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配合性”宣传报道路径研究

2019-01-28 11:42:05李龙杰
中国传媒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宣传报道事物受众

文/李龙杰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作为记者,围绕党和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侧重点、侧重面,作好相应的配合性宣传,毋庸置疑。但问题是:怎样去理解,怎样去配合?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一律照本宣科,照搬照转,或人云亦云;为紧跟眼前“一阵风”,为强调一项工作的重要而“一窝蜂”;这样的配合,既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往往引起受众的不信任情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负面效应。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配合性宣传报道的质量呢?笔者认为有以下路径可供广大电视从业者借鉴参考:

1.遵循新闻报道规律

配合性宣传,可分为直接配合和间接配合两种。直接配合,即与近期或近日内具体的特定新闻或宣传中心相配合,直接起到被补充、解释、阐发等作用,时效性要求较强;间接配合,即与相当长一段时间或一个时期的宣传中心相配合,间接地起着深化、加强的作用,不一定非围绕具体的、特定的新闻进行不可,时效性要求较弱,对稿件的要求也不十分紧迫。不论是直接配合,还是间接配合,都应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

1.1 要提炼好报道主题

做配合性宣传报道之前,采编者要先选准主题,即明白报道的目的和主旨。实践中发现,凡是失败的“配合性”报道,大多是主题不集中。

1.2 依据事实进行报道

在做配合性宣传报道时,采编者要切实把握好两条:一是对新闻原体不容扭曲,也不容作伪;二是对所报道的客体既要做到局部真实,又要做到整体真实。那种为配合而粗制滥造、生编硬造的浮夸新闻,表里不一、内容和形式不一致的片面性的报道,都是失败与于未依据新闻事实进行报道。

1.3 突出新闻的电视特性

配合性电视宣传报道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其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形式都必须突出电视新闻的特性,要用新闻手段、新闻形式进行采编。特别是没有新闻价值的会议,主题缺乏策划创意、内容华而不实,拍摄画面生硬,后期制作粗糙,临时应付的配合性新闻,由于缺乏前瞻性,宣传效果更不会好。

1.3.1 用画面“说话”

电视使用画面“说话”,拍摄者在选取图像素材时应首先考虑节目画面与受众的共鸣点,要用令大众感兴趣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画面“说话”,由此组织选取图像,并坚持做到“画面为主,解说、音乐为辅”的编辑原则,从而揭示新闻主题,表达见解,达到宣传意图。因此,从新闻报道需求出发,力图用最恰当、最精美的画面揭示主题,是电视报道成功的重要路径。

1.3.2 用好电视的“现场性”

现场采访能有效的揭示新闻人物的思想境界和认知水平,使报道变的生动、鲜活、更具表现力,与观众更贴近。现场采访并非用的越多越好,应该是宜短不宜长,宜精不宜粗。现场采访过长过滥,就成了流水账,容易使观众乏味,失去报道的吸引力和观众把握中心内容的兴奋点。而以纪实性为基本描述手法的电视纪录片,对现场拍摄采访内容即时即情即景“原生态”呈现给观众,报道内容客观真实,宣传效果会更加理想。

1.3 选择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

报道中重复有关的文件,做点解释性的发挥,或进行一般的议论,既没有提神的“药性”,也没有实际的功效,这样的配合性宣传是失败的,只能使受众“敬而远之”。一个新闻事件会有多个报道角度,记者能否成功找到蕴含其中的新闻价值,更准确、生动、形象的表现这些价值,是对记者水平的最好检验。为更好地选取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笔者认为要把握好“新、热、深、红”四个字。

新,即符合当前形势需要和政策宣传需要,对实际工作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的新鲜人物和新鲜事件。这类新闻题材能推动我党最新方针政策和决议的贯彻落实,对实际工作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的新鲜人物和新鲜事件,新闻价值高,宣传效应好,也是记者选取题材和报道角度的首选。

热,即引起民众广泛关注、事关民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在做这类新闻时,我们一定要本着“唱响主旋律”“帮忙不添乱”的原则,从服从服务于大局的角度出发,发挥正确與论导向的作用,解答民众的疑问,消除民众的误解,帮助群众正确看待理解各种新闻热点问题。

深,即启迪民众、事件有现实指导意义。有些新闻素材看似表面平淡无奇,内里却蕴藏着深层次的“价值”,一些看似自然普通的事件,背后却有必然的因与果。

红,即弘扬美德、倡树文明新风的典型事件。那些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清正廉洁、爱岗敬业的先进人物;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文明新风、树立社会正气的典型事件,都有很高的新闻价值,都应该是记者报道的重点。[1]

2.切忌刮风做表面文章

配合性宣传要避免刮风,避免盲目性,避免做表面文章。不立足于实际,为紧跟上级新精神,为强调一个事物的重要连篇累牍地做表面文章,这样的配合性宣传报道,往往热得急冷得快。特别是涉及到事关全局的一些具有战略性的长远规划,重大决策,比如国家“五年计划”、“十年规划”,我们宣传报道不是热上一阵子就能奏效的,而是要常流水,不断线、不间断地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报道新经验,在求准、求实、求稳、求新、求深上下工夫,才能见成效。

很显然,要使配合性宣传报道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必须做到适量适度,从新闻原体引发,“度”是客观存在的界定,反映质和量的统一。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既关系到政策“质”的规定性,也关系到政策“量”的规定性。新闻报道要受政策的质和政策规定范围、程度所允许的量的制约。有的记者在做配合性宣传报道或评价某一事物时,往往一下子把报道的调子定位过高,究其原因,就是没处理好量变与质变关系。实践证明,宣传报道上的大起大落,忽冷忽热,在热点问题上的过分渲染、加温,往往导致新闻舆论导向的基调失衡,不仅会使传播受阻,还会引起受众的逆反心理和负效应。因此,我们在做搞配合性宣传报道时,一定要从事物变化中把握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认清事物质的规定性,做到适量适度。

为了避免配合性宣传报道中只重视形式色彩的出现,记者应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在做搞配合性宣传报道时要多一点辩证法,把对党的领导机关和人民很好地统一起来,宣传党的领导和宣传群众辩证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寻找事物的特殊性,谨防片面性和一刀切。有些配合性宣传报道,之所以给人以肤浅、重复、无新意之感,主要是对事物的特殊性缺乏深入研究。我们要找到事物的特殊性,就要注意事物的产生,存在及其与周围事物的关联性,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这就要求记者转变采访作风,到群众中去,到生产生活一线去淘金,挖掘宝藏。只有这样,采制的报道才能求得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理论、政策、实际的统一,取得好的宣传效益。

3.努力提高宣传艺术

配合性宣传不能停留于“应景性”“印证性”“说教性”的报道水平,而是要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寓宣传教育于接受性之中,使广播电视的权威性、思想性、战斗性与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融合统一,达到强化广播电视优势的作用,又能激起受众的收视欲望。为此,记者在采制配合性宣传报道时,要提高传播艺术,把直露式改为启迪式,注入式改为寓理式,说教式改为交流式。比如对会议的报道,要打破以往那种不是“你指出”,就是“他强调、他总结”的公式化的旧格调,应选择有新闻价值、有宣传价值的新问题、新思想、新思路、新信息、新措施,浓墨重彩的加以报道,并适当增加现场感。

3.1 报道艺术求突破

配合性宣传报道要突破以往固有的宣传形式,跳出论证思维的框框,在哲学思维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只有掌握了系统型思维,变直线型思维为发散型思维、动态型思维,才能在配合性宣传报道中如实地再现事物的整体,揭示事物的本质,才能把人看成、写成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温度、有感情的人,把事物看成、写成活生生的事,从而增强报道的艺术性、可视性、可信性。

3.2 报道角度力求新颖别致

配合性报道要找准拟报道客体的闪光点或诸种矛盾的集结点,选择最佳的报道角度。有些配合性宣传报道,往往从单纯的工作角度、业务角度出发,令受众观而生倦,其症结就是因为与群众、与实践拉开了距离。

3.3 报道内容要求新求深

配合性报道内容要刻意求新、求深,有品位、有可视性,无论是反映成就、传播经验、报道政策思想、探讨问题,还是提出批评、提出建议的,都应是现实生活的“急救篇”“启迪篇”“实用篇”。这就要求记者在做配合性宣传报道时,要着眼于宏观、贴近现实,触及矛盾,在深度思考上下一番工夫。对所要报道的客体内容和事实要集中,含量不宜过大,把力气用在解决主要矛盾上。这就像麝香之于全鹿,牛黄之于全牛那样,要奉献给受众的是麝香不是全鹿,是牛黄而不是全牛。

结语

总之,在媒体融合新背景下,要做好 “配合性”宣传报道,新闻实践中,记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采访一线,抓“活鱼”,寻“真情”,悟“感触”,求“共鸣”,与时俱进,创新采编思路和技巧,提升报道水平和质量,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生命力强的优秀新闻作品,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时代使命任务。[2]

猜你喜欢
宣传报道事物受众
美好的事物
文苑(2020年8期)2020-11-22 08:18:12
精准扶贫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
新闻传播(2018年15期)2018-09-18 03:20:00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奇妙事物用心看
快乐语文(2017年12期)2017-05-09 22:07:40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
传媒评论(2017年10期)2017-03-01 07:43:19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36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