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视阈下移动有声阅读发展与思考

2019-01-28 00:55□文│金
中国出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赋权女性主义话语

□文│金 叶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强调“我国成年国民和未成年人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移动有声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1]尤其是随着大量专业演播者、阅读者、讲述者的加入,有质感的声音和多元的表达形式对于经典作品的“再度创作”和流行内容的“再次赋能”,使得有声阅读的内容生态日趋完善。

一、女性移动有声阅读的兴起

目前国内较受欢迎的有声阅读平台可以分为三大类:综合性的音频平台,例如有声行业占有率较高的喜马拉雅FM、蜻蜓FM、企鹅FM和荔枝FM等;以提供多系列多种类的有声书为标识的平台,例如懒人听书、酷我听书等;以声音知识产权(IP)的微信语音推送为主的平台,例如“得到”“凯叔讲故事”“为你读诗”等。

值得关注的是,以女性为目标用户的内容制作体系逐渐形成。例如,蜻蜓FM中以“女性”为独立分类,包含了职场、时尚、婚姻等内容,受欢迎书籍达到了4000多万的收听次数。在懒人听书“2018年度声咖评选”中,书籍人气主播的前三甲都是大IP演播者,排名第三的即为一名女主播——薄荷柠檬你。[2]此外,不少女性媒体人或华丽转身,或积极延伸,进入了自媒体领域,输出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有声阅读作品和平台,例如央视原主持人敬一丹发起的同名公众号“敬一丹”;由著名媒体人陈文茜创办的“陈文茜”,专门设立了“文茜书籍”的子栏目;央视主持人宸冰创办的以分享阅读文化等内容为核心的自媒体公众号“宸冰读书”,设置的“读书声”“领读空间”等内容和表达形式,都具有鲜明的女性色彩,为女性话语的表达提供了新的场域。

二、女性移动有声阅读的研究现状

在学界,目前对于有声阅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从出版学的视角分析中国有声阅读发展宏观层面的现状、困境和对策,例如蔡翔、王睿的《从国民听书率看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发展趋势》;二是关注用户端的研究,例如叶阳、王涵的《有声阅读平台用户内容付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三是采用了听觉文化、阅读史等研究理论和方法,例如赵丽华的《从朗读到有声阅读:阅读史视野中的“听书”》。遗憾的是,从社会性别(gender)角度来观察中国移动有声阅读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尤其是女性视角的凸显,少之又少。

因此,本文致力于弥补这一研究切入点的缺失,引入女性主义话语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探究目前移动有声阅读内容生态圈中的女性移动有声阅读,归纳其现状和特点,梳理其存在的问题,揭示其发展潜力,以期回归阅读本质,实现移动有声阅读的丰富多面性。

三、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移动有声阅读研究理论框架

女性主义话语分析作为近年来国际领域中逐渐受关注的研究方法和框架,对于本文研究的深入,具有现实意义。

1.话语研究范畴和方法的多样性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即权力。[3]英国当代著名话语分析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则将话语与社会现实、社会关系之间进行了紧密的关联。他认为,话语是三维立体式的概念,是包含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集合体,能够反映及建构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4]

诺曼·费尔克拉夫的研究不仅为当代的话语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支撑,也贡献了不少切实可行的研究路径和切入点。其中,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也将在本文中得到应用。所谓模态,是指交流的媒介和途径,包含了语言、图像、颜色、音乐、色彩等多重符号系统。[5]因此,多模态的话语实践即是指综合运用这些多元符号系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感官来进行交流互动的形式。

2.女性主义话语分析的适用性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女性主义,是从荷兰学者凡·祖伦的著作《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开始,被明确地运用到媒介研究中。女性主义学者米歇尔·拉泽尔在福柯的话语与权力的后结构主义研究框架中,辩证地结合了诺曼·费尔克拉夫的批判性话语分析,提出了“女性主义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拉泽尔认为,在媒介化社会中,女性主义话语分析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女性主义政治理念”,去剖析众多社会实践中性别“更复杂化、压迫性的本质”。[6]因此,其分析架构就是多模态的,包括了对于字词、句子、表达方式、图像、声音等,以及话语间的互动等的解读,以揭示意义是如何通过这些多重符号系统,在文本中形成,以及性别政治中,社会设想和权力关系是如何通过话语生产、协商和被挑战的。[7]这些理念和方法恰恰适用于探析目前不断增长的女性移动有声阅读市场。

四、女性移动有声阅读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女性群体对于文化需求的提升和消费能力的增强,移动有声阅读市场日益细分化的趋势已经显现,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面向女性受众的阅读作品层出不穷,却也呈现出了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盲目跟风、性别意识淡薄、商业气息浓重等问题。

1.“被赋权”意识遮蔽下的内容单一性

目前国内几大主流平台上的女性有声阅读作品中最受力推和欢迎的作品内容有其特定的三个类型:人生励志、职场修炼、情感解惑。第一种类型大多是对历史上、国内外的成功女性的个人传记的阅读和再创作。例如《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蜻蜓FM)、《武则天》(酷我听书)、《宋美龄传》(喜马拉雅FM),等等。第二种类型的阅读作品聚焦女性职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惑,以专家的姿态出现,以期提供解决良方。例如《心机宝典》(企鹅FM)、《财富圣经》(酷我听书),等等。第三种类型的阅读作品数量最多,涵盖面最广,涉及当代女性关注的众多热点话题。例如直接观照男女两性关系的《男人说明书》(懒人听书)、《男神攻略》(懒人听书)、《婚姻经营必读的十本书》(蜻蜓FM),或者为了情感美满,而着眼于改造自我的《极品女人秘籍》(喜马拉雅FM)、《幸福谋方》(荔枝FM),等等。

与云浮人普遍的鹰鼻深目不同,中州人的五官更加圆润一些,皮肤也更加白皙,初见之下觉得怪怪的,但细细打量,便会觉得十分耐看,带着一种温和的美感。

在现代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状态的背景下,“平等和解放似乎早已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8]在媒介化社会中,当代新女性对自己的命运拥有了主导权,这是一个女性“被赋权”(empowerment)的时代,是“权力化的女性气质”(power femininity)被广泛颂扬的时代。于是,媒体和流行文化产业中生产出了大量给予女性无限“赋权感”的具有“商业主义女性气质”(commercial femininities)的商品,[9]前文所总结的三大类型的移动有声阅读作品即为典型的产品。

在作品中,所谓“成功”的界定是唯一的,名人效应是收听率的法宝,再冠以“铁娘子”“女皇”“女神”等具有“权力感”的词语,将名人故事极致地戏剧化。例如在传记的阅读中,强化了其“巅峰岁月”(蜻蜓FM《撒切尔夫人传记》第三章)、“与权力共舞”(喜马拉雅FM《默克尔传记》第四章)等话语“赋权”时刻,紧扣着现代女性渴望掌控、改变的心情。此外,“赋权”意识还体现在阅读作品中以“教育”“素养”等名义展开的“专业”指导。例如,职场类型作品中,“必须远离……”“遭遇……该怎么办?”“你中招了吗?”等话语的高频率出现。而情感类型作品中更是此类话语出现众多:为了在情感中“胜出”,要变成“更好的”自己,所以需要学会“发现”“了解”自己的“独特的美”,所以在书籍作品中,非常强调美容美体、减肥塑身、恋爱心得、情商智商等方面对于听众用户的“指引力”,推动女性听众去相信通过学习这些“秘籍”“准则”“宝典”,是可以实现人生“成功”的终极目标的,也是一定意义上的“知识赋权”(knowledge empowerment)。[10]除了这些具有“赋权力”的词语、句子,听书作品的封面图像、色彩,甚至构图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或是配以女明星的明艳形象,或是奢侈品牌傍身的白领形象,即便是孕妇,也是舒适整洁、白衣飘飘的“完美”造型,让听众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能够达到这些“偶像”状态和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听书中所传递的“幸福秘诀”。

因此,在作品的内容层面,似乎涵盖了当代女性的工作、生活、家庭的很多方面,也多以塑造独立、自主、拥有自我规划、自我完善能力的“新”女性为标榜。可惜的是,从内核来看,则是以“赋权”意识为保护层,灌输的依然是消费主义主导下的传统男权思想:“你是男人心目中的好女人吗?”

2.“拥有一切”错觉中的传播样态同质化

除了“赋权”意识在女性有声阅读作品的话语和内容层面的贯穿,“完美”(perfection)或“拥有一切”(have it all)这个消费主义界定为“现代女性气质”所应有之意的标准,也是几大听书平台中阅读作品所推崇的理念。例如女性唯有同时拥有美满家庭和成功事业,人生才算圆满(懒人听书作品《智慧女性的六项修炼》);女性的元能力必须既有雷厉风行的工作能力,也不能欠缺婀娜多姿的女性魅力;女性的成长必须是快速而有效的,既要抓住机会勇敢表达自己的认知,也要审时度势地学会“聆听”(喜马拉雅FM作品《如何做一个高情商的女人》)等。其中传递的信息就是,女性只有把自己打造成这样的“全能”女人,才能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生存。女性听众希望从听书中获得的信息、观点等知识或者休闲、放松的氛围,可能会被不断提醒需要追逐“完美”所带来的焦虑所代替。[11]

此外,几大听书平台的女性有声阅读的传播形态都是以简单的“读”书为主,按照章节内容依次展开,单向线性的传播,无法形成有效互动。即便是微信公众号中开设评论功能,也回复寥寥,与核心内容关系不大,尚未聚集成有特质的网络社群,颇为遗憾。更有一些已有不小知名度的微信公众号,始于阅读,却转型成为微商平台,致力于将影响力转化为“商品购买力”,不免可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颇为讽刺的是,其倒似乎也是在“身体力行”地实践其所推崇的“拥有一切”的现代“成功女性”的价值观。

3.“追求自我”主导下阅读有声语言表达的无力感

现有的几大听书平台的女性有声阅读作品中,近90%作品的阅读者、演播者或者主播都是由女性来担当的,以期实现“感同身受”的共情、共鸣为出发点。从有声语言表达的层面来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语气温柔、音色甜美、节奏舒缓,以抚慰人心为要旨,例如“听青音”“宸冰读书”等;另一种则是语气硬朗,音域较宽、犀利直接,以敲击唤醒为目的,例如《女性吸引力:找到你的专属男神》(懒人听书)、《女人学理财》(喜马拉雅FM)等。当然在整体的作品表达中,会随着内容而有所变化,不过“掌握自己的命运”“追求个性自我”是这些话语表达中所希望传递的核心要义。

此外,启用女声,是在传达期望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积极、主动表达自身真实渴望”的转变,是从“为悦己者容”的客体到“为己欢愉容”的主体的转变。然而,在众多的女性有声阅读作品中,有声语言的表达或陷入了对声音的自我陶醉,脱离内容而刻意营造慵懒、性感的声音效果,欠缺明快大气的积极性;或为了吸引更多的听众,肆意夸张,脱离了真实语境而让人反感。其中的配乐也大多没有结合主题、情境,甚至演播者、阅读者的声线特点等来进行认真挑选,从头贯穿至尾,因而无法完成烘托、推动情绪、升华情感等作用。

因此,同为女性的阅读者是否能真正地跳出“追求自我”外衣下的传统性别认知的刻板印象,真诚自然地发声,而不是盲目炫技或者机械模仿,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五、女性移动有声阅读的前景展望

1.垂直化理念贯穿下女性内容的主体化

随着付费收听趋势和习惯的逐渐养成,有声阅读的内容生产和创作者有了更多的动力开发原创产品,优质的音频内容可以突围而出,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深化女性移动有声阅读内容的垂直化发展,是当务之急,并非覆盖面要大而全,而是切入口要小而精。尤其在前文女性主义批判视角的解析下可见,目前三大类型平台的女性有声阅读内容重合度高,话语中多以“自主独立新女性”自居,却往往“殊途同归”,打造和传递传统男性视角中的“白富美”“温顺乖巧”“机灵懂事”等形象,以男性“凝视”(male’s gaze)来内化为女性的“自我凝视”。[13]

在当下消费主义、“成功至上”等风潮的推波助澜中,真正实现女性客体化向主体化的转变的确并非易事。欣喜的是,已有先行者在进行多种尝试。例如曾任职于凤凰卫视的女性资深媒体人毕蜂,与志同道合者创办的垂直媒体“军武次位面”已经获得B轮融资5000万元;凤凰卫视年轻制片人、女性主持人潘玥创办的《创变中国》等,使得女性用户的关注视野跳脱出被简单化、商业化的两性关系,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所谓“生存和胜出”“改造自我”的话语。尽管这些媒体内容中,并非完全以阅读为唯一输出端,却也呈现出了女性有声阅读内容所能激发的多种潜能。

2.社群思维指引下传播样态的多元化

智媒时代,面向特定社群量身定制文化产品是大趋势所在。女性移动有声阅读因其性别的天然优势而能汇集形成的社群理念,却在现实中未能有效地完成。此外,目前大量有声阅读传播形态的单调性,互动的无效性和弱联系性,都成了阻碍女性移动有声阅读社群养成和发展的原因。在技术不断更迭换代的推动下,亟待破解女性“拥有一切”的迷思,去真正探索女性成长的真实场景,直视矛盾和问题,关注所谓“边缘人群”和真实人生。同时,在三大不同类型的平台中,实现传播样态的差异化,不妨打破一本书的整体性阅读和推送,使得信息碎而不乱,使智能化社群得以稳步发展。

3.情声和谐目标中语言表达的丰富化

从有声语言表达的层面来讲,所有的书籍阅读最终希望呈现出来的是风格美、意境美和韵律美,实现“情与景合、心与物合、神与形合”。[14]通过圆润自然的声音、精致细腻的语态、鲜明贴切的表达,来实现清晰的语意传达、真挚的情感表达和书籍内容的有效传播。以女声作为目前女性移动有声阅读作品的演播者是可行的,但不是僵硬的、刻板的。如果阅读者没有一定的人生履历、思辨能力和审美追求,语言优势将成为束缚的锁链。只有不断地加强艺术修养,开拓视野,强化当代社会性别的自我认知,善于内省,才有可能突破单调浅薄的有声语言表达模式,实现声情并茂,由己达人。

注释:

[1]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成年人看手机时长增加[EB/OL].http://edu.sina.com.cn/l/2019-04-17/doc-ihvhiqax3263004.shtml

[2]懒人听书年度声咖评选结束 释放有声阅读行业新机会[EB/OL].http://d.youth.cn/newtech/201901/t20190130_11859133.htm

[3]Michel Foucault.Orders of Discourse [J].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1970,10(2)

[4]Norman Fairclough.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London:Polity Press,1992:9

[5]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6]Lazar, M.M. Feminist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Gender, Power and Ideology in Discourse[M].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Ltd,2005:1-30

[7]Lazar, M.M. Feminist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rticulating a Feminist Discourse Praxis [J].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2007,4(2)

[8]Genz, S. Postfemininities in Popular Culture[M].UK: Palgrave Macmillan,2009:126

[9][10]McRobbie, A. Post Feminism and Popular Culture [J].Feminist Media Studies,2004,4(3)

[11][13]McRobbie, A. Notes on the Perfect: Competitive Femininity in Neoliberal Times [J].Australian Feminist Studies,2015,30(83)

[12]史安斌,王沛楠.2019全球新闻传播新趋势——基于五大热点话题的全球访谈[J].新闻记者,2019(2)

[14]张颂.情声和谐启蒙录——张颂自选集 [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216

猜你喜欢
赋权女性主义话语
论乡村治理的有效赋权——以A县扶贫项目为例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企业数据赋权保护的反思与求解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试论新媒体赋权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