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娟 (唐山师范学院 063000)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传统戏曲作为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起到娱乐丰富民众生活和教化引导民众的作用。在过去,信息传播分享速度慢,百姓生活娱乐方式稀少,通过传统戏曲的演绎,既能让民众在戏曲中发现自身生活的影子,又能通过传统戏曲见识到自身从未体验过的另一种生活。因此,传统戏曲在中国民众的生活中,显得尤为新奇,非常能吸引民众自觉主动的去关注。随着新的通讯科技的诞生和新生娱乐方式发展的多样化,人们对现代新生流行事物的关注远远胜过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投资者也很少关注传统戏曲文化,人们往往将资金投入到吸引大众目光关注和经济收益好的新生事物上。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燕赵地区拥有众多的传统剧种和丰富的戏曲资源,我们熟知的评剧就是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典型代表,在中国传统戏曲发展过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燕赵地区传统戏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遇到了本体创新的各种问题。如何认清现状,突破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本体创新的瓶颈,更好的抓住发展机遇,让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继续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助力,是我们需要认真审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1)燕赵地区传统戏曲本体创新的专业性(深度)
培养具有专业创作知识和舞台表演技能的燕赵地区传统戏曲专门人才,经过非遗传承人亲授并结合系统性理论学习,使他们能够成为掌握未来燕赵地区传统戏曲发展方向的专业人才。
燕赵地区传统戏曲本体创新的重中之重是要保持传统戏曲精髓的传承的规范性。燕赵地区传统戏曲本体创新的专业性首先要不断发展壮大的专业戏曲表演和创作人员队伍,保证燕赵地区传统戏曲在传播过程中的艺术规范性。架起专业表演、创作人员与燕赵地区戏曲文化传承人直接沟通的桥梁,在保证传承燕赵地区传统戏曲原有体裁和题材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创作内容的突破点,融合新的表演素材合理结合高科技的舞台美术效果丰富传统戏曲的内容和形式,为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本体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群体的关注,让新生代观众摆脱对传统戏曲古旧保守的最初印象。
(2)燕赵地区传统戏曲本体创新的大众性(广度)
燕赵地区传统戏曲中的评剧等多个剧种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典型代表,培养和扩大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新的欣赏人群是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爱好者和欣赏者大多集中在老龄化人群,在各种通讯软件飞速发展的今天,老龄化人群对新生通讯和文化传播方式接受普遍较慢,因此空有一腔爱好之心,却无法像年轻人一样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迅速获得戏曲文化发展的前沿消息,我们可以通过社区及老年大学组织退休人员学习互联网知识和通讯软件的应用,在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同时,让这一群体能够紧随时代步伐,通过利用新的网络科技资源来主动学习和传播燕赵地区传统戏曲,帮助老年群体对戏曲文化有更专业深入的认识;恰恰相反,新一代的年轻人,虽然能够紧随时代步伐,但是由于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压力重重,导致缺乏对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认识和热爱之心,吸引中青年群体对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广泛关注显得非常重要。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赵丽蓉老师,在许多70后80后儿时还不知何为评剧之时,就知道赵丽蓉老师,在赵老师的小品中也听到过评剧的片段,相信有很多人都是通过赵老师的小品而熟知赵老师,并由此了解到评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到赵丽蓉老师同时也是评剧界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当然,我们并不是要让很多传统戏曲专业从业人员都去从事其他表演事业,而是通过媒体对戏曲传承人和表演者的宣传达到让大众易于接受传统戏曲的目的,以大众所熟悉的艺术表演平台与形式来对燕赵地区传统戏曲进行大众化的普及也是对传统戏曲的广泛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本体创新要将专业性和大众性相结合,遵循传承传统戏曲创作规律,尊重和保护各个传统剧种自身的特色,不能盲目追求过度创新而丢失传统戏曲的本体特征。
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创新都要考虑到投入和产出的平衡问题,传统戏曲文化的本体创新势必会有经济上的投入,也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文化艺术的大发展在创新过程中,怎样做才能不被经济利益冲昏头脑,找到燕赵地区传统戏曲本体创新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至关重要。
燕赵地区传统戏曲本体创新的核心是培养专业的人才继承该地区传统戏曲表演和创作,不偏离传统戏曲本身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融入现在素材,利用网络科技扩大对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专业化的宣传。经济效益对于很多盈利性教育机构和宣传机构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背离了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精髓,一味地迎合受众者口味,这种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
教育作为传播知识与技能的途径,对人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学校教育是引导每个人走上各自职业道路的阶梯,也是帮助所有人打开眼界的重要途径。
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本体创新首先要依赖于拥有专业戏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创作者和演绎者;其次,我们还需要培养大批掌握传统戏曲文化专业知识,能够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传播传统戏曲文化的教育者。传统戏曲的本体创新也需要有一定的持续性,需要后继有人,我们曾经和现在所拥有的传统文化能否通过对专业人才的教育保留下来并发展下去,未来的子孙所欣赏到的燕赵地区传统戏曲是否能保持住“原汁原味”,要依托整个教育体系的努力来完成的。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澄在两会中曾提出“戏曲进校园的议案”,并在其专访中说过人才对于一个剧种发展的重要性。
任何艺术形式的本体创新都是在良好的专业艺术教育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本体创新也不例外。传统戏曲的发扬和传承要保持“原汁原味”,这种精髓的传承依赖于更加健全的专业传统戏曲教育体系,需要政府部门做媒介让燕赵戏曲传承人与燕赵地区音乐教育人才良好沟通,一方面将燕赵戏曲传承人请入各大院校,另一方面,让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主动深入民间各地,吸取民间戏曲文化的精髓,以专业的理论与演唱演奏为基础对燕赵地区传统戏曲进行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创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不断扩大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体系里,让燕赵传统戏曲的教育者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每位学生在人生的的不同教育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深入了解到燕赵传统戏曲的魅力。
燕赵地区拥有我国众多知名高等院校,调动起从事音乐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群体学习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积极性,提高对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认知度,吸引具备音乐专业才能的学生去主动向燕赵戏曲传承人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从老一辈戏曲传承人手中继承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血脉,并结合自身音乐专业的优势,形成更具专业水准的戏曲教育教学体系,将专业的燕赵传统戏曲知识带入到中小学教育系统中,引领和影响其中一部分中小学生成为未来的戏曲爱好者和专业的戏曲创作和表演者做准备,源源不断的为燕赵地区传统戏曲的本体创新提供后备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