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医骨伤

2019-01-28 10:01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作用力孔镜骨性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分析

黄克伦,滕红林,朱旻宇,等

摘要:目的:分析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探讨如何避免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采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2例132个椎间盘,其中男85例,女47例,平均年龄42.9岁。病变节段包括L3,4突出6例,L4,5突出68例,L5S1突出58例,均为单间隙突出。所有患者有明显的神经根性症状,包括神经支配区疼痛、麻木、无力等。病程1~79个月,平均10个月。132例患者均通过详询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活动明确诊断。术后1、3、6、12、24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及分析术中、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各类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术中并发症,(1)硬膜撕裂 1例。术中发现突出髓核与硬膜粘连明显,在摘除髓核时撕裂部分硬膜。发现后立即停止操作,旷置粘连的髓核,术中患者未出现特殊不适。将周围髓核摘除、神经根完全减压,严密缝合创口。术后创口未出现肿胀、脑脊液漏等情况。(2)手术失败,直接改为开放手术2例。第1例患者由于椎间孔明显狭窄,建立通道、椎间孔成形术时患者疼痛剧烈,改为开放手术。第2例患者由于术中发现神经根周围粘连,术中减压困难,改为开放手术。2例患者最后均通过后路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获得良好疗效。(3)高脑脊液压2例。主要表现为头及颈部疼痛,予降低水压等措施处理后好转。术后并发症:(1)术后髓核残留3例。表现为术后患者疼痛仅部分缓解、完全无缓解甚至加重。影像学证实仍有部分髓核残留。3例均予保守治疗,后无效,最后通过后路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获得缓解。(2)术后复发2例。1例术后2个月复发,另1例术后3个月复发,均通过小切口椎板开窗手术获得缓解。(3)术后神经根性痛觉过敏3例。多表现为一过性的下肢放射疼痛麻木,复查腰椎MRI未见明显腰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压迫。其中2例经止痛、营养神经药物及物理治疗后好转,另1例保守治疗2周后,强烈要求手术探查,予椎板开窗探查,未见明显突出,继续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4)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既往有“心脏病”病史,未正规诊治,相关科室会诊后,予保守治疗,最后好转。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学习曲线陡峭,初学者在开始椎间孔镜手术前,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手术经验,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在熟悉解剖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可靠的。

来源出版物:中国骨伤, 2017, 30(2): 121-124

入选年份:2017

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的稳定性研究

冯敏山,朱立国,王尚全,等

摘要:目的:评价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方法:应用本团队研制的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对 10位临床应用旋提手法至少 5年且熟练掌握手法操作要领的医师进行操作考核。每名医师在正常体重指数模拟状态下进行5次旋提手法操作,分别记录为G1、G2、G3、G4、G5,对考核过程中的6项核心指标(预牵引力、提扳力、最大作用力、提扳时间、旋转幅度和俯仰幅度)进行数据采集。比较 10名医师 5次操作(G1、G2、G3、G4、G5)中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差异,并对每名医师5次操作各项指标的合格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价该机器人的稳定性。采用 SPSS18.0统计软件对 10名医师在 5次操作下各项指标的合格率进行比较,通过X2检验,对比各项指标合格率。对5次旋提手法操作测试结果中的提扳力、最大作用力、旋转幅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0位医师在G1、G2操作中存在不合格指标,以提扳力、最大作用力、旋转幅度为著,经卡方检验,P值分别为0.074、0.264、0.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3次操作开始未再出现不合格指标。G1操作时提扳力(8.64±2.79)kg,最大作用力(21.32±3.12)kg,旋转幅度(2.03±2.54)°;G2操作时提扳力(9.90±3.21)kg,最大作用力(22.28±2.99)kg,旋转幅度(1.71±1.31)°;G3操作时提扳力(10.21±1.62)kg,最大作用力(23.12±1.65)kg,旋转幅度(0.89±1.06)°;G4操作时提扳力(11.25±2.15)kg,最大作用力(23.93±2.08)kg,旋转幅度(1.29±0.81)°;G5操作时提扳力(11.63±1.00)kg,最大作用力(24.17±2.00)kg,旋转幅度(1.27±0.87)°。对10位操作者的5次操作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提扳力方面,G4、G5与G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6);最大作用力方面,G4、G5与G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12);其余各项指标两两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作为考核工具能稳定有效地评价术者施行旋提手法操作的优劣,可以将旋提手法的核心指标进行客观量化,有望建立新的手法教学和考核模式。

来源出版物:中国骨伤, 2017, 30(3): 241-246

入选年份:2017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基础研究进展

翟云,高根德,徐守宇

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尚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和治疗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关节基质崩解、软骨细胞的明显减少为主要特性,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具有遗传倾向,病变涉及到滑膜、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等各部位,研究工作曾一度陷入困境。近年来,随着治疗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分子生物学等相应学科技术的进步,国内外再次掀起了骨性关节炎基础研究的热潮。本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些基础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首先,通过建立相关的动物模型来探索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包括人工诱发和动物自发2种方法。其次,从基因、细胞因子、免疫因素、基质蛋白酶等方面阐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已有较多候选基因被视作骨关节炎的易感基因,研究骨关节炎的易感基因不仅有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也可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在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各细胞因子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的,细胞因子对骨关节炎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还需要深入研究。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也有自身免疫性反应参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于基质蛋白酶的研究以丝氨酸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为主,其中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总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包括细胞移植与组织工程、基因疗法、注射疗法、物理因子疗法。各种治疗方法在动物实验上都有尝试,一些疗法也显示出明显的疗效和优越性,但由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因此对其治疗仍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尚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和治疗骨性关节炎。随着治疗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特别是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等方法的引入,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可改变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现状。

来源出版物:中国骨伤, 2012, 25(1): 83-87

入选年份:2017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王攀峰,付青格,刘欣伟,等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对进行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25例,A组)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8例,B组)治疗的53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39.4±9.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4±1.8)d;骨折Sander分型,II型8例,III型15例,IV型2例。B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38.6±10.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2±2.1)d;骨折Sander分型,II型10例,III型14例,IV型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资料,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5个月,平均20.4个月。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A组(58.43±15.25)min,(10.3±7.2)mL;B 组(85.62±11.15)min,(100.3±1.6)mL;A 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小于B组。A组无骨折不愈合、感染及皮肤坏死病例,并发创伤性距下关节炎1例。B组3例出现局部皮肤坏死,1例骨折部位应用人工骨患者4个月未愈合;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无深部感染发生。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差异。术后功能恢复A组优8例,良12例,一般和差5例;B组优10例,良14例,一般和差4例;两组术后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且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局部皮肤并发症上,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来源出版物:中国骨伤, 2012, 25(2): 92-96

入选年份:2017

猜你喜欢
作用力孔镜骨性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高考中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物质性质的考查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考点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