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非遗保护中心 362100)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唐朝时为中国对外贸易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海外交通贸易发达,刺桐港一跃成为东方第一大港,随着泉州港的繁荣,泉州锡雕技艺逐渐发达,在历史上繁盛一时,并形成了一条专门打制锡器、出售锡制品的打锡商铺一条街“打锡街”。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锡制品逐渐被搪瓷、玻璃塑料制品、钢铁铝合金制品等取代,泉州锡雕技艺逐渐淡出人们记忆。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给泉州锡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机,2009年,泉州锡雕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泉州锡雕的发展迎来春天,但是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仍隐忧重重。
泉州锡雕历史悠久,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据《鲤城区志》卷五记载:“宋元时期,泉州制作各种铜、铁、金、银、锡器的技术已达相当水平。”在泉州中山中路有一条街叫“打锡巷”说明了历史上打锡商铺的繁荣,其中始创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杨氏家族的“连发锡铺”至今保存着明清年代的锡雕模具,见证了泉州锡雕技艺的历史发展。
锡雕制作主要步骤有溶锡、模具铸造、修整焊接、磨光整形、贴金装配等。
熔锡,即把锡锭放进铁锅里,直接放在火炉上面加热,锡锭就化成锡水,加热过程须注意温度和融化时间。
模具铸造,根据锡板厚度和形状,将需要的部件和纹样图案,用石墨、叶腊石、金属、寿山石等材料雕刻成模板;然后将含锡量60%-90%的“点铜”铸造,冷却后即可,铸模过程须注意控制凝固时间。
修整焊接,对铸件的毛刺,要用剪刀、锉刀、刻刀进行修整,锉好角度并进行拉平。再把平直的锡板用木槌敲打出需要的造型;对各成型构件,进行锉、刮、削、走花(雕花)、走字(刻字),部分采用凹雕、线雕、浮雕处理;加工完成的构件,按照图纸拼接而成;用锉刀铇刀进行铇光,继而用木贼草,全叶磨光,在焊缝中用低溶点的合金水银焊接。
磨光整形,在锏板线修齐,再经水磨。锡雕制品经水磨后,色泽银光微带微黄色。
贴金装配,将花雕部分上漆贴金,在素雕部分整花或加刻诗文,花雕部分经过上漆贴金后,形成金银彩色交相辉映,鲜艳夺目。
泉州锡雕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种类齐全。既有古建筑造型、传统的莲礼双拱斗灯、各式宫灯,依照殷周形制的祭祀用具龙灼、灯火台等,也有实用性的茶具、糖果盒等日常用品和纪念品、艺术品等,地方特色鲜明浓郁。
作为泉州传统手工艺的一部分,锡雕在发展中融合本地传统雕刻(石雕、砖雕、泥雕、木雕、刻纸)、油漆、灯艺、铸造等艺术于一体,作品风格华丽大方具有鲜明的闽南风格。
泉州锡雕的良性发展除了靠传承人正确的传承,也离不诸多因素的配合。作为一个走市场的手工技艺,锡雕须经得起市场考验,而市场对于锡雕的接受度,不仅仅取决于锡雕技艺本身,还与整个社会环境对该技艺的熟悉度和认可度有关,可以说,泉州锡雕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泉州锡雕的发展产生冲击。传统民俗日益变化,人们的审美和生活品味不断改变,金属、塑料、玻璃等可替换廉价新材质的出现,机械化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变革,使得锡雕艺术的生存空间受到压缩。新式生活用品的出现,锡制品显得贵而不实用,逐渐被取代。
(二)原材料价格上涨,手工艺制作繁复,资金投入困难制约着泉州锡雕的规模发展。锡雕艺术品以锡为原材料,锡的价格很高,质量好的锡现在一吨要卖到20万元,大大提高了工艺品的成本。再加上纯手工制作的传统锡雕工艺制品工序较多,锡材质本身软、熔点低,制作过程细致缓慢,如第三版本东西塔,传承人杨峰岩和杨峰峪在二代模具基础上进行部份修改,对160幅人物佛像等,重新微雕塑造,和原塔佛像人物造型极为神似,塔身的石沏数及灰缝都准确表示,塔盖的瓦缝及瓦的数量,均按真实制作,合金硬度接近铜,亮度近乎银的光亮,带有铜的音质。历经五年艰苦创作,刻制寿山模具200余付,铸锡片2000余件,逐件经手工整修、磨光焊接。类似于此的纯手工艺术,手工技艺含量高,产量较低,始终无法批量生产。1
(三)从业者老龄化,工艺复杂难学影响泉州锡雕的传承发展。据调查,目前泉州仅剩连发锡铺(杨氏)、南安金山锡雕(王氏)、晋江李氏锡雕的传承人和民间艺人从事锡雕制作,而省级锡雕传承人仅有2个,市级锡雕传承人仅有3个,且大部分年事已高,锡雕艺术的传承面临危机。受流行文化影响,新一代年轻人对泉州锡雕艺术感到陌生,对传统技艺接受困难,在学习中急于求成,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沉淀,泉州锡雕的传承青黄不接。
泉州锡雕的保护,关键在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传统的锡雕工艺与地方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由于工艺的特殊性和经济效益、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现代化工艺流程的冲击,其可持续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振兴传统工艺和加强非遗保护的时代背景下,泉州锡雕可以抓住新的契机,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规划,找到新的发展生机。
锡雕技艺的保护除了技艺本身,即加强传承人群的培养、传统手工技艺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等,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原料、产业、社区等生态环境。泉州锡雕的锡早期依靠进口,随着国内锡加工技术的提高、互联网的普及和交通水平的提高,锡原料的购买途径更为多样,优质材料的选择范围更广,通过泉州锡雕艺人的加工和规模生产,提高附加值,依托泉州港口城市的贸易优势,将产品推向国内外广阔市场。这种通过整合原料采购—锡器制作—推广销售等环节的方式,形成产业链,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泉州锡雕的社会影响力,还有利于构建一个稳定的锡雕大环境,赋予锡雕新的活力。
传统锡雕技艺跟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也会出现一个尴尬的处境,即恪守传统,缺乏创新意识,导致设计出来的产品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实用性不强,在专业领域得到的认可度较低,无法与一些艺术家、设计师的作品相比。其实,在当代社会,手工艺的市场还是很广阔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众对自然环保的生活方式日益推崇,传统手工艺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泉州锡雕在复兴传统工艺时,不仅需要技艺上的精益求精,更需要将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手艺人,更要鼓励多领域的人参与进来,通过积极的交流来寻找突破口。在探究传统锡雕技艺与当代的融合上,传承人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杨氏连发锡铺充分利用泉州地方元素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出老君岩、东西塔、惠安女、老街巷、松菊梅兰、如意、鹤、帆影等图案样式,同时结合香道、茶道、民间信仰等,设计出香插、茶壶、茶盏、茶宠、杯垫、观音、弥勒、摆件、挂饰等产品,2有的创意产品如与德化白瓷制作工艺结合,镶嵌锡饰并绘有地方文化IP的白瓷杯、“河蟹(谐音“和谐”)”茶宠、以观音与佛为主题的对戒、以福船为设计元素的《领航》纪念品等都是该铺的网红产品,而产品的推广和营销上,积极应用“互联网+”模式,多渠道推广,主打泉州元素,同时与国际接轨,比如热播电影《指环王》精灵王子等角色的锡雕产品定制。连发锡铺的一系列产品不仅创意十足,大部分日用化功能凸显,产品结构具有兼容性,设有高端、中端和经济型产品,价格上有阶梯差价,受到不同定位的消费者的欢迎。但传承者的思维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与各方人士交流,才能迸发更精彩的创意火花。3在交流对话中,各种博览会、展览为锡雕艺人们提供了一个宣传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泉州锡雕逐渐成为泉州的一种文化品牌,同时也实现了锡雕的跨领域产业化发展,让锡雕重回日常生活,并走向国际舞台。
泉州锡雕作为闽南文化的一个载体,可以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文化功能,加强其与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泉州的传统民俗节日较多,这些节日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文化特色,将“传统技艺活化石”与节日相结合,培育地方性民俗,一方面传统锡雕可以提升整个节日空间的氛围,让民众可见、可触、可参与,进一步增强民众的地方认同,培养文化自觉的意识,使得传统文化传承与生活相融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宣传展示了传统锡雕丰富的文化内涵、美学特色和技艺特点,为其创造出新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保留其核心内涵,让传统锡雕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技艺层面,更活化成闽南文化在当代的代表和符号象征之一。
泉州锡雕在独特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下形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特定历史时期受到一定挫折,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濒临灭绝,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文化产品市场日益兴盛,传统工艺制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锡雕技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锡雕传承人积极探索在国内外的竞争中,发扬自己的特色,保留自己传统工艺的精华,在形式上创新,融入当代,不仅有利于该技艺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其他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素材和思路。
注释:
1.杨峰岩.杨峰峪.杨曙宏.杨婉红.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锡雕”技艺传承概述[EB/OL].连发锡铺公众号号.http://www.wicherry.com/v/index.php?s=/addon/WeiSite/WeiSite/detail/id/7843/token/gh_ccdc85c7e6fa.html.
2.树红霞. 留住古城泉州的打锡声[EB/OL]. 福建日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8-05/11/content_1105660.htm?div=2.
3.郑俊盛. 再访“连发锡铺” 深入挖掘校企合作新融合[EB/OL].黎明职业大学官网.http://www.lmu.edu.cn/html/838/2018-10-08/content-2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