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军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同样适用于图书出版。从提升编辑含量入手,打造推动精品力作,就是新时代出版人改变行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状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切实之举。出版工作者只有站在重温出版初心的高度,深入理解“编辑含量”的基本特征,厘清提升编辑含量的基本路径,明确提升编辑含量的基本遵循,才能使新时代图书编辑含量提升工作真正取得成效。
所谓“编辑含量”,是“指出版物在生产过程中,编辑劳动量之多少及其对出版物质量、价值之影响”。[1]提升图书编辑含量,必须先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梳理。笔者认为,编辑含量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四方面。
编辑含量内容十分广泛,既涉及选题策划等出版前期环节,也涉及编辑加工等出版中期环节,还涉及宣传促销等出版后期环节,而且就一本图书来说,前期环节对中期、后期环节有着明显影响,因此这一概念有着鲜明的系统性特征。编辑含量“不单单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找米下锅(选题、立项、物色作者、组稿)’‘为人作嫁(稿件加工整理、编辑成书)’,还要看编辑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程度、把握分寸、执行得主动与否,学养、思考分析能力、品位高低、眼力、视野、悟性、节操(职业道德),以及追踪、参与甚至引导市场的能力”。[2]
“所谓编辑含量 ,最简单的释义大抵是编辑主体在书稿编辑加工过程中所投入的劳动量……不仅表现为直观的劳动含量 ,更多的是融汇于书稿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宣传促销等作业过程中的主体的素质含量”。[3]由此可见,它不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而是必须融入编辑过程各个环节之中的内化劳动,有着明显的内嵌性,既不能脱离作者创作而独立存在,也无法脱离图书整体而独立显现。
1997年,马镇兴提出:“编辑含量指的是蕴含在图书中的编辑劳动,既包括选题策划、组织作者等前期工作,也包括审读和加工等后期工作,其中最大量的是后期工作。”[4]2005年,金炳亮提出:“从编辑工作自身的规律看,编辑含量既体现了转型期编辑的市场意识,将营销的理念灌注到编辑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充分调动图书作为商品的各种市场元素;同时也体现了新时期编辑的精品意识,对每一个选题都认真对待,下足功夫,将精品意识贯串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5]2018年,金平提出,编辑含量有广、狭义之分,而“广义的编辑含量则体现于一篇文章、一本杂志的选题策划、组稿选稿、审读加工、整体设计以及数字化加工之中,也即编辑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6]以上三种观点都包含了相应成果提出之时的特定出版元素,清楚地显示出“编辑含量”的动态性特征。
作为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等重要规范的标准参照和可靠来源,是图书留在广大读者心目之中的牢固印象。因此之故,很多学人在界定编辑含量的时候,都一再强调编辑劳动要符合语言、出版、政策、学术等各种规范。金平在界定“狭义的编辑含量”就指出,它“体现为编辑依据编辑规范和学术规范对学术文章进行案头加工,主要起到使文章符合出版规范、查缺补漏、避免文字和语法错误的作用,同时也能通过推敲、斟酌起到润色文字甚至提升作品学术水准的作用”。[7]规范性是编辑含量概念的明显特征,也是其极为重要的外在表现。
图书编辑通过富有职业特点的智力劳动,为读者呈现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以提升编辑含量,存在着以下四种基本路径。
精品力作强调的是质量全面优秀,少数环节成功并不足以支撑整本图书编辑含量。要提升编辑含量,必须全面掌控流程,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关键环节优化。
所谓全面掌控流程,简单来说就是编辑以系统的眼光看待关联一个图书项目的所有环节,然后动用所有知识储备和技术手段提升其质量。中国青年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郑一奇责编的《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就是一个生动例证。这本书选题源于中国青年出版社时任社长朱语今提供的一则信息。当时,朱语今得知其老友何启君处有一本顾颉刚讲史的笔记,就让郑一奇去看看是否有出版可能。郑一奇拿到书稿以后,回到编辑部就和同事展开了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虽然顾先生生前非常重视史学普及工作,但是像这样全面、通俗的史学讲话却不多,因此书稿有明显出版价值。有了这个判断以后,郑一奇担任了这本书的责编。通读稿件之后,他写出了详尽的审稿报告,肯定了书稿反映出顾先生学术成就、语言通俗而又厚积薄发等优点,又指出了书稿书名记错等8个方面缺点,最后和社内专家讨论后提出了包括基本保持原作风貌、对重要遗漏进行增补和加注说明等5条意见在内的编辑方案。此书初版问世后,又吸收李景华、王煦华等专家意见,做了一次修订和一次增补。此后,郑一奇不断发表文章对其进行评介,还大力促成香港繁体字版和日文版出版,使这本书实现了效益最大化。1983年,该书首印15万册,不久售完。1986年5月,修订本出版,共加印三次,发行79600册。据作者保守估计,该书累计印行当在25万册。[8]出版流程得到全面掌控,是《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编辑含量得以提升的根本保证。
在影响图书效益的诸多因素中,总有某些关键环节发挥着相对于其他环节更加明显或者重要的作用,从而根本上影响着图书的整体质量,需要更加予以重视。资深出版人金炳亮曾举过一本《世纪情怀——张学良全传》的例子,同样可以有力证明关键环节之于编辑含量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作为一本全面反映张学良生平的传记,这本书的选题抓得很准,内容质量优秀,封面设计也很出彩,但是相关人员在设计书脊的时候,把“世纪情怀”设计得鲜艳醒目,而“张学良”三个字却几乎看不清楚,导致其关键信息得不到充分显现,从而导致图书在书店竖着摆放时难以有效吸引读者注意。[9]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关键细节对于编辑含量提升至关重要。
能看到很多采访中,单爷曾说过他不想说书,但因病退学选择了说书。他从小听书听得多懂得多,但并未想登台去说书。他后来在李庆海、赵玉峰等前辈的传授下,有家传的西河大鼓书,又大量地继承改编评书。仿佛是金庸小说里无意中写了《九阴真经》的黄裳,无意中走到这个行当里,把别人的武功一网打尽。比如他最把杆儿的活:《明英烈》。传统的《明英烈》一般到打陈友谅为止,而后来的炮打庆功楼等片段,都是他根据历史和演义小说编创的。包括《明英烈》中的细节,元朝太师脱脱他说使用的是九凤朝阳刀,而京派评书的版本都是凤翅鎏金斧,是跟金兀术一样的兵器。
一本书中作者创作的正文内容十分重要,然而有时由编辑补充的附件内容也可以为图书增色不少。强化附件价值,主要而不限于在这些部分凸显编辑行为,也是图书编辑含量提升的基本路径。
强化附件价值,使其与正文内容形成有效配合,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多知识和启发。广东教育出版社《洪昭光健康忠告》一书,责任编辑基于正文写了一个“代序”,热情洋溢地表露了一个编辑组到好稿时的惊喜和制作的精心,这和作者的权威、内容的优质等特点形成呼应,大大提升了读者的阅读期待。[10]漓江出版社出版的 《诺贝尔文学奖内幕》一书,责编在营销材料中加了一句天头题语——“热门话题冷门书”,既点出了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活动属于“热门话题”,又点出了该书首次介绍评奖“内幕”的“冷门书”性质 ,对读者形成了强烈的冲击。[11]这两个案例,都是编辑强化附件价值、凸显编辑行为以彰显编辑含量的典型表现。
凸显编辑行为以彰显编辑含量,既可以体现于单本图书的某些环节,也可以体现于长线项目的品牌塑造。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长江出版集团原总编辑周百义,1982年看到图书市场上充斥着港台言情、武侠小说的时候,决定推出一套中国当代作家的中短篇小说,以引领读者的精品意识,于是就有了“跨世纪文丛”。这套书共出版7辑67位作家的作品,被誉为“新世纪一部形象的文学史”,成为长江文艺出版社众所周知的品牌书。[12]放眼长远,打造品牌,是图书编辑主动作为的表现,对提升编辑含量意义重大。
提升图书编辑含量,要求编辑切实保持开放心态。这个开放心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广度上的,一个是深度上的。所谓广度上的,就是编辑要对所有领域新知识都保持学习的习惯、热情和能力;所谓深度上的,就是编辑对于自己已经有所涉及甚至已经领会其核心成果的专业知识,仍要时刻关注其学术进展,保持与学科前沿同步。保持开放心态对待知识学习,有助于编辑成为“杂家”,而持续更新自身知识系统,又有助于编辑成为某些领域专家。既是“杂家”又是专家的编辑,才可能做好提升图书编辑含量工作。
当代出版史上很多优秀编辑正是一直抱着开放心态对待学习,持续更新知识,才在提升图书编辑含量这一事业中不断取得骄人成绩。第三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科学出版社编审姚岁寒,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为了配合新兴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他从1978年开始积极参加了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多期以启蒙和互教互学为特点的遥感技术学习班,学习基础知识,听取专题报告,参加学术讨论,后来在此基础上策划了《地球资源技术卫星》等一批普及读物和云南腾冲航空遥感等大型图集,在国内外都取得了良好反响。因为他的出色工作,中国在第二届亚洲遥感会议上大放光彩,联合国特别资助中国150万美元以建立国家遥感中心,而国家遥感中心又特地从中拨付50万元人民币以资助遥感技术图书出版。[13]显然,姚岁寒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他积极学习并掌握了当时尚属前沿的遥感知识。如果他以原有专业知识自负,固步自封,无疑很难取得突出成就。
提升编辑含量要求编辑做好很多方面工作,但提高书稿的语言文字质量是其中最直观、最常态化的。因此,锤炼文字功夫对于提升编辑含量极其重要,需要编辑特别重视。
当代出版家周振甫先生1948年担任《谈艺录》责任编辑时,基于对书稿的理解改正了其中一些错误,还为这部书加了提要性小标题,以至于钱先生赞赏说《谈艺录》“蒙振甫兄雠勘,得免于大舛错,得赐多矣”。[14]周振甫先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除了长期从事精品图书编辑工作因而经常得到语言文字训练,还与其不断从事学术创作而锤炼了语言文字功夫有关,他的《鲁迅诗歌注》《文心雕龙注释》等学术作品都颇受学界重视就是明证。
提升图书编辑含量不仅要求编辑锤炼语言文字功夫,还要求编辑更进一步,在操作层面切实增强合规本领。在中国古代,处于主流地位的政府刻书往往集中大量学养深厚的高级人才,反复多次编校,这才留下了《二十四史》《永乐大典》等彪炳史册的辉煌巨著。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人在70年里与时俱进地建立了包括选题三级论证制度和书稿三审制度在内的、涵盖出版流程各阶段的质量保障体系。从古到今的中国出版,在增强编辑合规本领方面创立了大量制度,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是新时代编辑人员学之不尽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出版人要以史为鉴,科学创新,从锤炼自身语言文字功夫开始,一以贯之,切实增强合规本领,在规矩意识和规范本领的保障下做好编辑含量提升工作。
图书编辑含量提升有其基本路径,也有一些基本遵循。在笔者看来,这些基本遵循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编辑,特别是责任编辑,肩负着选题决策和出版内容把关的重要任务,在提升图书编辑含量过程中一定要有导向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意识,要有庄严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编辑含量,一定要把正确舆论导向特别是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将党的意志和人民呼声有机结合,坚持政治家办出版,牢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做好“把关人”。如果不遵循导向安全原则,编辑含量提升就会偏离正确方向,甚至南辕北辙,就会让消极、颓废甚至反动思想得到出版机会。我们不能抱着技术至上主义思想对待编辑含量提升问题,而要从政治高度对其具体内容和方式加以审视。
提升编辑含量,要求图书编辑具有清晰的边界意识,不能随意越界。编辑切忌利用其和作者地位的不对称,或者出于不犯错误的保守心态,把个人意志强行贯彻到书稿编辑加工之中。编辑可以纠正原稿语法、逻辑、修辞、标点及各类知识性错误,但若需大量改动,则应与作(译)者商榷,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经修改后书稿若仍然达不到出版要求,可以不予出版,但决不能自作主张,“滥砍滥伐”,也不能添枝加叶。编辑必须谨记,无论是改正错误,还是完善提升,都要有理有据。有些编辑,对待语言文字修改,完全根据自己习惯而不看必要与否,经常出现定要将“内”改成“里”、“犹如”改成“好像”的情况,这实际是无知枉改,对提升编辑含量毫无帮助。
编辑从语言文字、逻辑结构、主题思想、装帧风格等各个方面对书稿加以规范化处理,要遵循精益求精的基本原则,使书稿内容和外观尽善尽美。
精益求精的基本原则,要求编辑人员树立“提升编辑含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意识,既要在显性和突出方面投入较多精力,也要在隐性和一般方面反复打磨。特别是一些细节的完善,往往更能体现精益求精的重要,切不可漫不经心。例如,《洪昭光健康忠告》一书,刚刚推出时市场上有7个版本的关于洪昭光的书,但是只有广东教育出版社把“洪昭光”放到了书名中,而对于这一类图书来说,“洪昭光”这三个字无疑是最大卖点。[15]书名中有没有把“洪昭光”这一最大卖点展现出来,其所体现的编辑含量绝对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把编辑含量仅仅等同于语言文字质量等有限方面或显性层次,那无疑是对这一重要概念的弱化和窄化。
当前,我国图书出版业正处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行业形势和任务变化要求出版人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的工作。要做好这些工作,图书出版人必须高度重视生产方式创新和内容质量优化,而提升编辑含量无疑对图书出版整体质量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出版人要深入理解编辑含量的基本特性,遵循编辑含量提升基本原则,按照编辑含量提升基本路径探索适应不同出版项目的具体手段,不断积累专业经验,增强专业能力,把编辑含量提升工作做实做好。
注释:
[1][8]郑一奇.锲而不舍,力争完美[J].中国编辑,2011(6)
[2][11]张谦.浅谈编辑含量[J].科技与出版,1998(2)
[3]张辉冠.论编辑含量[J].编辑之友,1997(5)
[4]马镇兴.切实增加编辑含量[J].中国出版,1997(1)
[5][9][10][15]金炳亮.编辑含量:超越营销的必修课[J].中国编辑,2003(5)
[6][7]金平.编辑的工匠精神与出版物的编辑含量[J].编辑之友,2018(10)
[12]汪云霞.周百义:狼一样敏锐的出版人[J].上海国资,2005(9)
[13]本刊记者.既是编辑又是专家——访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姚岁寒[J].科技与出版,1993(5)
[14]本刊编辑部.获奖者的足印——记首届韬奋出版奖获奖者[J].出版工作,19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