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君龙,1972年3月出生,浙江省第三批援青干部,现任海西州冷湖工委委员、行委副主任,派出前为中共金华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
2018年5月,梅子初黄,我与绍兴、台州两位同事一起,离开烟雨江南,踏上茫茫的西北高原。可谓是“无限江南好风景,打包一道入海西。”
在高原工作,不仅考验身体,更考验意志。到达冷湖后,我们感受到了省援青指挥部与海西人民的热情,当天,全体干部大会就随之召开,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分工。随着工作的推进,海西,这片流传着数千年历史传奇、人文精华的神秘大地,也渐渐在我的脑海里镌刻下了它的独特模样——
这里幅员辽阔,需要慢慢习惯距离。记得从前,我是个不擅走远路的人,从金华到杭州都觉得远;然而在海西,赶上400多公里开会都是家常便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到西宁开会,1900里,一天都在路上。在冷湖,领导带我走访企业,从早上9点出发,要到晚上9点才能回家。所以,在海西工作,首先要有足够耐心,学会坐车。
这里条件艰苦,哪怕缺氧不缺精神。“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是当地人对冷湖的描述,周边的盐碱地,戈壁茫茫,白花花的太阳底下寸草不生。风起的时候,漫天沙尘,遮天蔽日。城里除道路两边及不多的地方植有草木之外,几乎没有绿意。年降雨量为15.5毫米,只有金华的1%,而蒸发量却达3000多毫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70%,可以说是极度干燥。来到这里,我常看到一些年纪相仿的援青干部两鬓如霜,问其缘故才知是睡眠差所致。
这里人少事多,却有别样家国情怀。算上冷湖所有公务员,只有104名,却完整地承担着一个县的所有功能。工委、行委共有领导7名,记忆里大家伙没有一次是完整地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州里检查工作,也不分上班、休息时间,因为他们一出来行程就几千公里,双休日搭进去是常事。更让我震撼的是,这里的大部分干部职工都与家人两地相隔,来往班车又少,能半月回家团聚一次就非常难得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对援青干部说过的话:“来青海工作,最大的挑战是孤独和寂寞,要在战胜孤独和寂寞中走向成熟。”
这里矿产富饶,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柴达木盆地主要在海西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聚宝盆。海西的钾盐、镁盐,以及锂、锶等有色金属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太阳能发电理论装机容量40亿千瓦,相当于177个三峡电站。冷湖的风能、太阳能全州最好、全国领先,这里还有着全国分布最密集、造型最独特、类型最齐全的雅丹地貌,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星空资源优异,星光灿烂,明河共影。
这也对我工作有了启发。当下,我省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海西的资源禀赋能否撬动两地的深度合作,这是我正在思考的课题。
“一生情,两地牵,不怕华发惹青颜”。高原人的执着与坚守让我无限感动,他们黝黑的脸上,总洋溢着从容与善意;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青干部人才,为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一份神圣的使命,同频共振,适应高原、支援高原、奋战高原,也让我十分动容。兢兢业业做好援青工作,为两地群众交往架起友谊桥梁,为两地深度合作做好服务对接,援青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