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禅论画 以画悟本

2019-01-29 01:29江南大学214122
大众文艺 2019年18期
关键词:石涛本源山川

(江南大学 214122)

一、以本之抒万物之像

石涛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出家为僧后,更名原济,自称苦瓜和尚。“苦瓜和尚”,似乎正是他命运的体现,是其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嘲讽。他的命运生在皇家贵族,却乞食人间。在经历历史性的改写之后,因与佛门的不解之缘,使之以禅宗之法,审视自己的人生,并以禅宗之法,比拟绘画之法,使其在绘画理论上有卓深的成就,也正是如此,其画风独树一帜,笔墨恣肆丛横,超凡脱俗,不拘一格,意境苍莽新奇,使其成为绘画中不可多得的骄子。其工诗文,善书画。不局限与某家某派之法,将传统笔墨加以变化,重视师造化,饱揽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石涛以禅学思想所著的《石涛画语录》提出了精辟的具有指导性的艺术见解,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开今”,“我用我法”等通篇贯穿了他对禅的理解和领悟,所以文章中充满了禅的内涵与玄机。全篇共十八章,分别论述了一画,了法,变化,尊受,笔墨,运腕,氤氲,山川,皴法,境界,蹊径,林木草,海涛,四时,远尘,脱俗,兼字,资任。全书书写了绘画中从创作,用笔用墨,以及四时山水的变化等,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可谓是一部有着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极富创造精神的绘画理论著作。而此书也是石涛毕生的写照,是其宽慰自己的一种体现。使其在绘画技法方面以及在其晚生有着比较通透的生活感悟。每一次绘画,石涛都是用在画,使其全身心的投入,绘画是他的一种情感的抒发,使其在绘画上的造诣出凡入胜。

二、以法为师,师之我法

一画论,在《石涛画语录》中至始至终贯穿其中,使之成为整篇文章的重中之重。何为一画,在苦瓜和尚语录中,石涛语录中说,“法于何立?立於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也正是文章的开篇就提出,”一画是立法的原则,并不是一幅画或什么模式形式,感受,而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及明白自己的真心,了解自己本来的真性。这是禅宗悟道之境界,石涛以禅宗之悟来对绘画进行阐释,可见其对绘画理论的悟性。禅法的目的是让世人开悟,即将佛的智慧之光注入众生黑暗的心房之中,因为众生心中常毫无、或极少光明。因此才会跌跌撞撞的前进,因为自己一直被黑暗、无明的业力所牵引,所以才会被感到无尽的烦恼、痛苦。而这些皆是因没有看透,悟得自心乃自性。因此石涛从禅宗的角度告诫世人要明心见性。以明心见性之思想,来对待自己的绘画,使自己不被绘画中的种种法则而固步自封。一切绘画的理论都应不离心法,从根出发,一切从心出发,及心能生万法,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利用他法,使他法为我法所用,为我所化。而非画地为牢,使自己在那个小圈圈里而不停的庸人自扰。故石涛在其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纵情恣欲,不为古人之法而敛手束脚,率性任意,不泥古法,使古法为我法,放纵不羁,苍劲恣肆,脱尽巢臼,自抒胸臆,极富个性。顾石涛在“画语录”中写道“一画之法,乃自我立”。在这句话中我们看到石涛的无法,其以我立法,而“我”在画语录里是其告诫世人,立法者,乃我也,而非神,也非他人,因我用我法,以万法为之我所用。故之万法皆为我法也,为我也,乃自我之法也。世人皆为法之而自扰,总会拘泥于所谓之法,而法也,归根结底乃个人之法也,他人之法,是其自己的法,以己之法,显己之志,成就自己之所为。而我之法,乃自我立,以自己独特的技法,显我别具一格之韵味。使之为我也,为我所用也,亦使之法贯众法也。以先天之法,与后天之法融会贯通,融之我法,以我法之法,师造化也。

三、画像由外,情由心生

话语录中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形天地万物者也”,石涛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即“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以造化为师,中得心源,绘万物之姿,抒自身之意,而匠心独行。因此石涛饱揽名山,采万物入画,标万物为师,由心而悟,验得我法也。以描绘现实中的万事万物,铭心谨记,以心中之情化为万物之景,情景交融,物我两化,最后达到“万趣融其神思。即实现所要表达的意境,意境中起主导位置的是情,以情之所至,然物之所现。以绘画之理,融万物之中,以画表心,以画铭志。即石涛游历大江南北在奇峰怪石中“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悟道。万物皆有意,以万物之意,融入我之心,以万物之情,寥表我之情也。是石涛在绘画中的性情之表现。万物皆有情,而人的情感又是如此的复杂,因此,以万物不同的情思,来表现“我”的内心情感。使绘画中留露出真性情,以真性情,给予众人之情感,使之感悟。众人皆知草木无情,而画者总是用无情的万物给予充满情感的理念。即托物以言志,此种方法在中国的文人绘画中由显突出。以万物之师,述心中之绪,意明而笔透。故石涛在《画语录》中描述了绘画中的假借。以山川之所任,表绘画之所感。并提出不以山川之所缚,不以笔墨之所累,不以古人之所往,以自之所任,体万物之所情,万物皆以我法也。使绘画在“我”之法,传“我”之意。即“画乃人之所有,一画人之未有。夫画贵乎思,思其一,则心有所著而快,所以画则精微之入不可测矣。”

四、情理之万物之

石涛之一画论,禅之所指也。以绘画之论,述本之意。以本之所为,化绘画之所有。成为石涛画语录的真实写照。万事万物皆有本源,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本源,起源,根本,指事物的重要方面。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万物以本源之目,谨记于心,明万物之本源,师之以造化,方可得心源。心源即本心,在禅宗中,悟由性起,即由心源而起。若了心源清净,一切愿足,一切行满,一切皆辩,不受后有。看尽世间所有,唯留真情不变。世间万物皆变化,四时之景皆不同,满目云山,随时而变,而乐意无穷也,以资任万方各得其所。审时度候为之,情之所至也。可知画即诗中意,诗非画里禅。其晚年所绘《云山图》新颖的构图手法,使云山之景,若隐若现般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极具韩旭隐现之妙。其打破了其“三叠式”与“两段式”的构图方法,运用截取法截取中间局部。使山似露非露的掩映其中。使画面虚实结合,意趣无穷。而石涛这幅画作于其晚年时期,其绘画的高峰期,其一生一直不断寻求自我的突破与创新。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其对自己的推陈出新,其看破人生的种种在人生中的“三惑”与“二死”以看破,做到真正的“明心见性”。以己之心化万物之杂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石涛退而求其次,选择处在半山腰的山石进行绘画,形成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体现其阔达的心胸。世间万物皆为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故空为一切的本源,人只有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执念,才能包容万物。空即为无,即万物之本源,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自有其定数,一切皆流,无物永驻,放下就能自在。一切随它去,便是世间自在人。万是万物只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

猜你喜欢
石涛本源山川
山川锦绣,赞以长联
怠速开空调车内噪声的优化
探本源,再生长:基于“一题一课”的生成式专题复习课的探索
清朝画家石涛“北漂”记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山川雨意
何以为家
动豆
朱良志
——石涛研究三著
简析庄子思想中的“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