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国家的兴亡衰败
——赏析《古朗月行》

2019-01-28 07:11:54黄娜娜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南京210000
名作欣赏 2019年29期
关键词:瑶台开元唐玄宗

⊙黄娜娜[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南京 210000]

李白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与大多数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诗人不同,李白天资聪颖,十五岁就因过人的诗词创作水平受到当地社会名流的赏识。李白曾在唐玄宗时期进宫担任翰林一职,但由于不喜欢官场的官僚风气以及豪放的行为与宫中人格格不入,常遭官员弹劾,被多次贬官流放,仕途坎坷。诗歌《古朗月行》是李白创作于安史之乱之前,全诗看似是在描写月亮,实则表达了李白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一、《古朗月行》的创作背景

李白出生于701 年,逝世于762 年。公元712 年,也就是延和元年时期,唐睿宗让位,当时为太子的李隆基登上皇位,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 年,唐玄宗赐死太平公主,将其党羽驱逐或杀害,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并将年号改为开元,以此明志,表明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唐玄宗共在位四十四年,退位时李白五十五岁,李白的青年和中年时期都是在唐玄宗执政的时代渡过,同时他也亲眼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兴亡衰败。诗歌《古朗月行》是李白创作于安史之乱之前的一首诗,诗歌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比喻的是开元盛世,国泰民安,后半部分比喻天宝后期,国家战乱导致人民生活不再安定。李白本想借圆月消愁,不料月亮的阴晴圆缺使李白愁更愁。全诗看似是在描写月亮,实则表达了李白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开元年间,唐玄宗在清除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之后,虽然皇权得到了巩固,但是当时的国家情形却不容乐观。兵变使朝廷的元气大伤,官吏治理混乱,腐败现象严重。唐玄宗提拔贤才能人做宰相,在唐玄宗和姚崇、宋璟的精心治理之下,国政渐入正轨。登基前期的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采取的许多举措都有效地提高了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清明的政治作风使得当时的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活平安稳定,创造了继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鼎盛局面。当时的首都长安城成为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

年少时期的李白就生活在开元前期这个欣欣向荣的时代,开元八年(720),当时二十岁的李白带着自己的诗文前去拜访时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的礼部尚书苏颋,深得苏颋赏识。虽然李白心怀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志不在做官,而在于游历四方,二十五岁时开始他的游历生涯和各种各样的政治干谒活动,但均没有太大的成效。这一时期的李白已经步入了不惑之年,心中难免郁郁不得志。直至天宝元年时期,四十二岁的李白被推荐进京,唐玄宗亲自下诏,李白高兴不已,心中以为他多年的政治抱负终于有了可以实现的机会,挥笔写下《南陵别儿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彼时的唐玄宗早已不再如开元时期那般的励精图治,反而得意于自己创造的政局,开始放纵享乐,对国事不闻不问。在纳杨玉环为妃之后,更是整天沉迷于酒色。后来贤相张九龄被罢,奸臣李林甫任宰相。唐玄宗诏李白进京的原因,并非任用贤才,仅仅只是因为当时需要一个出色的文人来点缀国家的太平。初入长安时,李白的确受到唐玄宗眷顾,那一时期李白创作的诗词都难掩对初入官场以为自己的政治抱负就要实现的欣喜,如李白在《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写道:“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这一时期李白的许多诗作描写的多是宫廷的歌舞以及享乐生活,如《泛白莲池序》《宫中行乐词》《清平调》等。没过多久,李白就发现唐玄宗对自己不过是倡优蓄之,并非有意将自己委以大任。政治抱负难以实现使李白感到失落不已。同时期创作出的《草堂集序》:“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等诗作渐渐表现出李白对朝廷和官场的厌倦情绪。自小接受汉文化和西域文化熏陶的李白有放荡不羁的秉性,与宫中人格格不入,便上书向皇上请愿“还山”。唐玄宗最终以李白“非廊庙器”为由,赐金放还。天宝三年,李白怀着怨愤之情告别了长安以及一年多的宫廷生活,继续游历四方。

后来,在幽州之行中偶然发现安禄山有作乱之心,第三次进入长安想要向唐玄宗反映真相,但是唐玄宗对安禄山深信不疑。李白虽忧虑天下,也只能就此作罢,再次带着失望的心情离开长安城,同时难掩对唐玄宗、对国家朝政的失望,寄情于月亮,又因月亮的阴晴圆缺,联想到国家的兴盛渐衰,感到悲伤不已。

二、《古朗月行》的写作技巧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于《杂曲歌辞》。朗月,指明朗的月亮,行,在这里是指乐府诗歌体裁的一种。南朝诗人鲍照曾写过《朗月行》,描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借用古题,将其称为《古朗月行》。《古朗月行》创作于安史之乱之前,诗作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后半部分描写的是国家战乱,人民生活不再安定。

《古朗月行》中的许多地方都很好地表达了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如“白玉盘”“瑶台镜”“青云端”“仙人”“白兔”“阴精”,等等,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对神话传说进行巧妙加工,强烈的情感表达,同时也展现出诗人清新俊逸的笔调和写作风格,构成了《古朗月行》中一个个瑰丽神奇、含义深蕴的艺术形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白玉盘,白色的玉盘;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小的时候不知道月亮长什么样子,叫那是白色的玉盘,又怀疑是神仙居住的瑶台仙境,飞在高高的青云之上。在这一句诗当中,“白玉盘”和“瑶台镜”生动地将诗人儿时对月亮的认识表达了出来,诗人将月亮比作“瑶台镜”更是展现了月亮在诗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呼”“疑”两个动词,将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感表现得恰到好处。这四句看似是在描写皎洁可爱的月光,实则是在描写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团团”,在这里即指圆圆,形容桂树茂密。诗人对小时候心中的美好景象进行了一番描述之后笔锋一转,写到了月亮的升起。月中的仙人的双脚是垂着的吗?月亮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看起来长得很茂密被白兔捣好的仙药,又是给谁服用的呢?。“仙人”“桂树”“白兔”这些本是在古代神话故事当中才会出现的东西,作者将它们运用到这里,给全诗添了一股神秘的色彩。两个疑问句又给全诗增添了一股可爱天真的感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抒发了诗人当时的茫然,或者说是对国家未来的焦虑、担忧和感叹。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传说太阳里有一只金色的三足乌鸦,所以太阳的别称也叫作金乌,九乌,也就是指九个太阳。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令原本完整皎洁的月亮残破不堪,晦暗不明。后羿曾经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才终于免于灾难,得到了清明安宁。这里前半句看似指蟾蜍蚀月,实则诗人描写的是曾经国家的繁荣昌盛、太平安宁就快要过去,同时,也是借“蟾蜍蚀月影”暗暗讽刺当时唐玄宗沉迷酒色、宠溺杨贵妃和吏治混乱的国家局面。后半句引用“后羿射日”的传说,感叹灾难时期有后羿这样的英雄替人们消除多余的太阳,给人民带来安定的生活,同时也希望大唐也能出现一个这样的英雄救人民于危难之中。“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阴精,是月亮的别称。沦惑,指沉沦迷惑。月亮已经沉沦而迷惑不清,已经没有什么可看的了。心怀忧虑又能怎么样,凄凉悲怆的心境让人伤怀。结合起诗歌的创作背景可以知道,这里诗人将唐玄宗比作月亮,沉迷酒色、听信谗言、不理朝政,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盼望的了。心怀忧虑不忍一走了之却又无可奈何,凄凉悲怆的心境简直让诗人感到肝肠寸断。

这首诗李白作于安史之乱之前,抒发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失望、落寞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忧心人民生活、担忧国家兴亡的爱国之情。

三、结语

李白是幸运的,他亲眼见识过一个朝代的鼎盛时期,毕竟在一个太平昌盛、平安稳定的政治格局和国家环境下,李白才能有游历四方的机会和被人赏识的机遇。李白也是不幸的,他是一个时代由兴亡到衰败的见证者,他亲眼看见一个朝代是如何从兴盛走到衰败的。作为一个文人,心中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心中怀着伟大的政治抱负,却不得已实现。这难免让人觉得愤愤不平,也因此,《古朗月行》不仅仅只是李白闲来在月光下行走,同时还反映了一个朝代是如何从昌盛走向衰败。

猜你喜欢
瑶台开元唐玄宗
古朗月行(节选)
段开元:拥抱健康产业 增进百姓财富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30
无限风光追不尽,只惊信马到瑶台
学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40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赐诗探得『神』字》
中华诗词(2018年9期)2019-01-19 01:11:02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唐玄宗缘何对安禄山深信不疑
“既菩其始,当慎其终”——唐玄宗晚年思想的蜕变和“安史之乱”
公民与法治(2016年1期)2016-05-17 04:07:57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体育科研(2016年2期)2016-02-28 17:05:51
氤氲瑶台
中华奇石(2016年1期)2016-01-25 11:11:16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Reduplicated Words in Chinese Poems
速读·中旬(2016年1期)2016-01-20 06: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