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俞建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质量提升是基础前提。2017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本文就现阶段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点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中央下最大力气抓全面提高质量的坚定决心,提出了“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四项基本原则”,在当前阶段,笔者认为除了在以上所述的基础上,还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质量提升工作,建立健全促进质量提升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体系,清理、及时修订不适应、不好用、不管用的制度规定;科学设计质量提升的制度安排,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市场主体质量制度供给,以法规制度的形式适时确立质量创新实践成果。把法治保障作为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石,构建新时代的质量发展长效机制。当前,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委托加工”、“贴牌生产”等经营模式层出不穷,让市场主体的生产、销售行为密不可分。因此,要打破现有法律法规等划分“生产者”、“销售者”的做法,要统一以“市场主体”的身份,为“市场主体”制定“行为规范”,将有利于一流市场环境的形成。
质量提升是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产业全面升级的有力支撑。提升质量必须充分尊重质量的市场属性,通过强化竞争政策、防止市场垄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谨守竞争中立,对内资外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一视同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明确公平竞争是促进质量提升的最好制度安排,真正确立质量主体地位。
质量的底线是安全,政府之所以管质量,核心是对质量安全性能的监管。政府要打破行政垄断,打破干预市场主体质量行为的审批、评奖、认证等具体行政措施,加大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守质量安全是监管的底线,形成较为充分的质量与价格挂钩的优胜劣汰市场竞争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产品质量同样存在供给不充分和供求不平衡问题,突出表现就是“海淘”“海购”成为消费时尚。一方面,要通过改革,推动质量提升工作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要求,让市场主体迸发活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环境;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需求改变了,质量提升必须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作为质量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和回应人民群众的质量呼声,从中寻找质量提升的重点和方向,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各种经济发展的要素中,质量是最具一般性的要素,也是各种投入要素的综合体现。除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的供给外,要加大对质量提升的外部要素供给。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包括敬业、精益、卓越等,是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关键时期,质量提升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3月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质量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形成“工匠精神”的基本共识,才能树匠心、育匠人,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狭义的质量文化是市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质量意识、质量行为、质量价值观、质量形象以及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等的总和;广义的质量文化应该是整个民族质量素养的表现形式。要提升质量地位,必须构建良性的质量文化氛围,这个质量文化必须包括质量制度的供给,规范质量提升;质量基础的构建,推进质量提升;质量底线的坚守,守护质量提升;质量信用的维护,促进质量提升;质量品牌的发展,引领质量提升。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目的是推动中国产品和服务更深更广地纳入全球供给体系,实现更高质量的供需平衡。在国人心目中,同等价位的同类产品,国产的质量通常不如进口的好,这种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是中高端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以至出现“海淘”等消费外溢现象;另一方面却是国人对中国产品质量缺乏自信的表现。因此,立足新时代新需求,把标准领跑、品牌领军作为质量提升的主要方向,全面开展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形成质量优势迈向中高端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解决质量供给的短板,提升老百姓对国货精品的自信度,提振消费信心。
在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质量水平归根结底是由供需双方共同决定的,政府无权对企业除质量安全违规信用之外的信息进行评价。因此,推进质量(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强化质量信用信息公开和披露是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前提基础,激励守信、惩戒失信,是合理的制度安排。
发挥监督抽查作为主要监管方式的本质属性和原始功能,开展质量安全统计监测,组织国内外重点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比对、开展区域产品风险监测等了解质量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区域和行业质量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健全以质量竞争力、顾客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指标体系,实施重点产品质量监测,引导行业和地方提高供给质量水平,挖掘质量提升的新做法、新经验。牢固树立抓质量提升就是抓发展、谋质量提升就是谋未来的工作理念,推动质量理论、制度、技术、文化的创新,为质量进步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