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报社记者技能与素质培养方法

2019-01-29 02:23:19吴晓霞
中国传媒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报社记者纸质新闻报道

文/吴晓霞

引言

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呈现出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特点,信息传播的实效性得到大大提升。同时,各类新闻APP逐步取代传统纸质媒体,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讯息的主要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报社新闻报道重要主体的报社记者面对着较大的压力,只有不断增强自身报道技能和专业素养,纸质媒体才能顺应新媒体时代下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1.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新特点

在新媒体环境下,无论是新闻报道的信息数量还传播速度都呈现指数增长,对受众的生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下文将详细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新特点。

1.1 新闻交互性增强,拉近与新闻受众之间的距离

在新媒体环境下,借助于智能手机的发展,智能手机端新闻媒体APP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微博、微信等主流手机端APP作为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媒介,加之网易新闻、凤凰新闻、新浪新闻以及CHINA DAILY等媒体APP的推广与应用,不仅使得新闻受众能够通过手机端获取新闻讯息,还设置了即时评论的功能,能够让新闻受众通过手机端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设置不仅能够拉近新闻事件与新闻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新闻事件的社会参与度,还有助于收集更多的新闻讯息,从多个角度最大限度地还原新闻真相,增强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1.2 新闻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纸质媒体的报道,传播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无论是微信等社交媒体还是微博等公众媒体,亦或是新闻客户端的传播,都极大地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具体表现为,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渠道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例如,近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在谈到自己的家人也在用苹果手机的问题上彰显了大国风度和格局这一新闻事件,一经报道,微信自媒体、微博以及今日头条等新媒体便在短短几小时内进行了报道和传播,大大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传统纸质媒体因为需要排版印刷等,往往最早在第二天才能够进行报道。

2.新媒体环境下报社记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2.1 新闻报道时效不及新媒体,面临“炒冷饭”风险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事件的爆发通常是在微博以及一些即时传播的平台,这些平台也是报社记者获取新闻讯息的重要渠道。由于传统报社的新闻报道需要进行编辑、审校、印刷等多步工序,往往需要在第二天或者更晚的时间才能够在报纸上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在这一过程中,新媒体上的新闻事件会不断地发酵,不断地有新的信息或者内容加入,报社记者在进行新闻编辑的时候难免不会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导致“炒冷饭”的情况出现,严重损害了纸质媒体的权威性。

2.2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面临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信息获取的渠道更为多元化,读者在新闻报道中的参与度也逐步增强,导致很多新闻信息众说纷纭,同一新闻事件的信息鱼龙混杂,极易出现反转新闻。

3.新媒体环境下培养报社记者技能和素养的路径探究

报社记者是新闻报道的重要主体之一,其技能和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对于报社的权威性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报社记者技能和素养的培养研究,对于我国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与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换位思考,增强新闻报道的多视角和深度

在新媒体环境下,微博、微信等即时新闻传播平台虽然具有信息传播及时且交互性强的优势,但是其也有着新闻反转概率大且新闻误导性强等缺点。为此,更加具有权威性的传统纸质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就应该以此为切入点,报社记者应该采取换位思考的采访方式,增强新闻报道的多视角和深度,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在社会上形成正向的社会舆论引导。

报社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一方面会通过网络收集信息,但更多的还是需要进行实地采访,按照规范的新闻采编程序完成新闻报道的撰写和发布。在采访过程中,报社记者应该站在新闻事件当事人的角度进行采访,充分了解新闻事件当事人以及目击者等多个视角对同一新闻事件的看法,避免偏听偏信。在整合多个视角以及当事人言论的基础上发布的新闻报道,不仅能够体现传统纸质媒体新闻报道的深度,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事件真相,避免出现反转新闻。

3.2 提升采访技巧,贴近采访主体

报社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下还应该提高采访技巧,贴近采访主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平台给予普通群众表达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以及提供新闻线索的机会,进一步拉近了新闻与社会群众的距离。报社记者在报道过程中为了弥补传统纸质媒体在这方面的劣势,需要采用更为贴近采访主体的方式进行采访。例如,陈鲁豫在做采访的时候会来到被采访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对董明珠的采访就是通过与董明珠在格力工厂巡视的方法。例如,柴静无论是在非典时期的采访还是在汶川地震的采访,都是深入群众内部。通过这种贴近采访主体的方式,能够更为真切且具体地获取新闻报道素材,可以获取到更为客观且真实的新闻素材,进一步提升传统纸质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相对地,脱离采访主体,将网络信息进行拼凑重组的“炒冷饭”的新闻采编方式,不仅难以还原事情真相,还容易误导读者,久而久之,会导致传统纸质媒体丧失权威性和读者基础,不利于传统纸质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健康发展。

3.3 坚守记者的职业道德

坚守记者的职业道德是新媒体环境对报社记者的要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说:“他出卖了他的才能,做下文丐的工作,跟文学制造家合力生产,帮助造成舆论,变成了一个新闻界的妓女。”当前也存在着这样的记者。随着微博等以娱乐为主的网络媒体的兴起,部分记者为了获取话题度,吸引读者的眼球,无所不用其极,已经严重违背了记者的职业道德甚至是社会道德。

主持人邱启明说:“新闻人可以弯下身段,哪怕是匍匐前进,弯下腰来往前走,只要能走一点就是一点。”这是新闻记者对自己职业的信仰和坚守,只要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到新闻的真相,哪怕是一点,也是极大的幸福,坚守住报社记者的职业道德,一步一步接近新闻事实。《新闻联播》主持人李瑞英说过:“任何工作都是刚做时感觉新鲜、刺激,天长日久就会觉得单调、乏味。但如果你的工作得到观众的认可,那种幸福感会更强烈。”记者工作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便是幸福的。报社记者就是在日复一日地向读者传递他们所关心的新闻事件,所以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是新媒体环境下对其的基本要求。

3.4 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信念,加强与新媒体环境的融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该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信念,报社记者应该接纳新媒体,同时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寻求新的突破,加强与新媒体环境的融合。主持人水均益曾经说:“手机报等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是一种压力,二者不是谁把谁吃了或者谁把谁灭了的关系。”因此,新媒体环境下报社记者应该树立创新观念,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技术的学习。

在新媒体环境下,报社记者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媒体环境获取更多更实时的新闻讯息,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多的素材。同时,报社等传统纸质媒体可以通过搭建自己的微信平台或者网络平台,增强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例如,齐鲁晚报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发了“齐鲁壹点APP”,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及时跟进网络新闻的报道。

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提升了新闻报道中群众的参与度,这给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带来了较多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报社记者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及提升成为当前纸质媒体发展和保持自身权威性所需要关注的问题。相对于新媒体网络传播,纸质媒体新闻报道深度更强,报社记者在进行新闻采编过程中应该从更为贴近新闻主体,换位思考体悟当事人心境等多个方面获取更多更为详实的新闻素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报社记者素养和技能的提升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报社记者纸质新闻报道
多媒体环境下报社记者新闻采编能力提升方法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面向新媒体环境的报社记者技能与素质培养方法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22
浅析新时期报社记者如何寻找和亲近采访对象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54
新媒体环境下报社记者技能与素质培养
新闻传播(2018年15期)2018-09-18 03:20:08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24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Coco薇(2016年1期)2016-01-11 03:00:59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