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嘉慧 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
前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道德与法律的支持,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高中生规范自身行为的主要途径。可见,对法律与道德关系进行研究较为必要。
道德与法律之间,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1)区别: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所属范畴方面。道德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法律则属于制度化的构成物[1]。(2)联系:道德与法律的本质一致,这是两者的主要联系。同一国家内,道德与法治存在着共同的经济、政治以及思想基础。在我国,两者均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现对社会环境的控制,达到维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团结的目的。由此可见,为提高国家的建设水平,有必要在社会实践中体现两者的关系,主动规范自身行为。
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且不可分割。为提高国家的建设水平,我们应在社会实践中同时利用法律与道德两种手段,积极纠正自身及他人的行为,使道德与法律能够协调发展[2]。例如:社会应该将“道德手段”与“法律手段”联合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采用法律手段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积极打击黑恶势力,树立及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另一方面采用道德手段纠正部分人员的不良思想,从根源上减少犯罪现象,使社会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
为提高法治建设水平,应首先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使每个人都能够自动自觉的约束自身的行为,降低违法行为的发生率。例如:目前,“校园暴力”的现象极其常见,不仅扭曲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且已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针对轻微的校园暴力,我们一旦遇到,需要及时予以制止。无能力制止时,应及时通知教师及学校,加强对校园暴力施暴者的道德教育,避免“不道德”的行为扩大化,触犯法律的边缘,导致“不法行为”出现,以免对我们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单独加强道德建设无法完全避免不法行为的出现,当法律被无视时,必须采取强制手段对相关人员进行惩罚,方可使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严重性,使其能够主动改正。例如:当我们得知某位同学存在“向他人索要财物”、“聚众吸毒”、“持刀具斗殴”等行为,且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时,表明其行为已构成犯罪。此时,我们应主动向有关部门举报,使有关部门利用强制手段对其进行处理,使其思想能够被及时纠正,利用法治建设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校园以及社会环境的稳定性。
我们高中生应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与法律观,应认识到何为荣,何为辱,应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法治”、“和谐”的要求,为国家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以道德观为例:随着我国对“封建迷信”、“黄”、“赌”、“毒”打击力度的加大,不正之风明显减少,但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我们高中生能力有限,无法参与到上述行为的打击过程中,但我们必须加强对自身的约束,坚决远离种种不良行为,坚决与黑恶势力做斗争。当发现不良行为时,我们不得参与其中,不得予以模仿,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使社会得以稳定发展。
我们高中生应明确道德与法律的界限,针对道德范围内的问题,我们需要予以制止,但同样应以宽容的态度为其提供改正的机会。针对法律方面的问题,我们则需要配合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理。例如:随地吐痰为不道德的行为,我们遇到该现象时,可予以提醒,并为吐痰者提供纸巾,减轻该行为对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但如遭遇“抢劫”、“猥亵”等现象,则必须认识到其严重性,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采用强制手段解决问题,且不得予以宽容,以免纵容不法分子的不良行为,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
结论:综上所述,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高中生应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积极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做一个“有道德、懂法律”的人。当他人存在不法行为,或存在违反道德的行为时,我们需及时予以提醒及制止,这样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使人民更加团结,使国家更加繁荣与昌盛,使我们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更加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