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艳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着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载体,各种新的传播渠道和出版形式应运而生。传统出版需要借助新兴出版的传播形式、广大用户群以及多品种出版产品的呈现,实现版权价值最大化。而新兴出版迫切需要传统出版提供大量的优质内容和专业优势。出版行业中融合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全媒体呈现、技术工具、线下落地服务等创新性出版融合新生态已经形成。少儿期刊要在新生态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充分整合利用自身资源,实现传统期刊向新媒体产业综合体的转变。
国内少儿期刊多以7—12岁这个笼统的年龄分类,全国有近两百多家少儿期刊在争夺市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市场份额,很多少儿期刊社、出版社采用了刊群化发展模式,刊物多、品种全,规模占地。然而,这其中具有创新性、高品质的刊物并不多,有些纯粹是为了追求规模而盲目扩充品种,导致刊物的内容缺乏专业性和趣味性。从整个市场来看,呈现给读者的是定位相近、选题雷同、风格差异不大的刊物,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缺乏创新和特色。
在信息的及时性、互动性等方面,传统期刊较网络等新媒体而言,先天上就处于弱势。在传统期刊出版中,内容编辑与推广发行工作大多相对独立,让内容生产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编辑对读者需求了解不足,大多以自身体验、经历为导向,缺乏市场观察的客观依据,缺乏市场策划的数据眼光,让一部分少儿期刊无法以内容占据市场,而是过分依赖邮政发行或是自身的发行网络。另一方面,编辑整体上缺乏互联网思维,在技术应用方面不能很好地将互联网新技术和出版业融合起来,在产品设计上不注重挖掘读者对出版融合产品的真正需求,编辑的营销思维仅仅停留在把产品售卖出去的初级阶段,缺乏全程营销理念。
一方面,传统少儿期刊面对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正面冲击。网络新媒体有着及时性、参与性、互动性强等优势,并且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它以一种更为讨巧的方式获得读者的青睐。另一方面,在新媒体冲击下,社会整体传媒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少儿期刊除了面对业内竞争以外,还得应对来自全媒体的综合竞争。各大报纸的少儿版、教育版,电视台、广播台的少儿频道、少儿节目,出版社的少儿图书出版等,都是与少儿期刊争夺读者群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构成了其更加严峻的市场气候。
我国是一个拥有近四亿少年儿童的少儿读物出版大国。由于少儿的认知能力和经济能力所限,少儿读物不像其他期刊是读者直接购买,而往往是由其家长购买,因而在少儿读物的选择上,家长的意向也是重要的一环。出于对少儿阅读环境的保护,避免其接收到网络上一些难以监控的不良信息,学校、家长对孩子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把控上比较严,而对正规出版的少儿期刊更为信任,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是新媒体所不具备的。
纸质书刊阅读起来舒适度高,能让读者更专注吸收更多信息。2014年春天,美国非营利性教育机构琼·甘科尼研究中心与纽约科学院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以“印刷版图书与电子书的比较”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媒体电子书会转移少儿对故事本身的注意力,电子书中与内容无关的交互操作会转移孩子对故事的注意力,妨碍孩子对内容细节的掌握,使孩子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不如印刷版书刊有效。
内容质量是期刊的立足之本,一直以来,传统期刊得益于正规的出版流程、审校制度,内容质量是很多新媒体所无法企及的。传统期刊作为传统的“官方媒体”拥有与生俱来的权威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其专业性、真实性、权威性是新媒体所不具备的。作为少儿学习阶段的读物,这也是少儿期刊较其他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所在。另外,传统期刊具有优质内容生产的资源,有知识生产评价系统,内容生产更专业,长期积累的原创内容,为传统少儿期刊向全媒体进军积蓄了宝贵的财富。
新技术在出版领域应用与日俱增。截至2018年底,国内的AR出版物呈稳定发展的态势,一些出版社还在智能机器人研发、智能机器人语音知识库上重点发力。传统少儿期刊想要在新生态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两手抓 。少年儿童是纸质出版的天然读者,他们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过多的屏幕阅读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成长。但少年儿童又是数字出版的天然读者,他们好奇心强,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强,各类电子产品孩子很快就能熟练操作,新媒体技术的融入填补了传播方式的局限,能更大程度上满足少儿读者的阅读心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纸本开始,随着年纪长大,他们对阅读品种的丰富性、体验的多样性需求会越来越高。多元阅读使少儿读者阅读更加丰富、多样、立体乃至个性化,能让孩子体验更丰富、感受更强烈,学习与娱乐的效果会更好,也更受欢迎。所以,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模式,才能求得长远的发展。
2018年7月24日,《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发布了关于2018年乃至今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随着产业发展的渐趋成熟,产业发展核心重新回到内容价值本身;数据和技术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加大,为提供优质、个性化的内容而服务;内容生产创作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优质内容持续供给能力加强。内容深耕时代已经来临,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面对选择时的自主意识也会不断提升。而在信息过剩的环境之下,优质内容,特别是优质的原创内容就变得尤为珍贵,少儿期刊要广泛参与市场竞争,“内容至上”是必须而且首先遵守的原则。作为少儿学习阶段的读物,这也是少儿期刊较其他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所在。针对当前少儿期刊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而其他新媒体平台呈现的内容浅、散、杂等特点,少儿期刊应当坚持传统媒体一贯以来对待内容的严谨态度,注重内容策划,在编辑前期多下功夫,争取做出形式活泼,内容有深度的好内容。要打造独家栏目,适时推出特色形象。独特鲜活的栏目与内容是期刊的生命力所在。
出版融合新生态带来的是现代少儿期刊将以技术赋能为抓手,以用户最小努力获取为导向,建立用户反馈获取和服务动态升级渠道,持续创新服务形态。如果说传统纸质期刊提供的是有限的内容,那么在新媒体时代,借助新媒体技术,传统期刊除了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还能够给用户提供相关服务。这些服务能增强传统期刊用户的黏性,提升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同时,这些服务本身具有可行的盈利模式,进而延伸传统期刊的品牌价值。对于少儿出版传播行业来说,做出版已经不是全部,服务变成一个决定发展的关键点。服务的质量高低、服务方面的创新甚至可以影响生死。因此,一定要重视服务,积极挖掘资源优势,针对读者需求,不断延伸服务内容,可以有效开发玩具、文具、动漫、游戏等科学衍生产品,充分利用专栏、培训、活动、讲座、电子游戏、科学体验馆等形式的活动,与新媒体融合,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吸引客户。随之发生变化的是,传统编辑将转型为具备产品经理角色的“现代编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既懂内容又懂互联网产品设计,熟练掌握产品经理的基本技能,如内容生产力、技术应用力和市场运营力等。
5G是作为下一代信息社会建设的基础设施,也是人类迈入信息文明的技术基石。它具备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时的特性。5G之后的技术发展会更加关注信息内容本身,对出版行业来说,将对内容服务、内容平台、内容渠道、内容消费、内容变现、内容存储带来深度变革。内容将无处不在,内容和用户的连接程度将得到极大提升,互联网将进入“内容互联网”建设阶段。这些带给少儿期刊的不仅只有冲击,还有机遇。少儿期刊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优势,整合各类平台资源,让期刊内容以不同的媒介形态、更多的机会送达到终端读者。目前最为常见的有电子期刊、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微信小程序、微店等形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和服务体验。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媒体融合是带动杂志销售的一个重要策略。一些杂志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协调新媒体手段,以独特风格的内容为中心,通过互动的形式推动新媒体营销,有的利用微博微信为用户答疑解惑,拉近公众与杂志的距离,通过多元中心效应扩大传播范围,以幽默态度与优质内容积累口碑,实现了内容传播和杂志营销双赢的效果。
概括而言,传统出版有内容、有品牌、有态度、有立场,更难得的是聚合顶级的出版人才;而新兴出版有技术、有用户、有速度、有互动。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与出版业场景深度融合,推动着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浪潮,少儿期刊要在出版融合新生态中求生存谋发展,就要用好传统出版的“深”和新兴出版的“广”,积极寻求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产生“化学反应”,才能求得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