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茹,王运武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 徐州 22100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的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特征的智慧教育产品以及教育改革方案随之出现。知识获取、碎片化学习逐步取代了现有的集中式的学习方式。教育管理大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过程化的特点,为教育服务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重构教学流程,实现教学过程、学习情况、学业水平的人工智能监测、分析与诊断等[1],教学模式在智慧教育服务支持下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具体什么是教育服务呢?在经济学上,一般将人类生产劳动成果概括为产品和服务两种形式,服务是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活动形式满足他人或团体需要的劳务[2]。从经济学角度讲,教育服务是以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学方式以及学校提供的环境等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的特殊服务,教育服务针对教育活动提供包含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教材供应、教具供应、场地供应甚至招生服务等的支持性工作。教育服务与培训服务的主要区别是教育培训针对的是教育领域,部分服务不能适合培训服务,而培训服务的范围更大、服务能力更强,一定程度上可以涵盖教育服务。
教育服务具有商业性,把学校看作一个可以经营的商业市场,而市场具有品牌性,良好的品牌来自于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机制。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同时,还是教育产品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关系以及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关系[3]。
教育服务具有社会性,把学校作为一个整体,为学生知识的获取、道德的培养等提供环境以及师资的支持,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基于社会责任、道德伦理,为学习者提供无偿的帮助。所以说,教育服务是基于社会正义、道德情感的社会性服务。
关于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内涵,黎加厚认为,其核心是充分利用网络和各类开放式服务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生活的平台,满足学生和教师多方面精神生命活动的需求[4];赵晓声认为,教育信息化服务就是依托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环境,促进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教育信息化服务模式,也是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服务领域[5]。
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服务是以信息技术改革教育的服务,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信息化环境及技术支持,将传统的教育服务打造成了网络化的教育服务。教育信息化服务针对教育服务做出了如下改革: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社会交互等。但在教育信息化服务发展过程中,注重技术的变革与支持,而忽略了教学理念为根本的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智慧教育服务产生的重要因素。
智慧教育服务是在传统的教育服务的基础上,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建设智慧教学环境、管理环境,采用智慧的学习方式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服务类行业需要市场竞争性,这就强调了学校的管理离不开优质的教学资源,卓越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环境。智慧教育服务在数据管理方面,更加关注过程、关注微观。教育管理现象背后的规律与问题,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得到了有效、快速的处理,从而更好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探索基于先进技术的教学模式,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基于可穿戴技术实时记录学生的成长数据,实现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同时,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与课程进行深度融合,使学生切实感受知识的魅力。信息技术将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个人兴趣、以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记录,实时推送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平台,实现教育的“以人为本”。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依据一定的理论依据,针对同一个学习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学。传统教学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在该模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特征以及认知基础选择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解、板书辅助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听讲,将所学知识进行吸收、消化,然后完成作业交给教师,教师批改并反馈意见;评价方式为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完成以及相应地测试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便于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和管理。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全程都是教师在讲授知识,在此过程中,基本上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没有时间进行充分地思考,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虽然,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次改革,但还是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维受限制、无法发挥创造力的问题。
2.2.1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创新学生的思维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学生作为成长最迅速的群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学生的人才培养需要。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目前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为了打造“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发展个性化学习,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学习者,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知识的形式教育学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在课上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课上教学活动单一,无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时代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能力。
2.2.2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上课为主,课上教师讲解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直线教学”将知识抛给学生,学生自行思考,最后以课后作业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价。教学模式将学习活动单一化,学生一味地学习知识、接收知识,却没有进行探究谈论,这种个人思想的结晶没有交流的“火花”碰撞,所获得的知识范围是缩小的,这种模式的培养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而且这种注重知识的传递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创新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2.2.3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学生接收的知识局限于书本上,自身的创造力得不到发展。但是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如果学生所学的知识仅仅是能面对考试,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2.4传统的教学模式单调标准化,导致固步自封传统教学模式中受教学活动的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教师习惯性地参考优秀教案教学,而忽视了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标准的提高,教学设计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创新,从而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按照教案预想的结果做出回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观众”和“演员”的角色,配合教师的表演。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更加压制了自身作为教师、指导者、研究者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及发展的眼光,致使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
3.1.1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智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教师课前备课、课中讲授以及课后评价做出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在课前可以借助平台,提前发放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以便学生提前预习,同时教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辅助者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注重学生间的探究合作,组织大家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其探究合作能力。
3.1.2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智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探究、合作、交流、创新,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能力,提高了水平,刺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
在整个进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学生的思考提供一定的帮助引导,对于新知识与旧知识教师应该运用现行组织者策略,帮助学生将二者进行联系,从而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思考问题,借助教学媒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向学生传递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3.1.3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智慧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掌握并加强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搜索资源,为教学内容提供丰富的案例。教师也可以上网搜索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取长补短。这使教师的自身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传统教学所支持的课堂形态、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愈来愈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智慧教育服务的支持下,学校开始创新之路,智慧教学模式的构建成为当下智慧学校、智慧课堂构建的首要任务。
3.2.1由单向转向双向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听讲与记笔记的状态,师生之间零交流。学生只顾接收知识,而没有与教师进行探讨,这种没有互动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现阶段学校与公司结合,使教育服务更具专业性,通过提供多样性的教学工具与课件辅助教师教学,打破了传统单向的教学模式,通过结合3D全息交互技术,实现双向高效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和设计,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在真实紧张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学者掌握整个教学活动流程[5]。增强了教学展示效果,丰富了教学展示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真正实现互动式课堂的未来智慧教育[6]。
3.2.2由单一型转向整合式混合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借鉴了他人的优秀教学设计,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但在本质上,依然延续了他人的教学设计,对于教学内容的实质和形式要求并未做出改变,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对于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整合式混合教学是在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对多种理论、多种模式进行了整合。结合网络的技术支持,使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转变,学生可以在线上线下进行学习[7],同时,通过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对学习课件以及目前新推出的课件内容采用全息3D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可以与虚拟的知识载体进行互动,从而达到切身理解知识,真正体会在做中学的情境。这种教学模式资源丰富、模式多样、环境完善,在时间空间、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多方面的混合。整合式混合教学模式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的教学,而是在技术支持的基础上,逐步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8]。
3.2.3由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转向能力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教师便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是如何理解知识以及学习知识运用了多少时间没有关注过,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教会了学生知识,但没有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致使学生容易走弯路,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学习效果欠佳。而智慧教育服务提供的教学模式以探究式教学以及项目式教学为主,强调运用综合的技能理解复杂的观念,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最终指向学生能力的提升。从长远来看,传统课堂教学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广度,目标是培养在标准测试中获得成功的学生;而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深度,目标是培养具有决策和规划能力的、自觉和持续进行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传统课堂教学更重视学生学会事实性的知识、术语和相关内容[9]。
智慧教育服务集理念、技术、方法于一体,在根本上改革了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对互联网支持下教学系统的四要素(学生、教师、教学资源、教学媒介)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出了以下路径:
智慧教育服务支持下的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教学平台的支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取资源以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同时,学习方式不局限于课堂的学习,智慧教育服务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微课、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穿越时空的平台,游戏化学习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学习方式,基于教学内容,建立知识与游戏的连接,试图将传统的教学活动转换为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游戏活动,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能够切实感受知识的情感,激发学习动机。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结合技术的支持,教学活动不再是人与知识之间幻想的交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增加了真实的游戏体验,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知识的交互。游戏化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深度学习提供了基础。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应用门槛的降低,可穿戴设备、自适应学习、情感计算、数据挖掘和神经网络分析等技术,也逐渐应用到游戏化学习领域,推动了游戏化教学的发展,促进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的兴趣[10]。
智慧教学模式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进行整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增强自身的信息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注重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而不局限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使用微课将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自学对学习内容初步掌握,后期经过教师的重点讲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它不同于传统的互动教学,而是借助智能化的移动学习工具和应用支撑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立体、高效、持续的互动交流,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协作、探究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与发展[11]。
智慧教学模式离不开资源的支持,优质资源的共享对于师生知识的学习以及视野的开拓起着促进作用。在智慧教育服务下,资源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资源获取方式以书本为主,目前,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地获取。网上已经涌现了大批的教学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海量的教学视频、在线课程。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网络资源和最新的教学案例,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依托大数据技术,对优秀资源进行汇聚,同时借助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城乡教育起到了均衡的作用。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国中小学基本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配备多媒体教室,具有先进的教学媒体设备。电子书包、智能教学平台、3D打印技术、虚拟实验室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学媒体设备的更新,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应用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和机器视觉等技术记录学生的签到等数据;虚拟现实技术实施个性化学习,同时,可穿戴技术可以随时记录学生的成长数据;大数据技术可以对产生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从而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和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符合不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学习路径[12]。
智慧教学模式在发展上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教师与学生的转变应该同步进行,智慧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对于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还需要具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理论进行整合的能力,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不能一味地教,还应该具备探索精神,探索适合于教学过程中的技术与知识的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