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向煜
即将迎来25周岁生日的苏州工业园区,这些年来的发展,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他们因不同原因汇聚于此,因共同目标为这座城市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眼中的园区又是如何呢?在这个岁末时分,不妨跟着记者,来回顾下大家的心声。
金志峰苏州江南嘉捷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8年,江南嘉捷见证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而我感受着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同成长的欣喜。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科技研发还是后勤服务,园区政府给我们的帮助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在园区呆久了,去其他地方常常有一些“不适应”。当前江南嘉捷的业务已经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0多家分支服务机构,而园区早已成为我们名副其实的“娘家”。
张其力苏州海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0年底,我来到苏州工业园区,此前我在美国开公司。来了之后,我发现园区这片土地创新创业氛围很好,这里的人很渴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经常询问我一些国外的情况。他们更加主动,渴望学习,渴望成功,致力于探索未来,并且以园区为自豪。那种渴望学习的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我认为,是这些人为园区的发展铺好了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也在不断改进中,从鼓励人才到更加正规。
张亮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园区是一座“双面绣”的新城,一边连接着小桥流水,一边通往着现代国际。从2007年到2018年,苏艺的演出项目多达3700余场,累计观演人数近三百万人次。十余年来,园区的文化氛围、文化生态都在发生着变化。未来,除了节目引进和艺术交流,我们也会更多地关注艺术的生产以及艺术院团的长远培育,营造生生不息的文化生态,希望最终通过努力,让艺术为城市“加分”。
周晓阳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校长
20多年来,我身处高中教育一线,有幸参与了园区高中教育的创新发展,见证了它的崛起,也欣喜于它今日的熠熠夺目。在这片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沃土上,园区教育“先行先试”,以小学和初中为开端打造品牌,以教育的强大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当义务教育发展渐有起色时,园区的高中教育也因时而生。
这些年,我倾心教书、用心管理,体会着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幸福,也享受着园区高中教育快速发展带来的无限惊喜。我也坚定地认为园区开放包容、接轨世界的城市文化和环境对于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袁方苏大天宫创始人
园区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特别是苏大天宫所在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相比起我2009年第一次来这里时候的荒凉,如今早已不同。事实上,相比当初,现在园区的创业环境也是更上了一层楼。特别是在整体的氛围上,园区各个层面都在鼓励创新崇尚创业,政府职能部门给企业提供细致的服务,对企业和人才都是特别重视。以大学生创业为例,创业初期就会得到政府、学校、孵化器的支持,通过评估后还会有人才计划等奖励政策。
良禽择木而栖,园区聚集了很多优秀人才,这为园区的创新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创业者,我自是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大师级人才汇聚到园区,为创新创业注入更多、更强的活力。
李清文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副所长
园区是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地区,在创业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堪比美国“硅谷”。2008年,我选择回国发展落户园区。这十年,我亲身经历和感受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园区特有的风格和速度。
纳米技术以小成大。作为苏州纳米所的建设者,我有幸看到研究所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逐渐形成,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团队的碳纳米管纤维与薄膜的技术。团队十年的坚持,让碳纳米管连续制备技术越来越成熟,在性能调控与应用方面也使我们团队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
李春梅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馆长
在园区工作生活十余年,我感受着这里的美和与众不同,也因为其中一些与我息息相关的事,感受到额外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苏州工业园区的阅读推广经过十多年的耕耘培育,已经有所成效。同时,在园区图书馆人的集体努力下,园区的城市阅读影响力也逐年增强。园区人的阅读正在成为一种家庭行为,园区图书馆也成为企业发展成长离不开的“智库”……如今园区图书馆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彼此间的沟通,它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成为专业且有温度的“城市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