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成琛:互联网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2019-01-29 15:01张彤朴艺娜
中国教育网络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建设发展

文/本刊记者 张彤 朴艺娜

今天,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遍及世界,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管理、企业生产、科技创新的基础信息平台。CERNET 作为国家级教育与科研网络,是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的支撑平台,是中国互联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环境。

机遇:CERNET 是中国互联网的先锋

《中国教育网络》:CERNET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您能否回忆一下当年CERNET 成立的背景和初衷?

袁成琛:上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中国已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少数单位和个人利用互联网,通过国际线路与国外科研机构进行科研交流,但使用范围很小,无论是应用水平还是应用规模都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为此,1989 年,国家发改委启动了一个小规模的计算机“示范”网络工程,实现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之间的计算机联网,但由于技术方向等原因,中关村示范网工程未能达到预想的结果。

1992 年,Web 技术的突破使互联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在国外开始全面商业化,使得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信息共享的距离和难度大为缩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校释放出巨大的教育信息化需求,大批留学归国人员及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亟需通过互联网与国际建立联系,中国的教育和科研发展也迫切需要互联网为之提供更高水平的资源共享与信息化服务,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迫在眉睫。

1994 年1 月8 日,时任国家计委科技司司长姜均露亲自来到国家教委,与时任国家教委分管科研工作的韦钰副主任会面,表示支持高校建设中国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就此翻开了中国互联网建设的新篇章。

正是教育和科研的发展需求,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技术进步,国家领导决策的及时、正确,以及广大科技人员的智慧与无私奉献,成就了CERNET。可以说,“没有教育科研网,中国的互联网要推迟几年,因为有了教育科研网,让我们紧紧地跟上国际的发展”。从国家互联网战略发展的角度看,CERNET 功不可没。

初心:建中国的互联网

《中国教育网络》:CERNET 建设的最初阶段,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

袁成琛:CERNET 建设之初,是没有经验可循的。当时某国外公司提出,中国不需要自己建设互联网,他们有成熟的建网经验,还可以提供全部技术、设备,为表示对教育的支持,他们愿意无偿为我们建设互联网,被我们拒绝了。中国的网络主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教育网络》:CERNET 取得了哪些成功?取得这些成功的重要保障是什么?

袁成琛:“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示范工程”最初由六所高校发起,在各级领导的直接关心下,项目节点高校从六所发展到十所,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实现了跨省市区的全国性计算机网络,并且实现与欧洲学术网的互联,这一创举推动了中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电子信息部门开始部署全国的电子计算机通讯网络,高校为中国电信等网络运营企业输送了大量网络建设的技术、方案与设备选型经验及大批技术骨干。

要建设全国性的互联网,经费是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CERNET 示范工程最初的8000 万元经费主要用来购置网络关键设备,租用通信用线路等,如要支持建网后的运行和维护,经费周转相当困难。1997年在国家教委批准下,CERNET 开始实行由联网单位“分担通信运行费用”的运行模式,逐步实现了“建设靠国家,运行靠自己”的目标,保证了CERNET 在初期建设经费有限情况下的正常运行。CERNET 提前完成验收时,多位产业部门的专家称赞说,“8000 万建设一个全国性网络,这在产业部门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教育部“211 工程”建设将CERNET 列入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和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再一次为CERNET 的发展解了燃眉之急。

CERNET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是在1999 年。国务院国发〔1999〕4 号文件正式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计划》,要求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从科技水平和知识创新水平的高度,从培养与国家现代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高度,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把生机勃勃的中国教育带入21 世纪。《振兴计划》将CERNET 的建设列为重点工程,为CERNET 提供了三个多亿的资金支持,用来建设高速传输网,以适应现代化远程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同时,依托CERNET 开展全国大学生远程录取、学籍管理、就业等工作,开创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先河。

在管理体制上,理顺关系,健全管理结构是CERNET 成功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CERNET 在创建之初就成立了以部长为首,各相关司局长和有关单位组成的教育部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研究发展规划,协调关系,制定政策,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在教育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直接支持下,成立了CERNET 管理委员会,由教育部科技司领导,成员是CERNET 十所节点学校主管副校长,负责各个项目执行中的关键节点及相关重大事宜,第一届管委会主任、时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的梁猷能教授,事业心强,平易近人、德高望重,在CERNET 管委会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奠定了CERNET网络大团结、大协作、大发展的基础。

CERNET 专家委员会,负责各个项目的技术方案制定及实施。CERNET 网络中心主任吴建平教授年富力强,精通网络技术,积极拼搏,与CERNET 网络中心副主任李星教授等共同研究,把握了正确的技术方向,使得重点和关键项目的建设得以顺利完成。CERNET 的日常管理和技术运维工作由各节点学校的网络中心主任负责,有效提升了不同高校网络建设和应用水平。

CERNET 从建设之日起,就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与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全网的运维管理和网络安全防护工作,CERNET 管委会制定了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办法(草)》,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性文件。1999 年CERNET 组建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应急响应组CCERT,负责协调CERNET成员的安全管理活动,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设计并实现了CERNET 应急响应处理框架和流程,为教育用户提供了全方位公益性的安全管理服务。CCERT 是中国最早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构,并且成为亚太地区网络应急响应联盟的创始成员,提高了中国在网络安全管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为进一步弥补东西部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在国家和教育部支持下,CERNET 承担了“西部大学校园网络建设工程”,为西部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整个西部地区数字化、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人才。

CERNET 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和成果,离不开高校的重视和支持,大团结、大协作才能真正实现大发展。1994 年11 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来到CERNET 网络中心参观考察,称赞清华大学将中央主楼一层大厅最好的房间拿出来作为网络中心的机房和办公区域,为CERNET 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当时,各高校也都给各自的网络中心提供了最好、最直接有效的支持和贡献。所有这些努力汇聚在一起,才有了CERNET 带动下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CERNET 的管理模式创新与现代化教育科研工作的需要深度融合彼此适应,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CERNET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建设发展的一个奇迹,“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网络发展连接未来”,正是秉承了这样的初心,CERNET 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地位才能不断彰显,做到与时俱进。

前行:挑战就是成长空间

《中国教育网络》:CERNET 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在25 年的发展过程中,它经历了怎样的挑战?

袁成琛:CERNET 建设之初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是网速问题。由于CERNET 最初租用邮电部线路的费用十分昂贵,带宽有限造成网络拥堵十分严重。为了让CERNET 的带宽和网速得到有效提升,我陪同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韦钰同志专程到邮电部,商谈降低教育网线路租金的问题。经过“211 工程”和“教育振兴计划”等几次重点建设,CERNET 主干网建成了自己的光纤承载网络,不但运行成本显著降低,骨干网网速也得到了保障。

其次,东西部高校在专业人才、技术管理和日常运行经费方面存在困难,也是CERNET 早期发展面临的主要阻碍。

第三,CERNET 建设初期与电信等其他运营商之间不能进行信息交互,国内CERNET 用户要访问其他运营商资源,需要从国际线路上“兜一圈”才能连接到国内网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得知该情况后,责成电信等各大运营商打通与教育网的互联,减少或免除网际间的连接费用,增加宽带,减少拥堵。

另外,当时我国互联网高端设备的国产化有待完善,自主研发高端设备的能力还很有限。

面对CERNET 建设初期的困难,当时一大批领导、专家和高校建设者怀着一颗为“中国建设自己的互联网”的事业心,努力拼搏,使这些困难和挑战转变为CERNET 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

展望:互联网发展的“中国模式”

《中国教育网络》:CERNET的建立有哪些现实意义?

袁成琛:CERNET 推动了中国互联网发展与应用的高潮。CERNET 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之一,也是中国互联网科技研究与创新的先锋。同时,由于CERNET 在高校的广泛应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最早的互联网用户,使中国互联网的规模发展成为可能。

CERNET 始终服务于教育和科研,有效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CERNET支持了中国首批互联网应用,完成了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高校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和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大学数字图书馆等一大批重点专业学科的教育和科研重大应用建设。此外,CERNET 在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在国际上,CERNET 扩大了中国参与网络国际组织的范围和深度,在参与互联网国际标准RFC 制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CERNET2 的建设及其深入开展的下一代互联网IPv6 研究,让中国在互联网核心技术领域有了一席之地,有效提升了我们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CERNET 的社会效益巨大,经济效益更是无法估量。其中“九五”科技攻关中的网上录取,解决了数量庞大的招生问题,并保证了录取公平,使CERNET的社会效益更加显著。据不完全统计,90 年代中国的招生录取率只有5%,2000 年后,高校扩招使高招录取工作量每年以近两位数增长,传统的人工录取不堪重负。基于CERNET 开展的网上高招使这一棘手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2019 年全国近1100 万考生中800 万是网上录取,比例近80%。如果没有CERNET 的支撑,要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招生录取工作是不可想象的。另外,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方面,北大早期在CERNET 上开发的天网搜索引擎,成为百度的核心技术基础,这样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

《中国教育网络》:今年对于中国和CERNET 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站在这个特别的历史节点上,您对CERNET 或者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期许?

袁成琛:CERNET 已经走过了25 个年头,我亲身参与了前10 年的建设工作,应该说我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这10 年是CERNET 蓬勃发展的最好时光,也让我一生自豪。能够亲历CERNET 这样一个伟大事业的兴起与发展,能够为我们国家教育网络的成功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付出心血,我倍感欣慰。

当前,超级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智能技术、机器人、VR 技术、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这既是挑战,也是CERNET继续服务教育与科研的新的历史机遇。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人民勤劳聪慧,制度保障完备,这些都为我们参与国际互联网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未来,希望CERNET 继续努力,开创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的“中国模式”,与全国高校一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建设发展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职业教育网络培训管理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谈寄宿制高中学生的管理策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