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全国各地非法流动加油车、加油黑窝点等所引发的问题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呼吁从源头上消除非法流动加油车和黑窝点等带来的安全隐患、环境风险、税收流失。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石化担负供应主渠道的19个省市仍有非法私建油罐超过1.2万个,流动改装加油车超过1.1万台,黑窝点超过1万个。
站在经济学角度,在缺乏市场信息的交易中,消费者想要货比三家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似乎也没有哪个顾客,会在加油时开车转完3个加油站后再择优加油,因为这种选择成本是顾客无法接受的。由此导致高品质燃料未必比低品质燃料销路好,甚至因为价格原因,低品质燃料很可能销路更好,“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根据安徽省质监局发布的《安徽省质量状况白皮书》,2016年度,全省抽查社会性加油站成品油合格率仅为50.7%,而山东省工商局2017年上半年抽查48组社会加油站成品油样品,不合格13组,不合格率超过40.6%。央视3·15晚会曾曝光山东地炼生产劣质油品—“调和汽油”,这些劣质油品就是用石脑油、抗爆剂,以及其他一些化工原料与添加剂甲缩醛进行简单混合获得的,价格比正规油品便宜30%以上,销量可观。甲缩醛是一种无色易挥发可燃液体,是现行车用汽油国家标准中不得添加的有害物质。但由于甲缩醛不在检测范围之内,因而“调和汽油”一路绿灯进入加油站,直接加到消费者车里。市场上93号汽油每吨售价5500元时,“调和汽油”每吨售价不超过3500元。这样的调合油120摄氏度以后汽油馏分很少,辛烷值低,很难达到燃烧的最低要求。造成发动机动力下降不说,甲缩醛弥散在空气中,对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负面作用非常明显。
与这种成本的“调和汽油”竞争,结局显而易见。更关键的是,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却要所有人承担。
油品质量优劣的博弈,在一个不对等的市场交易环境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哈丁那篇《公共草地的悲剧》:上世纪60年代美国英格兰地区,几乎每个城镇都有一块公共草地,但那儿的草却总也长不好。哈丁通过观察发现,草地附近的居民,都喜欢在草地上放羊。私人的羊,吃着公共的草,卖羊的收入揣进个人腰包,草地退化带来的损失却由全镇纳税人平均负担。放羊越多,得到的便宜越大,大家都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就拼命地利用草地放羊,争取在草地彻底完蛋之前多捞一点。哈丁借用这个例子,分析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可是在油品市场领域,这个例子同样很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