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霞
摘要:在新时期下,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这一现象,本文通过研究农民工目前的就业现状和就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261-02
一、农民工从业现状特点分析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农民工,逐步从农村、农业中转移出来,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流动。农民工通过务工,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和思想观念,而且还促进了农民收入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但从整体上看,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农民工的权益经常受到损害。
金塔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北端、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世人誉为胡杨故乡、航天摇篮、汉简故里。全县国土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个城市社区管委会,8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5万,694个村民小組,2.93万农户,其中农业人口11.8万。占总人口的80%,全县现有耕地42.3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县。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渠道以政府组织和亲朋好友介绍为主,其中,据统计不含在本乡打工人数,外出农民工打工人数3万人左右,其中“裙带”转移人数占总外出农民工打工人数的70%;另外,经政府有关部门组织转移的约10%;中介组织介绍转移的约10%;企业招收的约10%。由此可见,农民工外出打工主要通过亲朋好友介绍或引导。
农民工目前主要从事的行业是第二和第三产业,由于大部分农民工学历低,职业技能差,所以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据有关部门统计,金塔县的大部分农民工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餐饮行业、服装加工厂、建筑工地等工作,收入低,劳动强度大,因此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农民工经常外出打工,多数人春节前才返乡,在春节过后又有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在本地参加技能培训机会、时间不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民工思想保守,观念陈旧。除焊工、电工等准入职业资格外,用人单位对有无技能资格证上岗没有明确规定,工资待遇与证书等级不挂钩,导致农民工认为职业技能培训可有可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从近几年来看,金塔县有90%真正需要培训学习的外地打工者,而参加培训学习的农村留守居民年龄偏大,加上交通、通讯不畅等诸多因素,其结果是需要培训的没时间、机会,有时间、机会培训的超过上岗年龄。现在,金塔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安排每年4000人次左右,每次集中培训15到20天,分散实践15-20天,部分工种的培训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我县对规模种植业、养殖业职业技能培训采取外聘专家与本地专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内容全面,实用性、针对性较强。有的农民工根本对电焊、电子产品维修、汽车维修和农用车驾驶、工程机械操作等技术不了解。现在,政府对参加农民创业培训,人均补贴1000元;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培训的农民工实行免费。但是,根据金塔县有关部门反映,由于农民工学历低,接受能力较差,加上参加培训的时间短,所以大部分农民工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在没有其他经费作为补充的情况下,这个培训费用对农民工真正掌握技能只是杯水车薪,起不到政策的推动作用。
在金塔县,农业、林业、畜牧等技术部门为返乡务农的农民工提供了培训的途径。但是,大多数农民工对务农不感兴趣,而对于一些年轻的农民工又吸引力不大,认为搞种植业、养殖业不但受苦受累,而且投资见效慢风险大,对一些年龄大的农民工培训效果又不明显。
三、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建议
当前,伴随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工已分布在各个行业和领域,近年来用人单位农民工数量呈上升趋势,由于我国的人力市场普遍存在供需矛盾,再加上农民工的自身素质低、流动性大,因此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与城市人员相比,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差。因此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不仅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城乡发展,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素质提升的需求。在对我国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对金塔县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的实证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建立统筹组织,应对农民工培训基础环节制度统一设施标准。金塔县现有培训机构4所,其中,职业院校1所,民办机构3所。相对于民办机构,职业院校场地宽裕,设施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适合农民工培训。如果能进一步加强政府、教育和企业间的合作,使三方能够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加强协作交流,实现资源整合,形成“政府推动,民办机构招生宣传、职业院校就地培训、工商界积极参与”的合作关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累计培训180课时,就近参加技能鉴定、鉴定合格后,才能稳步推进农民工技能的提升。完善农民工职业培训市场机制,打破地域限制,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政府监管的培训体系。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民工职业培训提供法律依据,这样,不仅提高了培训质量,也推进了农民工职业培训市场的法制化。
(二)加大投资力度,制定激励措施
逐步完善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承担培训资金的多种投入机制。各个基层的财政应当按照以上的规定安排培训经费,合理安排职业培训的补贴标准,从而确保资金有效投入培训;企业的培训投资和利润增长呈正比例关系,逐步扩大了多投入机制的份额。动员企业和其他力量筹集资金,参与农民工培训,为农民工建立多元化的培训和投资制度。同时,企业应该通过改善农民工待遇和提供相关服务来减少农民工的流动性,降低农民工培训投资的风险。
(三)实现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多样性和系统化
实现农民工培训的多样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积极性。政府将加大培训补贴力度,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将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在经济社会转型阶段,资金短缺是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瓶颈。积极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农民工就业水平,为农民工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完善资金保障制度,为职业培训提供资金支持。为了实现培训目标,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增加培训经费。同时,我们应该从其他渠道入手,建立“政府+企业+农民工”多元化培训模式。政府财政主要提供基本的培训保障,企业主要为农民工提供在职培训,而农民工主要从个人职业规划中选择参与培训。实施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政策,企业应当在营业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可以申请减免税收。
(四)建立健全培训机构与企业的对接机制
培训机构应密切关注企业的需求岗位,加大与企业进行合作。劳动合同的签订有助于企业提供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应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签订合同,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有些农民工集中的企业,由培训基地定向地向农民工提供一些课程的培训,对于培训合格的人员直接交到企业中去。培训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基础理论,企业则为他们提供实习场所,到一线工作,化理论为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企业和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适当安排农民工培训,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总而言之,农民工作为优化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实施人员,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农民工从业人员占半数以上。农民工外出打工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好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必要。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不仅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