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华,习 琲
(南通职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江苏 南通 226007)
伴随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和转化、培育学术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高职院校学报多为综合性学报,加之主办院校在学科建设、人才资源、资金投入等方面有欠缺,“全、散、小、弱”问题日渐突出。自教育部启动高校“名刊工程”“名栏建设”以来,高职院校学报积极响应,寻求新的办刊路径,提高学术质量,其特色栏目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汇聚地域文化资源,聚焦地方文化建设,依托职业技能大赛,紧跟职业教育发展热点,策划了《张謇与通商研究》《数学与建模》《现代学徒制研究》等特色栏目,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坚持开放式栏目共建之路,收到一定的成效。《学报》在2016年江苏省社科期刊质量评估中名列同类期刊前茅,2015年、2017年连续获评“RCCSE中国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类核心期刊”,2018年入选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特色栏目建设奠定了刊物的学术基础,带动了刊物整体质量的提升,为其跻身优秀方阵提供了重要支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也是一个区域(城市)的集体记忆,文化认同可生发归属感。弘扬地域文化,提高文化创造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结合“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城市精神。高职院校是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1]。高职院校学报应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培育地域文化特色栏目,以文化传承与创新引领地方文化建设、凝聚地方精神力量、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张謇是清末状元,近代著名教育家、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毕生致力于实业救国与教育救国,在家乡南通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城”已成为南通的精神标杆与文化标识。研究张謇其人,挖掘其精神,弘扬江海文化,是江海学界的责任与使命。在江海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以张謇为代表的通商(南通商界精英的简称)已逾百万,跨越百余年历史,遍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表征了南通现象、南通精神和南通文化。近年来,南通市政府着力打造以“强毅力行,通达天下”为主旨的“通商精神”和南通城市文化品牌,举办世界通商大会,成立通商研究所(设于南通职业大学),挂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以“研究通商、宣传通商、服务通商、借力通商”催生研究精品,打响通商品牌,凝聚通商力量,推动“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学报》依托通商研究所和张謇研究机构,创建《张謇与通商研究》栏目,在南通市政府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之际,推出“南通精神的探寻与研究、江海文化的挖掘与弘扬、通商现象的归纳与解读”等专题,传承与弘扬江海文化精神,推动通商文化内涵的研究和传播,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栏目刊发的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获评江苏省、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栏目的地域文化特色日渐彰显,带动了其他特色栏目的成长,提高了《学报》的整体学术质量。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展示高职学生技能水平和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平台,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进器。教育部于2007年起在高校推行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高职院校学报可充分发挥其育人服务功能,设置应用性栏目,以培养后备作者群,藉此培育特色栏目[2]。如“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紧紧围绕高校电子与信息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开展电子系统设计与调试等相关领域竞技活动,旨在推动单片机及其相关电子应用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题具有技术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跟踪和依托职业技能大赛,选择优秀成果刊发,可以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工作。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每年1次,有1 130余所高校、15 000个队、45 000多名大学生参赛。每届竞赛产生万余份科技论文形式的答卷,其中不乏观点和方法新、学术和应用价值高的优秀论文[2]。据调查,目前刊发大学生和研究生数学建模获奖论文的仅《工程数学学报》和《数学的实践与认识》两本数学专业期刊(不定期)。南通职业大学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屡获大奖,指导教师团队在数学建模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创设《数学与建模》栏目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激励大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培养创造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可以为倡导传播科技创新理念、高职优秀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提供平台。该栏目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赛区组委会合作共建,稿件由组委会在获全国奖的优秀论文中遴选,具有原创性、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栏目开设后引起了业内同行的广泛关注,陆续收到知名高校学生参加美国数学建模竞赛(MCM)的获奖论文、高校教师的研究论文,其中不乏本科院校的教授、博士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栏目先后获评江苏省期刊“明珠奖·优秀选题策划”“明珠奖·特色栏目”。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完善,出现了新理念、新经验、新模式、新特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任务[3]。高职院校必须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途径。高职院校学报理应积极探索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策略,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与实践验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技术应用与学术交流”是高职院校学报的功能定位和办刊宗旨,更是高职学报特色栏目培育的着力点之一。
2015年,教育部在全国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南通成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南通职业大学为百所试点高职院校之一。为服务南通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跟踪职业教育改革与研究热点,落实教育部“坚持边试点边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的要求,于2015年第4期策划《现代学徒制》栏目,约请专家撰写“现代学徒制”研究论文,刊发试点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成果。为策应南通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组织策划了南通市“现代学徒制”主题学术论坛与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编印了《职教探讨——南通市现代学徒制试点 理论篇(2017)》《职教探讨——南通市现代学徒制试点 管理篇、实践篇(2018)》专刊,共4期。专栏与专刊的成果,既有理念的创新探究,又有实践的理论提炼;既有基于行业、企业的实证研究,又有基于校本特色的“概念”“模式”的提炼;既有基于专业实践的具体操作方法,又有涉及政府作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质量评价等机制构建的思考内容。该栏目充分展示了南通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最新实践与研究成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供了多维的研究视角。
4坚持开放办刊之路,合作共建特色栏目
高职院校学报依托于高职院校而发展,校内稿源比例较高是其鲜明特点。但坚持用稿内向性不利于学术活动的开展、学术水平的提升[4]。改变封闭的办刊模式,积极寻求外部合作,拓宽稿源渠道,可以增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
高职院校缺乏学术研究前沿地位的专业学科,教师的科研能力有限,加之现行的科研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科研人员向高层次的期刊投稿,给予在核心期刊、权威期刊刊发的论文高额奖励,并在职称评定、学术成果认定、科研工作量考核等方面有所倾斜[4],高职院校学报的优秀稿件流失严重。地位边缘化、办刊经费不足、办刊人墨守成规等影响了高职院校学报质量的整体提升[5]。开放办刊,主动对接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学术交流,强化服务效能,拓展优秀稿源渠道,是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报》坚持突出高职特色,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刊宗旨[6],积极拓宽社会服务渠道,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探索开放式办刊之路。《学报》先后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赛区组委会、南通市土木协会、南通市农药协会、南通市化工协会、南通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南通市通商研究所合作共建《数学与建模》《建筑工程》《化学工程》《现代学徒制研究》《张謇与通商研究》等栏目,为学术研究与技术应用成果转化搭建交流平台,为政府机构决策、中小企业技术改良、技术攻关提供参考,并服务行业、企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行业协会合作共建特色栏目,强化了高职院校学报在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服务功能,促进了高职院校学报的发展。
高职院校学报目前有1 000余家,已然成长为高校学报方阵不可小觑的力量。高职院校学报必须明确刊物定位,构建特色栏目,如坚持地方性,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构建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突出专业性,依托职业技能大赛资源,培育应用技术特色栏目;强调职业性,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新热点,建设职业教育研究特色栏目。积极探索特色办刊和开放办刊之路,努力提升办刊水平,扩大期刊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