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峰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是我国媒体行业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其中,新媒体的诞生和繁荣是这一转变的重要助推剂,而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的技能和素质提升则是实现这项转变的充分必要条件。微博以及各类主流媒体微博账号的公开运营,各类新闻信息通过微博以及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进一步印证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也让传统媒体编辑记者产生了一定的危机感。融媒体时代需要传统媒体积极推进媒体矩阵的建设,而传统媒体矩阵建设有赖于编辑记者技能和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曾经伴随着人们走过很长的历史,如今,其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时代的变化和产生的新需要难以得到满足,也必然需要变革和转型。传统媒体在当今时代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传统媒体相对于新媒体的报道,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以报纸为例,其分为早报、晚报等不同类型,但是对于新闻的报道通常是出现在第二天的报纸上。这是因为报纸新闻报道的采编程序相对比较复杂,不仅需要编辑记者进行调查,然后撰写新闻稿件,逐字逐句检查错别字和病句,还需要总编辑审核新闻稿件,最终与其他新闻稿件做好排版,然后送到印刷厂印刷。这较为复杂的新闻稿件编辑发布过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导致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时效性差。在融媒体时代,人们可能已经在报纸发行的前一天通过网络了解了新闻的梗概,人们不愿意再花钱去阅读“昨天的”“已经知道结果”的新闻。
传统媒体受众固化是融媒体时代的不争事实,当前,看报纸的人群年龄大多在60~70岁,看电视的人群年龄在45岁以上。但是,当今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30岁左右的年轻人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和主力军,也是消费的主流群体。传统媒体的受众固化,主要还是源于无法吸引年轻人的关注。无论是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受众定位还是新闻编排计划等,都没有立足于年轻人群的现实媒体需要,难以在快节奏的信息传播过程中让年轻人驻足,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传统媒体的没落。
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版面限制等,也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报纸新闻报道中,由于一份报纸需要报道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省新闻以及当地新闻,以《运城日报》为例,其中还需要设置广告版面,这对于版面设置的要求极高。如何将这么多的新闻内容放置在一份报纸上呢?为了保证经济效益,该有的广告版面不能裁去,所以只能限制新闻的报道版面。在有限的版面撰写新闻稿件,这就要求编辑记者要用最为精练的语言将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说清楚,如果在稿件撰写过程中抓不住重点,就会导致新闻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闻报道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进一步削弱了传统媒体的发展。
新闻报道形式缺乏新意是其不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融媒体时代,年轻群体更倾向于碎片化阅读,很难再有人会花一个早晨来认真阅读报纸。新闻报道的形式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导致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逐渐丧失媒体受众。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主要依托互联网经济发展以及网络速度的提升,新媒体平台等是融媒体时代的显著标志。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展现出很多新特点。
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极大地增强。通常是一件新闻事件的发展可以在短短三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在微博、微信以及新闻APP发布,能够让人们利用手机客户端或者其他电子产品客户端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同时,对于新闻后续的跟进等也彰显了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例如,在重大地质灾害或者是台风灾害发生时,现场记者会第一时间发回报道,也能够极为迅速地在社交网络上发布最新消息,起到牵动媒体受众的心的新闻报道效果。2019年的“利奇马”台风的报道,便是通过网络等多个媒体平台进行的实时报道,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资讯服务,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新闻报道的需求。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的新闻形式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无论是微博上的“梨视频”,还是新闻软件上的小视频,都能够让年轻人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了解一个新闻的来龙去脉,而且一个新闻的报道还可以拆解成不同的短视频,在报道上具有继起性和连续性。这能够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习惯于碎片化阅读的年轻人即使是在等公交车或者地铁的间隙也能够随时随地了解新闻,这无疑迎合了年轻人的新闻需求。
融媒体时代,网络成为新闻信息的重要载体。在网络世界,信息的传播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垄断和不平等,新闻记者不再是新闻真相的唯一知情者,普通人也能够记录新闻事件,然后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对于网络发布的新闻事件,网民们还可以实时评价甚至是提供新闻线索等。融媒体时代,信息交互性和受众的反馈逐渐增强,这对新闻背后的真实性和新闻的采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新闻报道受到更广范围的群众监督。
融媒体时代,人们更为看重新闻真相,并能够对这一“真相”的真实性进行进一步求证。因此,传统媒体编辑记者需要牢“脚力”要求,深入新闻第一现场,做新闻事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在新闻采编过程中,编辑记者的稿件撰写需要真实的新闻体验,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浏览网络新闻,随机选择一个就可以的。深入新闻第一现场,要求编辑记者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将记录和传播新闻事实作为使命和责任。只有拥有真实感受的新闻事实才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才能够在社会上产生舆论影响力和引导力。柴静是著名记者,她的《看见》就真实记录了作为记者深入新闻第一现场的经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发回了“非典”等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用新闻记录下了中国历史。融媒体时代,培养记者的技能和素质就需要树立深入新闻第一现场的意识,身体力行地展开新闻事实传递。
融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指数化增加以及重大新闻事件的迅速传播,新闻接受渠道的便利化等都让人们对新闻后续进展等产生了好奇和浓厚兴趣,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探求新闻真相。这就要求传统媒体编辑记者需要做好追踪报道和系列报道,满足受众的探求需求。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较少发布新闻追踪报道或者后续报道,但是,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记者需要转变观念和工作方法,对于自己所负责的新闻加强关注。面对这一系列的疑惑和探求,编辑记者应该做好系列报道和追踪报道计划,与新闻当事人保持联系,提升自身语言组织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够用较为委婉的语言帮助群众探求到新闻真相。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记者,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新闻统筹技能和人际沟通技能,需要树立系列报道和追踪报道意识,尊重并重视媒体受众的新闻需求。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让人们沉浸在诸多信息中,但是,其中的很多信息是没有价值的。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的任务是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用或者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媒体矩阵发布给大众。因此,融媒体时代,要求编辑记者增强新闻敏感度,能够及时捕捉到新闻讯息。在新闻采编过程中,要求编辑记者提升眼力和新闻敏感性,从自身新闻编辑经验和从业经验出发,及时捕捉到网络上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展开现场新闻采访等,撰写出具有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的新闻报道。这样一来,也能够彰显传统媒体编辑记者的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也有助于提升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记者应该提升多方位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走出单一的信息获取渠道。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让人人都有机会成为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和传播者,编辑记者除了关注网络信息,接收呼叫中心提供的新闻线索之外,还需要从多角度了解新闻信息和真相,能够从新闻评论以及新闻当事人周边人员等获取信息,并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整合。这就要求编辑记者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在获取到新闻事件线索之后,不能过于听信新闻当事人的一面之词,而是应该树立辩证思维,主动从侧面或者多方位了解新闻事实真相,为媒体受众提供多个新闻视角。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反转新闻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也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编辑记者以及传统媒体的信任度。
融媒体时代,很多传统媒体顺应时代发展特点,积极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推进媒体矩阵建设。在媒体矩阵下,编辑记者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不同媒体平台上受众的需求,并从受众需求和受众定位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新闻编辑和形式变化。《运城晚报》是我国较早进行融媒体改革的传统媒体,其分别设置了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开发了运城新闻网APP,与原有的《运城晚报》等传统媒体一同构建起媒体矩阵。在这样的融媒体环境下,要求编辑记者主动提升脑力和笔力,能够灵活编辑新闻形式,提升自身的全媒体编辑能力。例如,在微信公众号的新闻编辑过程中,其所面对的受众层面较多,但是大家的共同特点是不愿意在微信公众号上阅读大篇幅的文字,那么,像《人民日报》那样的图像或者图表编辑形式就更为直观,也能够迎合受众需求。因此,编辑记者在编辑公众号文章时,就应该提升EXCEL图像整合能力和PS图像编辑能力等,尽可能地用图表来说明事实性新闻,例如山西省2018年经济数据统计等。在微博平台上,其面对的是年轻人,中规中矩的严肃话语和长篇大论的文字并不能引起年轻人的关注,因此,编辑记者需要顺应微博环境特点,引入短视频新闻编辑形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编辑记者协同视频制作部门,做好视频的编辑和剪辑等。在运城新闻网上,大多是商业人士或者专业人士等受众,其更注重新闻的系统性,因此,编辑记者要做好新闻归类和新闻的专业性。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笔力和脑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记者在融媒体时代下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
好的新闻应该是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地指出事件的本质问题。但是受当前娱乐新闻环境的影响,新闻报道的力度大为减弱,甚至变成了不痛不痒的隔靴挠痒,无法发挥新闻的引导力、影响力以及公信力。长期的新闻编辑撰写很容易让记者陷入程式化的语言中,导致新闻报道的内容空洞乏味,缺乏有效的舆论导向。为此,融媒体时代,要求传统媒体编辑记者要加强文学修养,提升自身文学编辑能力,继而提升新闻报道的力度。传统媒体可以组织编辑记者采取读书会或者讨论会等形式,增强对欧洲现实主义以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研究,增强编辑记者的笔力。还可以通过稿件互评等方式让编辑记者发现自身的不足,最为关键的是让编辑记者沉下心来,用犀利的笔触撰写新闻报道,尤其是重大的新闻事件,给予社会以强烈震撼。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催生物,是媒体行业更新换代的必然结果。文中指出,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已然出现信息时效性不足、受众和新闻形式固化等问题,也指出融媒体时代更为契合青年人的媒体需求,短视频等形式也大受关注和青睐。传统媒体编辑记者作为传统媒体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在融媒体时代应该积极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为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遵循“四力”要求,传统媒体编辑记者不仅要深入一线,做好追踪报道和系列报道,还需要提升新闻编辑的深度、广度和力度,发挥新闻针砭时弊的社会作用。编辑记者是新闻真相的重要传递者,新闻具有极强的社会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新闻的撰写和传播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生活都十分重要,提升编辑记者的能力和素质也是融媒体时代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