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此“融合发展”成为了媒体转型的高频词。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通过技术赋能,基于互联网改变内容的单向传播,使用户能够通过不同媒介的展现形态获取更丰富的内容,并能相互连接、传播、参与与互动。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增多,用户的阅读时间更多集中在手机端,因此,媒体融合更应增强传统媒体与移动端的融合,这就需要编辑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借助多种技术手段创造更多的能适应移动传播的内容。但是,由于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传播长期依赖大型数据库,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内容生产上,缺乏用户思维,更谈不上“产品思维”,这也与我国学术期刊“小、弱、散”现状是分不开的。多数学术期刊基于移动端的微信公众号更多地是将论文的摘要等以文字的形式再次呈现给读者,只是相同内容用同样的形式在不同媒介又进行了一次展示,缺乏融合内容的生产能力。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到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等概念,不但引发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也必将再一次推动业界向媒体融合的纵深方向发展。基于媒体融合的产品,必须改变传统媒体内容的单一表现形式,实现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于一体,并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功能,为用户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201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了“OSID开放科学计划”,通过在论文中添加二维码的方式,打通了纸媒与移动媒体的壁垒,不但通过音频、视频、实验数据、证明材料等丰富了论文的内容,而且建立了作者与读者、审稿专家的连接。此计划是公益性项目,在目前国内学术期刊编辑部人力、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是一种非常适合学术期刊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方式。因此,本期专门策划了“OSID开放科学计划”助推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专题,分别从OSID平台的功能、实践案例及在科研诚信、开放科学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对“OSID开放科学计划”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