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河南南阳为例

2019-01-28 08:09刘娟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监管加工食品

刘娟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食品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是否存在:农药残留、转基因成分、添加剂、包括生产加工的卫生条件是否合格等,这些对健康产生的影响,都属于消费者无法识别的,因此,很容易产生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即经济学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最终引起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

一、各经济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及产生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食品生产商有可能利用监管的漏洞,利用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优势,通过降低原材料的等级,降低卫生条件等来降低总成本,从而获取超额利润。

(一)食品企业和消费主体之间的安全监管问题分析

1.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

表现在:首先,从市场层面上,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很有可能成为假冒伪劣集散地;其次,从销售者层面上,有的食品经营者伪造或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现象时有发生。

农村食品安全特别突出,由于农村交通不便,人口较多,收入较低,监管薄弱,所以不法分子极易将假劣食品销往农村的集贸市场和小卖店,将成为影响农民生命安全的因素。因此,提高广大农民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集中宣传教育,增强防患能力,并鼓励群众积极举报食品安全违法案件,达到实时监管的效果。

2.食品企业应对消费者的态度及方法

通过以下模型进行分析,先假设:

(1)食品分为"好"和"差'两种情况,对消费者而言其价值分别为V1和V2;且V1>V2;(2)对厂商而言,食品也分为”好”和”差”两种情况,未出售时对卖方而言价值分别为W1和W2 ,并且W1>W2;(3)市场上食品只有一种价格P ,消费者为了买到更好的产品愿意付出的价格是:P>V1,但消费者无法区别质量的好坏,因此付出的价值是一样的;(4)厂商把所有的食品都当作好食品卖,P>V1>W1,食品质量差的这些厂商想要骗过消费者,需要花费成本是C。

根据结果,可以把有效市场分为:市场部分成功和市场完全成功:

(1)市场部分成功

首先,如果差的食品出现的概率极小,而且消费者相信好的产品更多,并且成本C相对于可能的收益增加P-W很小,即P>V 1>W1 +C ,厂商有利润,因此选择卖。消费者的期望得益为正值。因此必然选择买。

(2)市场完全成功

假设消费者拥有完全信息,拥有差质量的商品V1 < P<W1 +C ,厂商成本很高(P-W1<C),因此厂商选择不卖;而好质量的商品,厂商选择卖。

(二)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很多,以南阳为例,至2017年全市食品加工企业364家,绝大多数为小麦粉、大米等初级农产品加工;同时小企业、小作坊占食品生产企业总数的87%,①表明食品生产加工行业整体产业水平不高,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企业数量较少。二是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偏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多数企业负责人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质量意识和必要的质量管理知识,食品生产凭经验管理控制,同时,设施齐全的企业少,条件简陋的加工点多;具备出厂检验能力的少,不具备出厂检验能力的多。更有企业负责人因一味迎合市场需求、占有市场份额、追求高额利润而无视质量管理基础工作,这是造成产品质量出现不合格问题的主要成因。三是食品生产行业的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偏低。根据对企业的环境卫生、生产资源条件、原辅材料控制、产品检验能力、质量管理水平、相关人员素质情况,综合判定企业是否具有较强(A)、一般(B)、较弱(C)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判定标准,经分析评价,食品企业A类企业23家,B类企业178家,C类企业439家(含小作坊)。全市A类企业仅占食品加工企业、小作坊总数的3.6%,②食品加工行业整体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总体看来,南阳市的食品安全总体形势平稳。但是,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基础薄弱,与先进地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隐患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工作制度上,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亟待建立。符合南阳实际的有奖举报、创先评优、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尚未出台,食品安全工作没有走上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二是在工作体系上,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还不健全。三是在经费保障上,食品安全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市、县两级还没有将食品安全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食安办综合协调、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宣传培训等职能无法正常履行,各监管部门普遍存在工作经费缺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四是在思想认识上,个别县区和监管部门的责任意识有待增强。少数县区对食品安全缺乏责任意识,投入严重不足,工作思路不清,监管措施不力。部分监管部门工作主动意识、协作意识不强,存在的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治理,不出事故不解决问题的消极现象仍然存在。③

二、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中存在的监管问题

(一)食品生产环节存在的监管问题

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中,抓好食品加工环节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食品质量总体水平还不高,“重许可、轻监管”较为突出,假冒伪劣食品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充分遏制,社会影响恶劣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很严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食品加工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生产加工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食品,或者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二是以非食品原料、非食用添加剂、发霉变质原料、国家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三是加工后篡改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假冒质量标识;四是食品工业结构不够合理,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粗加工多,深加工和精加工少,加工食品整体质量水平不高,食品中微生物超标、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现象比较突出。

(二)食品流通环节存在的监管问题

1.食品流通主体特别是农村小食杂店无证、无照经营问题依然突出。通过调查得知,农村无照经营主体呈年龄大、规模小、场地卫生状况差三大特点。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农村打工经济比重较大,食品经营者多为留守老人,大多年龄偏大,法律意识较差,缺乏规范经营意识。其次,由于农村食杂店十分分散,巡查监管耗时长、费用高,基层工商所出于监管成本考虑,存在疏于引导、监管的现象。第三,相当部分农村食杂店达不到许可条件,许可难,取缔更难。

2.地产散装三无食品成为监管难点,潜在安全隐患突出。全市和市区小酒厂、机米厂,榨油厂,家庭式小糕点厂、小禽蛋加工厂、面条(米粉)加工厂等无证、无照经营较为普遍。他们生产加工食品基本按传统工艺操作,既未取得生产许可又无自检能力,同时,食品标签极不规范,大多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重要事项,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后,一旦发现安全事故,很难有效及时处置,成为当前各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隐患。

3.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制度执行不严。《食品安全法》规定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应当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质量定期检查、食品召回、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等制度。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存在进货查验记录不全面,定期清查不及时,召回食品处理难,健康检查操作难等问题。

注释:

①②数据来源:南阳市质量技术监管局食品科.

③引自:《关于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2017.

猜你喜欢
监管加工食品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