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医院校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29 07:35刘延鑫郝万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寄生虫教育学生

孙 颖 孙 婷 刘延鑫 郝万清

(1 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仲景学院病原免疫生物学教研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2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哲学科社教研部,河南 郑州 450000)

从传统的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是高校实现专业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三位一体”式教育内涵的优化和整合的结果,要求专业课教师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实现立德树人[1]。

以中医专业限选课《人体寄生虫学》为例,该课程是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的桥梁学科,注重培养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本校中医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作为九零后,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且敢于挑战权威,这些均有利于鼓励并引导他们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再创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现实的消费文化正在把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大学生青年引向一个商业社会中的个体,使得个别学生沉迷于感官享乐和物质高消费,让年轻的他们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也正反映出在校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缺乏行之有效的思政引导[2]。因此,在中医类院校专业课中导入思政元素、实现“全方位育人”,已迫在眉睫。

1 以史为鉴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学校乃至全社会德育的主题。学校是一个微型化的社会,其中的公共事务几乎都与学生密切相关,所以学校生活就成了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前的预演。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但要负责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尤其要传播爱国主义精神。针对于《人体寄生虫学》,其发展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950年,广东四会等县出现大量人感染“大肚子病”的情况,结合专业特点陈心陶教授通过改变局部生态环境消灭血吸虫病的方案,于1985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宣布全省范围内消灭血吸虫病。作为近代中国寄生虫学奠基人之一的陈心陶教授,一生闪烁着学者的美德和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他曾说过:“一个中国人,他的事业必须在祖国生根”。毛泽东在1958年江西省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后写下了豪情万丈的充满英雄主义的诗篇《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这里的小虫指的就是血吸虫,描述了血吸虫病危害的同时,抒发了对消灭血吸虫病的感慨,展现了对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之情。1969年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受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从黄花蒿中利用乙醚提取抗疟药青蒿素,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实现了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这项殊荣的中国人的梦想,同时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兽医寄生虫学领域知名学者的朱兴全,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兽医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及完成博士后经历后,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于2002年满怀责任和义务回到祖国,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我国兽医寄生虫病基础研究水平的发展。激发中医院校学生热爱医学事业,树立以“业”报“国”的爱国主义思想。

2 联系实际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趋于稳固及客观认识自我的重要阶段。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人生观与价值观意识薄弱;思想趋于利己化、物质化;缺乏社会责任感;过于强调形式主义。在涉及跳蚤传播鼠疫机制时,向同学们揭露侵华日军在我国搞细菌战时,利用节肢动物跳蚤作为传播媒介传播鼠疫的滔天罪行。当时流行区曾一度流传“死晚了就没人埋你了”这样的恐慌,让学生们牢记国耻家恨,牢固树立“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信念,激发大学生青年的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2010年的“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由于相关部门瞒报而引发民众恐慌,经研究发现造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元凶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蜱虫可作为传播媒介。激发学生坚守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坚定潜心医学研究的决心。在讲授蛔虫临床表现时,列举希腊伟大女高音家玛利亚·卡拉斯“养”蛔虫,从肥硕的歌手摇身一变成为楚楚动人的社交女伶,但最终因蛔虫破坏神经系统而死。告诫学生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铤而走险,要学会利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谱的扩展,以及崇尚新鲜刺激的饮食习惯,大学生人群中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4]。如通过烧烤等形式食用不熟的哺乳动物肉可引起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等的感染;通过食生鱼片等淡水生物类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和管圆线虫病等的感染。引导学生不要跟风,不要搞形式主义。另外,医学原虫中的阴道毛滴虫和医学节肢动物的耻阴虱均通过性接触传播,结合我省各大高校学生性病疫情状况,在知识信息层面上给予大学生警示教育,同时普及寄生虫类性病的防治知识。最终号召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向不良风气作斗争。

3 传播中医药文化 巩固中医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

目前中医院校学生存在专业思想不牢固、个性突出、中医传承能力弱等问题。我国中医古籍对寄生虫形态结构、感染途径、临床表现、流行分布及防治方面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针对寄生虫的形态结构,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描述蛔虫为“蚘虫者,是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圣济总录》中“肉虫状如烂杏”形容肺吸虫,“弱虫状如瓜瓣”形容肝吸虫。针对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伤寒论》描述蛔虫病蚘厥的发病特点,“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对疟疾发病进程做了描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难经·第五十七难》和《素问·通评虚实论》针对溶组织内阿米巴分别有“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论圊而不能便。”和“肠澼”的记载。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有绦虫感染源的记载,“食生肉,饱饮乳,变成白虫”。针对蠕形住肠线虫的发病人群,王焘《外台秘要》记载“蛲虫多是小儿患之,大人亦有其病。”针对蛔虫病的治疗,《景岳全书》化虫散中有雷丸、槟榔、鹤虱、使君子、轻粉配伍。《肘后方》曰“杀三虫,疗寸白。”用槟榔驱绦虫。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针对溶组织内阿米巴病中医以“导滞、行气、和血”为治法,分别采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白头翁汤、附桂理中汤、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和开噤散,治疗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休息痢和噤口痢。除此以外,针灸可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如急性阿米巴痢疾,主穴足三里、天枢;备穴曲池、阴陵泉、关元。慢性阿米巴痢疾则针刺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三阴交、足三里等。在课程讲述中帮助中医院校学生体悟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引导大学生树立“医学生的自信、中医药理论自信、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其为中医药事业的献身精神。

4 教研结合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现全方位育人

将科研积累的知识财富系统地转化成教学内容,进行教材的再设计和拓展。再次提醒人们随着旅游热、移民潮、全球气温变暖等社会因素日益凸显,寄生虫病依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先天免疫参与抗阴道毛滴虫感染的过程中,其具体机制可能跟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 识别阴道毛滴虫,进而激活p38、ERK和p65 NF-kB信号通路,通过分泌IL-6、TNF-α和IFN-γ等促炎细胞因子抵御和消除阴道毛滴虫的感染[5]。临床数据表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对刚地弓形虫易感,但是刚地弓形虫对白血病病人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凋亡影响的机制不明;刚地弓形虫感染后通过下调ABIN1的表达诱导白血病病人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最新研究发现刚地弓形虫的感染和寄生使得啮齿类动物变得不会“规避风险”,如丧失对猫的天生恐惧感、在探索迷宫时要花更多的时间甚至还会被猫尿吸引从而大大提高了被捕食者攻击和吃掉的风险;另外有研究发现人类感染弓形虫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后果,如抑郁、自杀、冲动和攻击行为,甚至与精神分裂症有关[6]。

在学习完《人体寄生虫学》理论知识后,安排自主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进行自查自检,主要有粪便直接涂片法检查肠道内寄生虫虫卵、透明胶带法检查面部蠕形螨及肛门处蛲虫卵。其中1%%的同学查出了蛔虫、蛲虫,也有15%~20%%的同学查出了毛囊型蠕形螨或皮脂腺蠕形螨虫,使同学们充分了解到蠕形螨有以寝室为单位群体感染的特点,分析出群体感染的原因如公共毛巾、枕巾、被褥等,要求同学改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醒患者在附属中医院及时就诊。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是一门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健康教育于一体的全方位教育课程。

总之,在《人体寄生虫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内在德育因素,融入思想教育,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结合中医专业学生特点不断探索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精于医术、成于人品的合格中医医学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寄生虫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