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烨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互联网医疗,是指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互联网为载体,与传统医疗行业相互融合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主要包括线上问诊预约挂号、医疗信息查询、疾病风险评估、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远程会诊及治疗和慢病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互联网 +”的概念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的。李总理多次强调推进“互联网 +”行动计划,互联网医疗应运而生。2018年4月28日,国办发〔2018〕26号文《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给互联网医疗企业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意见表明了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鲜明态度,明确规定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促进家庭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明确药师要对线上开具的处方药进行审核,药品可经合格的快递公司等机构配送;逐渐提升在线结付功能,使异地结算、一站式结算成为可能。
政策的逐渐开放,以及传统医疗的问题如“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体验不好,如排队时间长,等候检查时间长,交费时间长,而医生看病只要一会儿,时间又特别短;更有好医生名医生的专家门诊一号难求,群众为了挂个号半夜去医院排队也屡见不鲜。这些现实生活中传统医疗的种种不满也推动和激励着互联网医疗的快速成长。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8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从67亿元激增至491亿元。2018年5月4日,平安好医生登陆港交所,创下2018年以来港股最大规模IPO,而包括微医、健康160等企业,也都传出将在香港谋求上市。
但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不少隐患。目前,互联网医疗市场仍处于大量获取流量和用户阶段,大多初创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却迟迟难以盈利,导致互联网医疗企业数量锐减,格局有向头部化靠拢的趋势。平安好医生于2015年4月正式上线APP,成为服务平台入口,注册人数超2亿人次,与同期其他平台比,用户规模位于榜首。平安好医生2018年5月4日成功在港上市,但连续其3年亏损20亿。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标志着医疗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丰富就医方式,解决挂号难问题,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有利于培养患者养成就诊前咨询的行为,减少“小病跑医院”,实现医患精准配对,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率,从而推动分级诊疗的实现;有利于实现远程医疗,让高等级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对接到群众身边的卫生所、医疗服务站,有效缓解虹吸效应。
互联网医疗必须依靠医疗服务机构建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但国内真正拥有临床数据仓库(CDR)的医疗机构很少,线上、线下信息技术还未实现对接。同时,医疗数字化程度不够,数据采集缺乏统一、公认的标准,不同应用和设备针对同一指标度量不同,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在疾病编码上的零散化、片面化,另外数据资产的管理重视不足,导致健康公共数据资源可利用和再开发性等有待提升。[1]
各医疗机构间多为竞争关系,缺乏有效的利益捆绑机制。医生往往有自己的特定的医疗经验,治疗往往会依据自己经验和能力,而这些恰好往往是他们不愿公开和分享的。这个的信息孤岛依旧存在,使得患者的信息不能共享,给患者转诊带来诸多不便,如重复各项检查,重新研讨病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就诊时效。
当前,民营医院、医药集团往往更加主动,积极的去适应和参与互联网医疗新趋势,而一些实力强、口碑好的公立医院依然值守传统体系,对新医疗平台参与度很低。互联网医疗中患者就诊无法与医生面对沟通交流,特别是老年人难以体验到人文关怀;另外网络信息在人们观念中通常是参差不齐,真假难辨,无法有效保障互联网平台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这些都使得发展中的互联网医疗的公信度比传统医疗低。
在传统医疗中,有完整、成熟的监督管理体制,医生的处方,药师的配药会经过层层审核、校对,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而在互联网医疗中,许多平台在实际运行时并未执行意见中的相关规定,缺少了对医生开的电子处方的审核,并且这些电子处方容易被泄露出来,对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利。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在公立医院中优秀医生队伍不断成长,但兼具高超医疗水平、丰富的经验和互联网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一些传统医师临床经验丰富却无法应对互联网时代新需求,而一些具备互联网意识的医生却又缺乏经验,使得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的发展遇到瓶颈,从而互联网医疗平台多与一些医药集团或者民营医院合作,难以保证对医生的素质,水平。[2]
1.明确行业规范,建立统一标准,建设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做到互联网医疗服务全程留痕,同时保证访问处理数据的行为可控、可管,杜绝游医利用新概念从事医疗欺诈行为,保证患者的安全就医。[3]
一方面,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标准,细化标准至可执行层次。以互联网平台研究、设计可行的数字互联网医疗系统。系统内的每个医疗工作人员及机构均有唯一的数字电子身份系统,实名认证;建立和健全个人的医疗专用电子档案包括身体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用药禁忌,过往病历;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包括药品供应等领域建立对应标准化子平台。
另一方面,监管标准执行,整合数据。以标准化为准绳。各医疗服务机构业务需要以标准为依据及时向医疗系统平台推送各项数据,卫生主管部门及时对信息接收、储存,并加以分析整理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新体系。利用好互联互通的平台和标准,整合并应用医院信息,为互联网医疗提供支撑,确保医疗服务依法依规开展,确保患者医疗的质量和安全。
2.提升处理利用数据能力,确保数据安全。将AI、大数据等运用于远程诊疗,将在线问诊服务与AR、VR深度融合。扩大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不断丰富数据的线下收集入口,通过智能医疗设备采集新数据,并不断通过数据关系的打通对新旧数据做出分析,侧重发挥其长期价值,推动医疗健康产业进入“精准、个性化诊疗”的新时代。
加强法制建设,以法为准绳严管参与互联网医疗参与者,不管是线上线下的,都要严格保密医疗数据,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严格管理患者信息,严肃处理一切非法买卖泄露患者信息的行为。加强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使一切使用数据库的动作都留有痕迹,使得执法保有依据。
3.探索线上+线下(O2O)的综合服务体系。互联网医疗企业一般以线上服务为主,要逐渐探索线上加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把线下优质医患体验与线上便捷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在现有的发达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再造医药购买流程,打造安全、高效的O2O医药流通平台。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7》预测,基础医保到2024年将出现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元的赤字。我们可以探讨在我们的医改中纳入互联网医疗,把互联网医疗和传统医疗统筹考虑,优势互补,协调推进,借助互联网技术积极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医保卡绑定,将就诊问诊费用纳入医保之中,提高医保控费能力,探索推广手机缴费医保报销政策。
目前,我国公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口老龄化使基本医保支出增长迅速,基金收入增长放缓。由于基金收支增长不平衡,人们对中高端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基本医保又只能保障人们最基本的医疗需求,未来需要商保补充基本医保的巨大缺口。[4]
应发展医疗商业保险,减轻社保压力,将诊疗关口前移,延缓发病时间,控制病情进展,通过自诊平台,线上问诊平台,分流部分人群,避免医疗资源浪费。鼓励保险企业开发丰富多样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让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多层次的健康保障需求,还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方式,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医疗保障经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