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坚
促进深度学习的自由课堂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我们需要厘定其基本概念和内涵,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思考。
首先,是了解现有课堂的真实样态。因此,自2016年9月始,我们对学校及联盟内200多位教师的课堂做了调研,发现当下的课堂上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过度:过度规范、过度热闹、过度分科。过度规范,即我们的对策是“有规则的自由”;过度热闹,即我们聚焦思维的“深、广结合”;过度分科,即我们倡导“跨学科的深度融合”。
其次,是寻找关于深度学习的校本理解。我们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寻根,其在认知领域“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分类告诉我们,学习是有“深”“浅”之分的;我们在学习科学领域的深度学习中浸润,“深度學习更强调对知识的深层加工、深度理解及长期保持,善于自主建构且能迁移应用并在真实情景中解决复杂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关于深度学习的校本理解:“是一种基于儿童已有生活经验的问题发现与探究,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创造,是追求有一定思维深度和思维广度的综合性学习过程。”因此,促进深度学习的自由课堂,是学生自由精神与深度学习的和谐统一,是以唤醒儿童学习内需为最终目的,鼓励学生通过多重规则(方法)达成目标与任务,并在学习方式上重视生生之间的协同与合作。
再次,厘清了自由课堂与深度学习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的观点是“让自由课堂走向深度学习”,他认为,深度学习与自由课堂二者结合,可以形成意思相近但各有侧重的两个命题,即“自由的深度学习”和“有深度的自由学习”。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自由课堂是手段,深度学习是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让我们能够重新去思考学习的本质及教育的未来——必须进一步弱化单纯的知识积累型教育,更多开展各种有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更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最后,明确了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促进深度学习的自由课堂需要更多元化的优质课程,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从各学科选出与儿童生活相关联的内容开展学习与研究;促进深度学习的自由课堂需要具有自由精神的教师群体,因此,无论是学前设计,还是学习文化营造,抑或是知识的深度加工和学习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设计和指导;促进深度学习的自由课堂需要进一步优化儿童的学习空间,因此,在重视每一种学习资源的统筹和有目的深层应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关注数字化学习元素的融入和应用;促进深度学习的自由课堂还需要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展示舞台,并进一步弱化教师、家长在儿童成果展示中的“包办”式帮助,使其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一方天地。
概念在逐步清晰,目标也日渐明确,内容正一件件落实,深度学习的自由课堂,在一个个课例研究、一次次跨学科研讨、一场场学生成果展示中渐露端倪。
PS:交稿前,学校的红领巾广播正在播小朋友们自己做的“考试小妙招”专题,有句话入耳又入心(扎心)——“只要掌握了***,考试就没那么可怕了!”我忽然意识到,我们所谓的自由课堂也好,深度学习也罢,其实永远也绕不过“考试”这个坎。换句话说,在我们的研究中,如何破解“见到考试就害怕”这类“不上台面”的大难题,才是真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