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由教育部科技司组织召开的“智能教育战略研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及高校人工智能推进情况,钟登华副部长分享了两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是目前高校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良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人工智能发展发表重要讲话。
教育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部署,并于2018年4月制定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计划》已印发近一年时间,在高校、教育系统、社会乃至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有效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一方面,教育部加大了对高校人工智能创新的支持力度。在“新工科”建设上,2018年教育部认定了612个“新工科”建设项目,其中人工智能相关项目有57个。在基础研究领域,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了多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科学中心,例如浙江大学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复旦大学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在产学研合作方面,2018年教育部认定了多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
另一方面,高校开展人工智能创新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学院及研究院建设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校建设人工智能学院31所,建设人工智能研究院24所。在本科专业设置上,2018年有38所高校申请设置“人工智能”新专业,有108所高校申请设置“机器人工程”专业,有100所高校申请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学科设置上,约有50所高校把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纳入“双一流”建设方案,自主设置了相关二级学科。
但是高校人工智能的发展仍有不足之处。一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二是我国的高端芯片、关键部件、高精度传感器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三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校要勇攀高峰,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围绕上述问题和不足,开展有针对性的部署。
第二点体会是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要高度重视智能教育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各方面指标都实现了倍增。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自主操控的新特征。这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将推动社会经济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也将为教育发展带来巨大变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研究、提前研判。
为更好地推动智能教育的发展,钟登华副部长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推动智能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目标,并对建设智能化校园、创新教育服务业态、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等进行部署。既明确了目标和时间,又对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提出要求。要把智能教育工作融入到教育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之中,以支撑服务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2035年为关键时间节点,谋划智能教育更快发展。
第二,要进一步明确智能教育的具体任务。智能教育涉及发展战略、标准规范,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科研的融合等诸多方面内容。只有理清智能教育的理念和发展手段,才能更加明确地落实具体任务。
第三,要进一步提出智能教育的咨询建议。希望通过智能教育战略研究,把理论、技术与教育教学实际需求相融合,明确智能教育基础科学、关键核心技术和典型示范应用等问题,提出智能教育咨询建议,推动相关部门予以支持,引导更多科研人员参与智能教育研究,推动智能教育发展。
最后,钟登华副部长指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希望大家共同推动智能教育发展,使其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