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安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全球能源发展处于从化石能源向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及无碳的自然能源快速转变的过渡期,能源结构呈现出“传统能源清洁化,低碳能源规模化,能源供应多元化,终端用能高效化,能源系统智能化,技术变革全面化”的总体趋势。世界能源变革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
中国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郑重承诺,“2030 年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65%,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 左右”。《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明确提出了“展望 2050 年,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稳定,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一半,成为全球能源治理重要参与者”的宏伟目标。在当今国际形式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更强健能力、更完整覆盖和更交叉协同的科技创新成果供给体系,才能够实现这一美好愿景。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系列指示精神,以构建与能源资源相适应的中国特色能源结构体系为牵引,以为我国 2030 年和 2050 年能源愿景探索技术途径和奠定创新基础为目标,在前期部署实施的“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论证并启动了“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预期将形成 30 多项变革性技术突破和 20 多项应用示范,实现百万吨煤炭高值转化、百万吨煤炭清洁燃烧、百兆瓦规模储能示范、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集成示范和低碳化多能融合战略研究等五大引领性成果。为进一步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中国科学院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整合全院能源领域近 20 个研究所的优势力量,筹建了“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探索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充分释放国家政策红利,激励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助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科学院院刊》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智库的重要载体之一,始终坚持“战略高度、国家层面、国际视野”的办刊思路,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持。本期专刊以“科技创新助力构建国家能源新体系”为主题,组织院内能源领域相关专家从化石能源清洁高效转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及低碳多能互补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为构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出谋献策。希望以此为契机,广开言路、凝聚共识,为加快完善我国能源科技创新体系,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