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学院《国际贸易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9-01-28 08:09张超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精品国际贸易

张超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一、D学院《国际贸易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背景及效果

(一)背景

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近年来D学院贯彻落实民办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文件精神,着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实施。作为质量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D学院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自2012年正式启动,在重点课程的基础上分批申报建设,迄今已有10余门课程项目建成,推动了互联网时代教学模式的转型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国际贸易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于2015年立项,2018年11月结项,建设期间无论是师资队伍、课件题库、教学视频、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力争资源优化、方法创新,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院内先进水平。

(二)效果

《国际贸易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围绕资源整合、平台打造和教学互动进行。建设期间,以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覆盖国际贸易课程主要内容的平台打造为建设目标,通过课程网站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及互动。

课程建设共分3个阶段,分别围绕资源完善、教法改革、共享互动进行。经过3年的摸索和改进,D学院《国际贸易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建设效果: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课程资源日渐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改进;教学互动已形成常态。

二、D学院《国际贸易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缺乏地方特色的教材及教参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意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对于中小企业众多、外贸依存度较高的D学院所在城市而言,地方性特色的教辅资料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下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多种合作方式和国际分工的变化,自贸区战略中的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政策……无一不对国际经贸的类型、范围和效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对地方外贸竞争力和优势的打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目前该课程教材及教参的选用尚未能很好地显示地方特色。虽然近些年,课程团队在教学中坚持选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等出版社的高等院校国际经贸专业规划教材,能够较好将教学内容与全球化时代接轨,但是显然忽略了对地方经贸管理体制、政策和措施的关注,外贸竞争力日益提升的D城市人才培养对实用性教材提出了迫切要求。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材选用机制不够灵活,对于教材层次、出版时间的要求和规划导向限制了教师的报订范围;另一方面,课程团队的协作尚未形成常态做法,课程团队成员间虽有共同承担任务的愿望,但沟通的渠道及办法仅停留在教研室活动和专题研讨层面,对于立足本课程教学改革中类似实用性、地方性特色教材建设等一些“难点”探索欠深入。

(二)课程视频尚未达到精炼的要求

D学院《国际贸易学》课程视频的制作受到场地、经费、技术的因素的制约,还处在以多媒体教室课件展示、教师出镜讲解的阶段,因此,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视频资源单一化、冗长化,内容较多但信息量有限,且尚未达到精炼的要求,缺少声、图、文的结合,也缺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直接导致其观看视频的热情下降和学习效率的降低,难以实现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也就难以达到教学预期目标。

教学视频是转变师生角色、以学为主的基本保障,是架起师生间沟通桥梁的根基。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里,教学视频的呈现不够精炼,教学内容与地方经贸工作关联度不够,以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耗费自学耗费时间多但学习效果不明显。经过探索,课题组认为,上述问题与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摄录制作等方面的认识不够深刻有关。首先,目前D学院《国际贸易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设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学设计没有始终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忽视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服务于地方外贸发展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要求,只注重教材、内容和环节的形式统一,在结构设计、内容安排和资源整合上还需从我国及地方外贸实践出发,提升学生对地方经贸的关注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其次,视频形式过于单一,视频教学语言与课堂差别不大,缺少有趣的动漫和便于学习且形式多样的微课教学手段,这是学生感觉枯燥、难以深入学习和思考的直接原因。再次,摄录制作是教学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课程团队必须要掌握的专项能力。而教学视频摄录、制作人员更多是请网络信息技术人员担任,他们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课程要求不够匹配,因此对内容衔接、字幕设计、趣味话题等方面的把握和操作难以实现更好的效果,加之部分技术人员的责任心不够,于是在课程内容检查和评估方面不免存在一些漏洞。

(三)教学互动不够活跃

共享互动是D学院的《国际贸易学》课程建设中的高级阶段,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课程网站的互动设计中,主要运用了“师生答疑”和“作业提交”两个插件。从实际应用来看,学生于在线学习的同时思考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并通过“师生答疑”的“我要提问”项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老师在课程一阶段结束后也通过“师生答疑”提出有关问题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同时针对学生的疑难给予回答和指导。学生在线提交四次作业,老师在课后完成作业批改,通过下载和上传附件、网上给予评语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实践证明,上述方式重视互动的表面,但从双方的交流深度、持续性和创新性而言,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的差距。

教学互动不够活跃最主要原因,是尚未更新教学理念,互动只是被动交流,“教”与“学”角色尚未真正转变。这与课程教改探索不够深入、教学环境不够优化有很大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教学互动是一个教与学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探讨、互相影响的过程,它应是一个具有良好的民主氛围的、自觉的、共性和个性教学相结合的、动态的共同促进的过程。在D学院的《国际贸易学》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智慧和思考,对学生实际的关注不够,对良好教学环境和氛围的打造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也就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学互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更谈不上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三、D学院《国际贸易学》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推动教学团队建设,探索适用性教材

应从课程师资建设入手,持续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专业素质过硬、熟悉地方外贸、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合作型课程团队。合作型团队的打造,需要在原有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多发挥成员间“传、帮、带”的功能,深入贯彻落实“导师制”,强化“课程负责人”及“精英型”、“双师型”教师的带动作用,充分运用这些教师的企业资源和人脉资源,灵活地开展各种模式的校企合作;同时以其学术交流或讲座的形式为青年教师扩展专业思路,提升教研科研的积极性。

此外,应重视推动教学团队成员的专业研究方向优化与整合,通过定期的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课题、协作指导学生竞赛的过程,从而深层次培养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收集能够有效服务教学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案例资源,增设应用能力训练项目。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交流目前专业课程设置的顺序、内容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听取学生和专家的建议,编写以学生为主体、应用为导向的适用性教材。该教材将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体例进行,注重知识信息的传递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二)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内容质量和水平

D学院《国际贸易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视频效果欠佳。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将是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是以技术手段实现教和学的完美结合,通过教学设计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微课替代原有传统视频的角度出发,力求做到:突出重点,精选教学内容;主题明确,知识点清晰,重要内容加以强调;通过动画和音频效果实现动态化、互动性的教学效果,且通过新颖且有趣的案例启发思考;方便随时随地学习,图像清晰、语言易懂、形式灵活。

要实现微课的上述效果,需要课程团队加强对课程、教材及有关课题的深入钻研,通过广泛地学习培训从而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尝试各种微视频软件的运用从而制作高质量的微课。由课程团队自己打造的微课成果将会优于请他人制作的效果。

(三)优化教学环境,打造线上线下多层次的互动模式

完善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打通线上线下的沟通渠道,是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应重视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有机衔接,着力打造一个相互支撑的教学系统。

除了多媒体软硬件物理环境的搭建,课程建设应重在创设平等融洽的心理环境。应强调进一步关心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建立师生间信任的桥梁,辅以推进翻转课堂、合作学习、自评互评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总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但绝不是终点。D学院《国际贸易学》课程建设还需进一步更新理念,深入实践,加强研究,不断创新,在教材使用和教学研究、微课设计和制作、互动设计及评价等方面多下功夫,争取达到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精品国际贸易
2023 年《国际贸易》 月刊总目录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心经精品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