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璟
融媒体时代,传播主体媒介复杂多元,媒体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一个人一部手机,就是一个融媒体报道组。每个公民都有话语权,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生产者和传播主体,全民记者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般性的新闻报道普通民众完全可以自己生产,作为执业者的记者压力陡然增加,在确保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的同时,原创内容的质量和深度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由于体制机制、人员转型、采编考核、流程打通等内部原因,加之当今传统媒体传播时效和传播范围的局限,走技术流推崇算法的很多市场化媒体和平台往往在新闻发布时抢得了先机,很多主流媒体较之黯然失色。
如何让主旋律在融媒体时代重回大众视野,发挥主流媒体采编人员政治觉悟高,采编能力强等自身优势,使得温暖人心弘扬正能量的各类新闻得到更好更有效的传播,是当前主流媒体必须深入思考和自觉践行的重大课题。
与社会媒体和平台的蒸蒸日上相比,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仍然以其权威和严谨,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热点事件解析、重要政策解读,谣言讹传破解等,人们依然希望从权威渠道上及时获悉精准公正的信息。源源不断提供优质热点新闻,发挥好传统媒体坚守新闻内容原创力的优势,传递主流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已成当务之急。给社会激浊扬清的加持,成为新时代媒体人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即时性、全面性、鲜活性和互动性等,传统媒体可以采取文字、图片、视频全媒体呈现的方式,为每一则新闻找到更适合、更有效、更高效的传播方式,通过典型引导的方式,提升舆论引领力、传播力及影响力,为报道增光添彩。
主流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应主动承担起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责任,发挥自己在舆论场中定海神针的作用,这需要锤炼、培养写得了大稿、编得了两微、出得了镜头,剪得了视频的全能型、专家型记者。
当前媒体环境下,做深做活“暖新闻”,用“细节、情节、故事”来表现人物故事,使新闻所蕴含的思想走进大众内心,践行好引导群众,凝聚人心的重任,是媒体从业者必须思考实践的课题。
作为互联网催生的新物种,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新媒介形式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行各业,传统媒体、个人、公司纷纷入驻这个新微信公众号平台,以优质的内容和精准的定位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满足大家沟通交流、学习认知等其它需要。
在媒体融合日益深入的今天,读者事实上已成为我们的用户,新闻有没有影响力,报道有没有关注度,从微信点击、转发、分享和受众留言数量上就可窥见。让数据说话,用点击率、转发率验证已成为微信时代的重要特征。
截至2018年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8.29亿,98.3%的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全国手机用户达15.7亿,国人一周平均上网时长达27.7小时,每天300亿条各类资讯通过互联网传播,85%的网民有微信,全国有1500万个各类微信公众号,10.82亿微信活跃用户,36.9%的网民有观看评论的习惯,微信的活跃度和黏性还会持续很久。
海门日报直面融媒体时代,通过微信公众号这个双向交流平台倾听“草根声音”,将“暖”作为工作主基调,讲好新鲜故事,传播正面声音,实现了媒体引导舆论的功能,传递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目前海门日报微信公众号平台粉丝数16万+,平均每日阅读量达7万人次,综合指数为海门具有一定规模的1904个各类公众号之首,2018年全年点击率达2426.87万,参照海门50万智能手机用户,覆盖面广,有重大新闻和热点事件就点“海门日报”官微成为受众下意识举动,形成了舆论宣传的规模优势。
海门日报也成为江苏省12家县市报中唯一一家长期跻身江苏新媒体榜单的单位,海门日报获评2017年度全国县市党报新媒体影响力20强,成功打造了海门最权威的官方新媒体发布平台。
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更加便捷,我们的生活时时被热点包围,大家分享的速度更快,随之而来的是,在被人忽视的角落,很多值得珍视的新闻被遗漏了,一些虚假、片面,乃至充满负能量的信息充斥大众生活,给社会稳定和谐造成了不利影响。
融媒体大背景下,主流媒体记者应当深入一线,来到人民中间,去发现、挖掘、整理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反映真实生活状态,给人感悟启发的正能“暖新闻”,弘扬正向价值观,让“暖新闻”搭上融媒体的快车,成为党和政府连接人民,凝聚人心,齐心协力会就中国梦的桥梁和纽带。
“暖新闻”应以普通人的视角,以生活中的人和事作为报道对象,通过深入细致采访报道,从微观层面展现宏大的命题,此类新闻一般故事性较强,情节丝丝入扣,采编人员悉心策划,用心采编,带给读者思想上的启迪。变现具体工作中,可以着重把握三项重点:
(一)把握好事件核心意涵,抓住受众关切,深入挖掘正能量凡人故事中的人性闪光点,将事实和细节攒集起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通过典型引导的方式,教育广大读者做好事当善人,自觉践行文明行为规范,倡导正向价值观。
(二)备受舆论关注的热点事件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介入,通过权威部门获取正确信息,深入细致进行素材收集,及时向市民反馈通报,扼杀不实传言滋生空间,主流媒体担当起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责任,发挥好“喉舌”作用,当好党和政府连接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三)针对网络和社会上传播甚广的谣言讹传,从受众关注的兴趣点出发,引入互联网思维,综合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及时回应关切,还原事实本来面目,击破不实谣言,引导舆论,消除虚假信息、负能量新闻给读者生活、思想上带来的不利影响;
具体工作中,我们讴歌伟大的时代,也汇聚社会热点,更关注平凡人的感动:聚焦“四大专项行动”、海门经济社会发展、崇海通道建设推进等重点、热点议题,热情讴歌伟大的时代。
我们还尝试将原本选题重大,时政类新闻钝化,将市民们最想知道的核心新闻事件提炼出来。前些日子,海门市举行北部新城建设启动仪式,我们设法将北部新城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来,重点项目以彩色图片的形式一一呈现,同时对原有文字稿篇幅进行大幅删减,突出重点,取得了极好的宣传效果。
在日常内容发布中,北沿江高铁、宁启铁路、规划中的崇海通道、正在建设的海门火车站、海门工业园区家纺贸易试点制度改革等舆论热点,我们都尝试以受众最关注的小角度切入,将事件核心意涵以全媒体的形式全方位呈现,同时审慎把握全篇基调,将领导的指示和要求巧妙融入文中,让人更有阅读的欲望,也更乐于接受。
除了引发广泛关注的突发事件,我们还将关注的目光紧盯民生。
深夜家长们在实小幼儿园门口排队报名,连胯下板凳也上了铁链,我们凌晨与家长们唠家常,了解他们这么做的无奈;镇村公交全面开通,我们想方设法找来了站点明细和班车始发收工时间……凡此种种,使得我们采写的报道平添了暖暖的人情味。对市民朋友关注的热点民生政策,进行原创性策划,邀请职能部门专业人士进行权威深入解读,统筹运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各类媒介资源,让大家知晓、理解新政,配合新政实施,使得政策实施效果实现最大化。
由于天天快报、今日头条等走技术流等媒体平台的冲击,澎湃等专业新闻客户端的挤压,事实上无论是地方新闻媒体的微信平台和手机app都会面临日益加大的压力,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保持地方原创独家新闻的压力,更需要应对来自全国各类资讯的竞争,以前是报纸到了手由不得你选择,现在变成了时代淘汰你的时候,都不会与你打声招呼。
面对严峻竞争态势,“暖新闻”的传播即是主流媒体重要责任和使命,也是主流媒体展现存在价值的载体和行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暖故事”,一个个直击人心的“暖人物”,才能让“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光”成为大众自觉,凝聚起感动社会的力量。
同时,主流媒体可以“暖新闻”消解社会和民众间的怨气、戾气,钝化社会矛盾,唤醒深藏在大家心中的真善美,在众声喧哗下展现出作为主流媒体的担当和理性,给人以希望和感动。
好的故事引人关注,真挚的情感更让人动容,新时代暖心故事可以抓住大众痛点和泪点,讲述平常百姓“不平凡”的事迹,用“故事”的形式将“不平凡”传播出去,用真实细腻的情感打动人,将事实和细节串联起来,采取文字、图片、视频全媒体呈现的方式,寻求群体共鸣,使受众自觉发现故事背后蕴含的哲理,不知不觉中被正能量故事感染打动,滋润心田。为每一则新闻找到更适合、更有效、更高效的传播方式。
通过具体工作,可以深入挖掘凡人故事中的人性闪光点,利用典型引导的方式,教育广大读者做好事当善人,弘扬社会正能量。以海门日报为例,为了实现“新时代海门故事的新鲜讲述”这个目标,我们在微信公众平台连续推出了“谢谢你,暖心的海门人”系列报道,有连续四年公司亏损,放弃轻松到手的百万厂房租金,忍痛变卖市区商品房,为百余名员工发工资的绝世好老板黄更平;有跳入漆黑大河中砸窗救人,连自己受伤也毫无察觉的陆新达等六名普通瑞北村村民,诸如此类的百姓不平凡故事读来无不让人感动落泪,起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
这些故事虽然只记录了许多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却有扑面而来的感动与温情,让人动容,发人深省。质朴的话语、细致的描写、生动的场景,淋漓尽致展现了人间大爱、社会真情和高尚情怀,读来让人动容,回味无穷,起到了教育、启迪大众,提升了全民道德素养,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使得地方主流媒体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主流媒体借助纸媒和期刊推介“暖新闻”的同时,还要善于利用两微平台、网站、短视频等形式,对社会正向主流价值观进行多维度、立体式传播。通过媒介组合传播的方式,使得主流价值观日益成为全社会成员共同的品格操守和行为规范。
记者打造的新闻作品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信息产品,而应升级为更高层次的“精神产品”,呈现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实承载着写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浸透着对人生和社会的体味与感悟,每一个字和标点符号,都彰显着记者的思想境界,意志品质、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
因为拥有思想,普通的新闻事件能获得品质升级,因为拥有真挚的情感共鸣,简单的信息传递也有着温情和力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大家分享的速度更快,记者不能有依赖心理,更不能变成通讯员的“二传手”,尤其是对于传播速度较慢的纸媒而言,拼的是新闻新鲜度,拼的是新闻的独家性,因此,记者更应该脚到现场,找到关键的人,采访到关键点和事,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与老百姓有心灵感应的“暖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只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就会有写不尽的好新闻,用“四力”书写职业答卷,也是记者们始终不渝的追求。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记者需要充满对新闻事业的爱,培养新闻敏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大胆迈开双腿,积极深入一线,捕捉新鲜“活鱼”,用脚奋力行走,用眼悉心观察,用脑深入思考,用笔真情书写。
只有这样,当新闻事件发生时,才能慧眼识珠,第一时间忠实记录下来,写出一篇篇精品力作。
任何时代,媒体的根基都来自内容的深耕,越是在移动迅捷的年代,越要有定下来的静气,越要有沉下来打磨品质的自觉。记者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增强“四力”,下苦功积累沉淀的过程。只有深入基层,把根扎深了,积攒经验,吃透两头,采访写作起来,才有充分的自由,才能寻到最具时代气息的感人故事,捕获到无法复
制的感动,挖掘更多抵达心灵的中国“暖新闻”,真正了解社情民意,把问题了解扎实、透彻,用群众喜欢的语言,将党和政府的政策通俗地向百姓解读,将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收集整理上来,为政策修订完善提供事实依据,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百姓更相信党和政府,共同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