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宇 郭万山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历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表明,宏观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和复杂,学界需要不断调整其理论和模型去解释新的经济现实,以对风险进行更为有效的监测和防范。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已表明传统金融风险理论与模型的失效,而我国尚未建立起金融风险测度与防范的系统性机制。经济学者宫晓琳教授的《量化分析中国宏观金融风险及其演变机制》(商务印书馆2018年10月出版)一书,力图在我国宏观金融系统性风险测度与防范机制领域有所开拓,量化分析了我国金融风险及其演变机制,对于建立我国风险防范和危机预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量化研究的有益实践。量化研究的典型特征是用数字取代文字说话。相较于质性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更加强调程序和方法的科学性。随着现代经济制度的完善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的增强,量化研究对经济现实的阐释力以及预测的有效性越来越强。本书是量化研究方法在我国宏观金融系统性风险监测与防范机制领域的有益实践,具有典范性意义。首先,该书以我国宏观金融分析研究为指向,经过广泛收集和审慎处理,首度汇编了可用于该领域的数据库。其次,该书通过对数据的严密分析,构建出一个适用于我国宏观金融分析的有效框架。如果说数据是语词,那么框架或模式则是数字的语法,通过这套语法可对我国宏观金融发展趋势进行有效预测。最后,该研究在参数的厘定和指标的选取方面也具有示范意义,经济现实中的数据是海量而复杂的,应该如何取得有效数据是经济学研究的一大难题。
宏观金融风险非线性演化机制的精确诠释。基于审慎周详的量化分析以及网络模型的运用,该书首度全面、精确地诠释了宏观金融风险的非线性演化机制和危机爆发的非线性特性。传统的金融风险评估往往着眼于对系统内某单个薄弱环节或风险因素的研究,而该书采取了网络模型这一更为系统的研究视角,将整个经济或金融系统视为一个由各实体相互链接而成的网络模型,进而揭示出宏观金融风险的非线性演化机制。所谓非线性演化机制即宏观金融系统中的风险演变通常呈现出“常态下的逐渐积累与危机时期的突然爆发”这一特征。危机爆发的过程是复杂的,绝非风险的积累和爆发那么简单。因为就常理而言,有些局部性的负面情况根本无法迅速导致系统性的危机爆发。该书的一大贡献就在于运用网络模型,结合中国的数据状况,精确而全面地解释了这一看似奇怪的风险传播现象。
风险监控和危机防范政策制定的理论与实证支持。对宏观金融风险及其演化机制的研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防范,而这必须落实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设计上。该书在这一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该书通过对我国金融风险的量化分析,利用未定权益分析法,制定了各经济机构和部门的风险财务报表,对我国金融风险进行了有效的量化处理,为我国金融风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实证支持。其次,该书通过对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非线性演变机制,即系统内各部门风险传染的非线性特征的揭示,为风险监控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着眼点,有助于审慎监管政策的定量化设计。最后,该书采用网络模式对系统内各链接点进行了分因子式分析,测定了风险联动传染的轨迹和速度。为增强我国金融的抗冲击能力、抵制宏观金融风险的不良演变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上的启示和实施上的依据。与此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制定有效的政策以提升系统危机预警体系的灵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