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
現代警匪片中,经常会出现炸弹,几乎每次,影片中的关键人物总能在千钧一发时剪断正确的引线,将炸弹拆除,化险为夷。然而,现实中的炸弹真是一剪线就没有危险了吗?答案是“否”!
炸弹是一种填充了爆炸性物质(炸药)的武器,最早在9世纪初由中国人发明并用于军事。到了18世纪,化学作为一门学科迅速发展起来,各种新型炸弹随之不断涌现,最常见的有TNT炸弹、C-4塑胶炸弹、手榴弹等。
TNT炸弹威力很强,又相对安全,所以常被用来填充弹药或进行爆炸作业,可谓“炸药之王”。TNT炸弹一般需要用电雷管引爆,是“二战”以前常用的爆炸武器之一。
2014年2月6日,香港跑马地发现“二战”时期美军投下的炸弹,就是TNT炸弹。这枚炸弹长170厘米,直径约53厘米,重约907千克。危险的是,炸弹的引线依然存在,炸药仍然有效。
“二战”以后,TNT炸弹逐渐被C-4塑胶炸弹替代。C-4塑胶炸弹可被制成各种形状放在需要的位置,而且稳定性非常高,即使用枪击或明火点燃都不会引爆,除非结合引爆剂使用电雷管。一些制作这种炸弹的人还会在其中放入铁钉等金属锐器,增强炸弹威力。
2017年上映的电影《拆弹专家》中,1000千克C-4塑胶炸弹出现在香港红磡隧道,其爆炸威力足以摧毁整条隧道,并对周围建筑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手榴弹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炸弹。犯罪分子通常会拔掉手榴弹的安全针,然后放在人质手中,一旦人质过度紧张没抓牢,落地的手榴弹就会爆炸。
那怎样才能有效解除炸弹的威胁呢?一般来说有3种解决方式:拆除、转移和就地引爆。
在拆弹机器人对现场炸弹类型进行观察,利用自带的X光设备拍摄炸弹,找到炸药、雷管所在的位置,并做出判断后,专业的拆弹组会根据不同类型的炸弹给出一个预估的爆炸范围,最后针对具体情况选择最为妥当的处理方式。不同类型的炸弹,拆除方法也不同。
对于简易的爆炸装置,排爆人员首先会选择用机器人进行拆弹。通过遥控机器人使用自带的高压水炮向炸弹喷射,将炸弹包裹冲散,使其引爆装置失灵。
对于复杂的炸弹装置,如战时的空投炸弹,就需要人工拆除了。排爆人员会先通过电钻钻开炸弹的顶端,取出炸弹雷管,使炸弹失去爆炸能力,随后将炸弹进行转移。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在某地突然挖出几枚炸弹。这一般是在战争期间遗留下来的炸弹,有些是废弃炸弹,有些仍存在爆炸的风险。像这类情况,如果是在人烟稀少的荒郊野外或空旷地,可以选择就地引爆,排除伤害危险。
至于手榴弹,排爆人员只要用胶带缠住受害人的手以防止手榴弹掉落,再把受害人领到开阔地带,轻取手榴弹,扔入由沙包围成的沙包阵中,迅速离开即可。
那么,究竟会不会出现影视剧中经典的“剪线”场景呢?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很少,只有危险物制作非常粗劣、排爆人员很有把握的时候,才会运用拆除引爆装置(引线、雷管等)的排爆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引爆装置,除剪线之外,排爆人员还会使用液氮降温、高压水枪喷射等方式拆除炸弹。
所以说,“剪线”只是排爆的零星一角。不过,剪线拆弹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为了保证安全,还是首选机器人进行排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