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构建与风格创新
——从《无名之辈》看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发展路径

2019-01-28 07:11:54田建恩石家庄学院石家庄050035
名作欣赏 2019年29期
关键词:小人物题材成本

⊙田建恩 [石家庄学院,石家庄 050035]

类型化电影的形成是和市场化发展密不可分的。从市场上来看,近年来获得较大市场回报的国产中小成本不断出现,如宁浩的“疯狂”系列,徐峥的“囧”系列、开心麻花团队的数部作品,以及《心迷宫》《十二公民》《驴得水》《狗十三》《我不是药神》等。而2018 年上映的影片《无名之辈》作为一匹黑马,继续印证着这一趋势。上映第三天,其上座率就超越了《神奇动物在哪里》和《毒液》两部欧美大片。随着发酵的持续性,话题热度的提升,三四线城市的渗透,影片最终赢得远超预期的票房。在高投资和流量明星扎堆的市场中获得较高的收益和存在感,是近年来的中小成本国产电影不断重复的事实,并似乎正在形成某种可以重复与复制的类型化特征。当我们将这些电影进一步分类和细化后,《无名之辈》则能够被划入到某种更为具体的类型体系中,这种体系体现在题材设定、情节设计、叙事模式、人物塑造等方面。

一、规定时空中典型题材

影片《无名之辈》在题材上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即在规定时空中发生的犯罪题材。事实上,从2006 年的《疯狂的石头》开始,这类题材在国产中低成本电影中就已屡屡出现,如《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十二公民》《心迷宫》等,并正在形成一种类型化的题材风格。尽管我们似乎能够从盖里奇1998 年的电影《两杆大烟枪》中,找到这种风格的艺术血缘。但对于近年来的一干国产中低成本电影而言,这却是资本控制、艺术追求和社会文化发展三者之间的不谋而合。

首先,从资本控制和艺术追求之间的关系来看,寻求二者之间的契合是商业电影发展的基本属性。面对竞争充分的电影市场商业规则,中小成本电影难以讲述宏大的故事、展示磅礴的视听感受,以及借助高流量影星进行宣传。作品受制于成本,成本限制题材,题材进而影响叙事方式。在这种客观条件下,以犯罪题材的强矛盾增加故事张力,并在时间和空间的应用上以一种类似于舞台剧风格的“规定性”的创作手法,以数个有限的空间和较短的故事时间来完成整部影片的内容搭建,就成为此类影片艺术创作的基本逻辑。对于《无名之辈》而言,一天的电影时间,在抢劫现场、马嘉祺家、梦巴黎会所和步行街闹事等空间,通过多线性叙事完成一个线索众多的复杂故事讲述。尽管在成本限制下,时空控制显得非常节制,但影片呈现的最终效果是足够优秀的。

其次,当下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现实也和电影本身的艺术文化价值追求密不可分。不论是《疯狂的石头》《无人区》,还是《疯狂的赛车》《无名之辈》,里面均有着以“蠢贼”为角色的荒诞喜剧故事。这种题材故事的设定,本身就有着全民娱乐时代市井文化的浓重印记。尤其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迅速而广泛的发展,大量“蠢贼”的新闻和娱乐化后的网络段子,已成为市井娱乐文化中的典型类型,并形成网民所认同的集体经验认知。于是,较低的成本、现实主义故事和市井娱乐文化就共同催生了此类题材的爆发和流行。在《无名之辈》中,两个“蠢贼”在马嘉祺家里数次通过电视了解案情进展,却发现电视上所播放的,竟是网民对他们行为的大肆娱乐和恶搞。这恰恰是电影在题材选择上,与现实社会文化发展现实的呼应。

二、多线叙事的创新追求

如前文所述,《无名之辈》等影片经常将糅合数个空间的多线性叙事作为主要故事的推进手法。多线性的叙事方式打破了故事叙述的单线形式,多条线索同时进行,多个故事穿插讲述,而各条线索汇聚之时,便是影片的高潮时刻。自《疯狂的石头》通过模仿《两杆大烟枪》最早成功运用以来,多线叙事在国产中小成本电影中颇为流行,逐渐成为商业娱乐类型中小成本电影套路化的常见解决办法。究其原因,还是受制于成本。当中小成本电影无法在视听体验和明星效应上谋求影响时,讲故事的方式就显得特别重要。尤其在相对简单的时空中讲述故事时,多线性的叙事方法称为对抗时空单调性的有效手段。而在有些时候,故事讲述的方式甚至比故事本身更为吸引人。贾内梯在其著作《认识电影》中指出:“形式主义叙事特别受到华丽的雕琢,喜欢把时间打散重组来强力凸显某个主题,其情节设计非但不隐藏而且还大肆招摇,是作秀的一部分。”多线叙事运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在连续的插叙、闪回中将琐碎事件和人物进行拼接,同时创造出观影的新鲜感、紧张感和刺激感,作为旁观者的观众以上帝的视角审视着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悲欢偶遇,在“最后一分钟的解救”中获得深度参与后的满足。正如学者洪帆在评论《心迷宫》时所指出:“影片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事实证明行之有效的创作策略,那就是以‘眼花缭乱’的包装技巧来遮掩因各种条件而受限的故事质量本身……即使是简单或粗糙的故事,也可以让观众产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烧脑’观感。”

《心迷宫》所出现的大约十七个角色几乎都是功能性的,完全是为了构架一个复杂精彩结构的故事而服务。《无名之辈》同样选择了多线叙事,在人物与故事的关系处理上却与《心迷宫》背道而驰。《无名之辈》共有四条叙事明线。第一条故事线的主角是劫匪和马嘉祺,劫匪持枪抢劫手机店后被逃跑,被高位截瘫而生无可恋的马嘉祺困于房间;第二条故事线的主角是高明的保安马先勇,先是被高明的债主群殴,后以寡敌众招致警察到来,从而引出他的寻枪之路;第三条故事线的主角是逃跑的房地产商高明,因欠账被催债而携小三逃离,在路上决定承担责任而掉头返程;第四条故事线的主角是高明的儿子高翔,不甘心父亲被哭丧侮辱而准备持枪雪耻。劫匪打劫用的土枪、马先勇丢失的土枪、高翔雪耻用的土枪构成多线索交叉叙事的开端、发展和高潮。

电影《无名之辈》的叙事方法契合了近年来同类影片的某种模式,但也追求着创新,即通过多时空故事的杂糅反映人性的复杂。正如电影改了最初的名字《慌枪走板》,导演饶晓志的野心也不止仅仅是讲一个“寻枪”的故事,而是“如何在一天的中间把这些事件堆积起来,让大家看到他们的前半生”,即如何用故事塑造人。以马先勇为例,在第二条寻枪故事线里,他是不甘心失败、执着、爱耍小聪明的人;在第一条故事线和第二条故事线的交叉处,马先勇与马嘉祺隔门对话,他是一个心怀悔恨、挂念妹妹而又强撑面子的人;在第三条故事线里,他和高明一样是经济和生活上失败的人;在第四条故事线里,他在女儿的眼中是一个十足的“烂人”;而在四条故事线交汇的高潮时刻,他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和协警。在目不暇接的多线叙事转化中,一个悲剧性小人物的多重人性表露无遗。

三、底层小人物的人文关怀

电影故事终究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而近年来的国产中低成本影片几乎不约而同地将底层小人物作为叙事的主要对象。《无名之辈》是这样,《狗十三》《天注定》《我不是药神》亦是如此。这不仅是成本限制下的选择,也有着大众文化繁荣,多层次审美发展,甚至是文化民粹主义盛行的影响。《无名之辈》所塑造的各个人物,通过叙事中戏剧冲突的合理运用,呈现出异常真实而丰满的人物性格。这种艺术的真实感,既构成了作品现实主义的美学基底,又应和了观众的观影欲望。从接受主义美学角度来看,艺术品不仅包含着艺术文本,还包含着作品的传播和受众审美的全过程。《无名之辈》在人物塑造方面,无疑是成功的。

从影片在人物塑造的具体方式上看,《无名之辈》显然呈现出很强的独特性。导演饶晓志的上一部电影《你好,疯子》由话剧改编而来,因不合时宜的“话剧腔”而被评论为“死于话多”。《无名之辈》中,话剧元素得以有节制的运用,每一条故事中的戏剧冲突都成为塑造人物形象强有力的手段。封闭空间内胡广生与马嘉祺的冲突,暴露了各自强悍外表下的柔软和不堪一击;露台上倾盆大雨中胡广生与李海根的冲突,呈现出两个小人物的执念与自欺;派出所外女儿马依依给马先勇的一句“烂人”和一记耳光,打翻了这个失败男人心底的无奈与辛酸;公路上高明与刘雯虹在车中的撕扯打骂,令人感受到为世人所唾弃者的担当与爱情……《无名之辈》确实做到了导演所说的“多线叙事、荒诞喜剧都是为服务于人和故事而做出的选择,意图在于强调命运的无奈,并非为了炫技而炫技”。

按照卓别林的观点,比恶搞一个人更滑稽的,就是某个人出着洋相,却不承认有任何不正常,还试图保持自己的尊严。《无名之辈》深谙此道,丧妻之痛、事业崩塌的中年保安执着寻枪,为的是维护“准警察”的尊严,高位截瘫的妹妹与周围人格格不入乃至只求一死,为的是维护人格的尊严,两个笨贼近乎自欺欺人的自负或爱慕,为的是维护从小植根于心底的梦想尊严。他们都是芸芸众生但不卑微,都是无名之辈但不沉沦。观看卓别林喜剧,欢乐伴生着怜悯,《无名之辈》则是感同身受,笑出了泪水。电影越是放大现实与尊严的撞击,观众越是体验到触及灵魂的感动。

《无名之辈》还借助网络社交媒体完成观众对人物形象的审美认知,而这正是近年来国产中低成本电影经常采用的有效方式。与其说“无名之辈”是电影人物的概括,不如说是导演对受众心理的准确把握,现实中小人物的故事能更能触动受众,继而引发整个社会的讨论与思索,这是黑色喜剧电影的深层次力量。导演饶晓志自言:“像素汐、章宇、老陈,其实我们的经历都差不多,都是从很小的地方成长起来的,我们都认识过很多这样的人物。”他与编剧用了一年的时间,把这些小人物们从他们的经历中筛选整合出来,创作了这些形象鲜活的“无名之辈”。《疯狂的石头》已经开始了娱乐现实主义的有益探索,但包括宁浩导演本人的《疯狂的赛车》《疯狂的外星人》在内,之后的国产中小成本电影一度受恶搞类型的《泰囧》等作品影响,现实主义的精神为赤裸裸的娱乐所遮蔽,沦落为外观的包装,影响力也日益衰减。《无名之辈》及之前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则代表了现实主义的回归与成功,与其他电影不同的是,电影主角不只是一个“小人物”的身份设定,而是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有故事的人”,即便是配角,一个青春期的中学生、一个“小三”、一个夜总会的小弟,都不是脸谱式的塑造。相对于《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热点话题,没有重金宣传,它的成功,更引人深思。

结语

《无名之辈》是2018 年中国电影市场的黑马。其成功一方面源自对类型电影套路化叙事的有效运用,解决了低成本电影“好看”的问题以迎合市场;另一方面其对小人物形象的刻画乃至对人性和尊严的追问,赋予了其足够的现实主义美学力量,赢得了质量,成为口碑传播的内核。《无名之辈》是近年来国产中低成本电影中的典型代表,为此类电影的发展带来诸多深刻启示。

①〔美〕路易斯· 贾内梯:《认识电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年 11 月版,第 304页。

②洪帆:《故事、结构与情绪——从〈心迷宫〉谈国产小成本电影创作策略》,《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小人物题材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河南电力(2021年5期)2021-05-29 02:10:00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34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8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电视指南(2016年11期)2016-12-20 22:10:38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5
小人物的施予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1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15年7期)2015-05-30 10:48:04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电视指南(2015年5期)2015-05-30 10:48:04
广电总局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信息
电视指南(2015年10期)2015-05-30 10:48:04
小人物的大格局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