系。其实汉代玉器文化与儒家学说有着很深的渊源,在儒教的理论影响下,玉器文化无论从思想、精神、物质等方面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其中,汉代把和田玉作为玉器之王,这种以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当时的一种道德文化。玉的品质是天生的,是大自然赋予的,儒家借物象形,把玉和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玉的品质与人的品行合二为一,同时在道德上赋予玉全新的意义,使玉文化逐渐成为人们认知道德的一种形式。汉代中独尊儒家的思想,更是促成了以“德”为精神支柱,以“玉”为形式代表的玉文化,人们将玉与君子结缘,促进了装饰玉器的流行和广泛佩戴,一为避邪;二将玉与德结为一体,成为翩翩君子的形象。
玉器的制作选题是十分宽广的,“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表达着吉祥与祝福的寓意。玉文化的内容包含着佛儒道思想、天文地理、民间艺术,乃至祥禽瑞兽、林木花草。所以这种文化又叫作吉祥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的寓意往往是以树立人的信心为主,强调人们对于喜庆、吉祥的一种寓意,玉器中之所以具有这种吉祥的文化更多的是通过雕刻者的艺术修养赋予的,通过雕刻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动物、植物、人物、事件等来展现出特殊的文化内涵。汉代的玉器吉祥文化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宗教性。大量的宗教在教义中都是遵循着吉祥如意、避凶祈祥的思想,这也是人们把吉祥的寓意融入到玉器的原因,而宗教文化中往往吉祥的玉文化也是经典的代表。(2)民俗性。在汉代的玉器吉祥文化中其实融入了大量的民俗文化的,很多玉器的形状、寓意都是来自民间的民俗传统,这也就使得玉器吉祥文化离不开民间的民俗文化。楚文化的传承,汉代的大量文化都是延续楚文化,很多汉代的玉器在造型与内容上都是来自《楚辞》。
汉代的玉器发展已经脱离了单纯的欣赏价值,而是把玉器与精神融为一体,把儒家、道家的思想融入其中,以此形成玉器文化的全新艺术发展方向。这种玉文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汉代的玉文化重点包括了儒家学说、道教思想等的融合,道教的思想更多的是一种超然自得、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中华本土的民间教派思想,这种思想更是民间学说的代表。在汉代玉器中,反映了儒道融合内涵,在“道”与“器”的两种观念上,多表现为道器并用的思想。“道”主要指玉器的内涵及礼乐的规范性,“器”指玉器的实用性。在周代,玉器的道器观念突出地表现为“重道轻器”。儒学先师孔子认为,玉器基本上属于“小道”,持轻视的态度,但并没有否定其作用,在《论语·子张》中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随着西汉中后期人们思想的开放,“道器观”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开始正视玉器的本质,强调“器”的功能。后来玉器逐渐成为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赏玩的器物,玉器的本质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汉代时期最有特色的文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