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杰
(寿阳县应急管理局,山西 晋中045499)
现代化的矿山救援体系可以为矿山生产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可以将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害降至最小,也是新时期矿山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广大矿山管理者必须强化认识,深入剖析其中的具体问题,全方位地完善矿山救援体系,切实提高矿山生产的安全性。
矿山开采与其他行业相比,危险系数较高,这也是由其复杂的作业环境决定的。对于矿山企业来说,要想实现更高的综合效益,就必须始终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构建出一套结构完善、条文明确、实践价值高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为矿山作业人员构筑起生命安全保护的基本屏障[1]。当前,我国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矿山应急救援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应急救援能力;第二,缺乏全员参与的救援意识,不能在意外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形成救援的强大合力;第三,应急救援体制仍然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领导指挥职能的分散、信息沟通的不畅以及职责混乱等。
矿山生产的环境相对复杂,因此,救援也需要依托大量的应急救援设施。当前,广大矿山企业应当响应国家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号召,重点从如下环节加强矿山应急救援设施建设:第一,构建统一化的矿山救援领导体系,通过职责清晰、管理体系明确的领导模式强化对应急救援的指导,提高救援效率;第二,建立专门的衔级、职级原则,划分各个层次的具体救援职责,避免在应急救援中出现工作混乱的状况;第三,推进顺畅、规范的人员机制建设,确保在意外事故出现时,救援队伍能第一时间接收领导指令,并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援工作;第四,构建严格的队伍管理办法,强化基本的救援素质,提高应急救援的管理效率;第五,建立企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通过制度化的规定,落实各项应急救援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水平。
在矿山应急救援中,如果仅仅依靠单一的救援队伍,难免会使救援工作受到阻碍。因此,矿山企业必须强化全员救援的意识,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协调,形成合力。根据矿山多发的安全问题以及以往的救援经验,要建立现代化的应急管理机制,将应急状态下的领导方案纳入机制中,并在全企业范围内开展有针对性的救援宣传工作,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员工从心理上形成对于参与全员救援的强烈认同感。各级管理部门要动员员工主动参与相关培训,在培训中了解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以实用的技能提升自身的救援水平。除此之外,要建立起应急部门同企业员工的联动机制,实现救护一体化建设,形成全员参与的强大合力[2]。
①完善救援信息沟通机制。在矿山企业发生意外状况时,保障基本的信息畅通,是提高救援效率的重要支撑,尤其是随着矿山企业建设规模的扩大,信息的畅通更是对于企业的日常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矿山企业要推动救援信息沟通机制建设,构建起新时期企业同员工的信息报送渠道,确保在救援中能实现信息渠道的全方位贯通,从而有效地把握救援状态,部署具有针对性的救援策略。
②优化应急救护部门职能。矿山企业救护体制改救援体制的建设,需要依托应急救护部门职能的优化。作为承担企业内部救护工作的基本部门,为了有效应对矿山救援需求,需要其加强功能性建设,以适应多样化的救援需求。在应急救援的工作中,不能拘泥于特定职能部门,而应当在统一的指挥下,充分调配多方可用的资源,以实现及时有效的救援效果。针对近年来在应急救援体系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矿山企业要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起现代化的联动机制,实现救护一体化建设。
新时期,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得到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为了适应复杂的作业环境需求,矿山企业必须加快现代化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在意外事故发生时,要第一时间制定精准有效的应对措施,集聚多方面的救援资源,力求将人员伤亡降到最小,为企业实现更高的综合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