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科学

2019-01-27 20:06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9年19期
关键词:钛板方形塑形

前路钛板结合方形区螺钉内固定治疗涉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

蔡贤华,刘曦明,汪国栋,等

摘要:目的:涉及方形区的髋臼骨折的治疗为目前创伤骨科的一大挑战,这主要是因为骨折的中心部位——方形区骨质极薄且紧邻股骨头,骨折多呈粉碎性且向盆腔内移位,按现有手术方式进行单一前入路直接内固定极为困难,至今仍缺乏简单、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本文对螺钉经解剖钢板植入骨质进行内固定的常规方法进行了改良,探讨采用前路特殊塑形重建钛板结合方形区螺钉部分经骨表面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利用金属材料塑形后的回弹效应,将重建钛板(普通型,辛迪思公司)进行特殊塑形,但近侧曲率稍大于弓状线,使其沿骨盆界线放置时于方形区约1/3~1/2钉孔外露于界线内缘,方形区钛板斜率小于骨盆界线骨面约15°,方形区两端钛板则与之相反,使塑形后的钛板放在骨盆界线骨面后两端上翘。两端用 2枚及以上 3.5 mm AO皮质骨螺钉作为固定螺钉固定钛板,以稳定前柱或经前柱的部分骨折;用特殊器械将方形区钛板暂时调整至与方形区骨面呈90°,经钛板钉孔平行于方形区表面开骨槽,拧入3~5枚3.5 mm皮质骨螺钉(即方形区螺钉)(普通型,辛迪思公司),长度达远折端至少10 mm,螺钉的1/2~2/3半裸露于骨表面,避免了螺钉进入髋关节腔。然后移去特殊器械以恢复钛板在方形区斜率,即对方形区螺钉产生向外弹力。随着近、远端固定螺钉的置入,部分“扭转”的近、远段钛板在与骨盆界线骨面紧密接触的同时将对中间段螺钉(方形区螺钉)产生很强的扭矩力,可有效维持方形区骨折块的复位,且具有阻挡方形区骨块向盆腔内移位的作用;同时方形区螺钉具有抗骨块分离、直接固定骨折的作用。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52例髋臼方形区骨折患者,其中36例获得随访,男21例,女15例;年龄21~59岁,平均43.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1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 5例。骨折按 Letournal分型:双柱骨折15例,横形骨折4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8例,T形骨折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骨折复位后行特殊塑形重建钛板及经钛板3~5枚皮质骨螺钉(方形区螺钉)部分经骨表面内固定。固定完成后,部分位于骨内的方形区螺钉无左右位移。伤后3~20 d手术者34例,3周后手术者2例,其中1例伤后40 d手术,1例伤后21 d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2 d。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和Postel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0~5.5 h,平均4.3 h;失血量为300~2500 mL,平均850 mL。36例患者术后获12~72个月(平均41.7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放射学标准评定:解剖复位19例,良好复位12例,不满意复位5例,复位优良率为86.1%。所有患者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 2~4个月,平均 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ubigné和Postel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6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 80.6%。本组患者功能优良率与骨折复位质量呈明显正相关(r=0.513,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7例患者术后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除6例残存大腿外侧轻度麻木外,其余均恢复;1例患者发生腹股沟疝;1例患者发生创伤性髋关节炎;1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度);1例患者术后4年钛板近端1枚固定螺钉发生断裂。无一例患者发生方形区螺钉松脱、断裂。结论:前路钛板结合方形区螺钉内固定安全可靠,多枚方形区螺钉的“木筏效应”能有效阻挡方形区骨折块向盆腔内移位,呈多点弹性固定;同时部分陷入骨内的螺钉有一定的提拉作用即抗分离作用,无进入髋关节腔之虞,是治疗以前柱损伤为主的双柱骨折、向前移位的横形骨折、部分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及部分T形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来源出版物: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3, 15(2): 102-106

入选年份:2017

术前3D打印技术模拟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提高疗效的可行性研究

章莹,李宝丰,王新宇,等

摘要:目的:复杂骨盆骨折手术难度大,CT扫描三维重建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该研究探讨术前3D打印技术模拟复杂骨盆骨折手术,分析对提高手术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的200例复杂骨盆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47例,女53例;年龄19~62岁,平均35岁。骨折按Tile分型:B型78例,C型122例。其中3D技术组73例患者术前采取SIMENS 64排螺旋CT进行三维重建、血管造影,利用分割技术去除软组织后得到包含动静脉血管的骨盆三维重建图像,利用激光快速自动成型机制作包含动静脉血管及骨盆骨折的个体化骨盆标本,然后在计算机上模拟手术复位骨折块、模拟钢板塑性放置位置、及螺钉置入方向角度等,术中按模拟计划进行手术;常规组 127例患者常规术前 X片、CT平扫,不进行 3D打印及计算机模拟手术。所有患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切口引流1~2 d,若术中失血量大于400 mL或术后血红蛋白小于80 g/L,则给予输血治疗。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进行功能锻炼。记录两组患者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资料,术后根据Matta评定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结果:所有患者获6个月至6年(平均2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如骨折分型、致伤原因、合并伤情况、受伤至手术时间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3D技术组与常规组相比,出血量(646±260 mL vs 827±337 mL)、输血量(335±126 mL vs 676±197 mL)更少,手术时间(2.7±0.7 h vs 4.4±0.9 h)更短,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8.2% vs 13.4%)3D技术组更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根据Matta评定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3D技术组:优59例,良9例,可5例,优良率达93.2%;常规组:优69例,良36例,可18例,差4例,优良率达 82.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技术组与常规组分别出现切口浅表感染1例、3例,尿路感染2例、4例,深静脉血栓2例、5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1例、3例。仅常规组出现腹股沟疝2例。均无发生医源性损伤 L5、S1神经根及坐骨神经的患者。3D技术组3例、常规组6例患者术前存在L5神经根损伤症状,术后症状逐步缓解。3D技术组出现切口浅表感染1例,尿路感染2例,深静脉血栓2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1例。常规组出现切口浅表感染3例,尿路感染4例,深静脉血栓5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3例,腹股沟疝2例。常规组有1例术中医源性血管损伤。无一例患者发生医源性L5、S1神经根及坐骨神经损伤。结论:该研究证实,采用 CT扫描、血管造影,利用分割技术三维重建骨盆图像,激光快速成型打印个体化骨盆标本,并在计算机上模拟手术复位、固定,这些术前详细的规划可以显著提高复杂骨盆骨折的手术效率、减少出血量并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来源出版物: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 17(1): 29-33

入选年份:2017

猜你喜欢
钛板方形塑形
轧制方向对粉末轧制多孔钛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捕捉方形泡泡
我的方形创想
方形夹具在线切割切槽的应用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数图形
美女塑形计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三严”铸魂 “三实”塑形 凝聚扭亏增效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