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持续深化审批便民服务改革

2019-01-27 17:24重庆市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9年7期
关键词:区县事项办理

● 重庆市委编办

重庆市委编办围绕习总书记指明的“两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定位和“两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两高”(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目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协同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三管齐下”推进审批便民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深化工程建设审批改革,助力便民利企

(一)集成改革举措,全面优化提速。把工程建设领域审批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着力破解审批环节多、时限长、手续复杂等问题,促进提质增效。一是全流程改革。整合投资体制、工程建设领域、公共服务等改革举措,改变过去“就审批减审批”的现状,将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所涉及的中介服务、市政设施接入服务、税费征收同步纳入全流程改革范围,不留“死角”。二是全项目提速。在国务院要求“主要是将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纳入改革”的基础上,自加压力,依托重庆探索的工程建设“1+8”(1个通用审批流程加8个专业领域审批流程)改革经验,将交通、水利等建设工程也纳入改革范围,分别定制流程优化措施,梳理形成审批流程体系。三是全事项管理。梳理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行政许可、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设施接入服务、备案事项等130余项,形成清单“锁定”管理。

(二)出台“六张清单”,推行“明白审批”。根据各类事项的法律属性(审查其合法性)、经济属性(分析是否可由市场自主调节和企业自主管理)进行分类改革,配套形成减、放、并、转、调、诺“六张清单”。一是坚决“减”。取消了社会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施工合同备案等15项审批事项;不再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招投标交易服务费、白蚁防治合同等作为施工许可的前置条件。二是彻底“放”。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金融机构营业场所(金库)审批及工程验收等5个事项下放给区县。三是着力“并”。推行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将一些确需保留、管理内容相近的事项合并办理,解决“互为前置”问题;消防设计审核、人防设计审查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占用城市绿地审批、取水许可等23个审批事项合并为8项。四是切实“转”。对可通过征求部门意见来替代的审批事项,不再让“群众来回跑”。例如,将5个主管部门分别办理的园林绿地指标审查、电力保护审查等11个事项,转变为规划自然资源部门统一征求意见。同时,对开发区、产业园区等特定区域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重要矿产评估等13个事项,由“企业分别评价”转为“政府统一评估”。五是认真“调”。对一些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作为前置条件的事项,根据实际予以调整。例如,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用地批准等6个事项调整为在施工许可前完成即可。六是大胆“诺”。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办法,明确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节能审查等21个审批事项可实行告知承诺。

(三)构建“五一”体系,完善运行机制。为确保项目精简、流程优化落到实处,坚持统筹谋划、一体部署,建立完善审批体系。一是“一个平台”统筹实施。建设“多规合一”平台,整合规划自然资源、发改、生态环保、水利等50余类专项规划,运用大数据手段协调解决“多规”之间的冲突差异,确保投资建设项目在平台上“跑起来”。二是“一个系统”统一管理。依托全市网审平台,整合投资项目库、企业法人数据库、从业人员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建成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审批管理子系统,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三是“一站服务”统一办理。建成市级审批服务综合大厅,涉及的30个市级部门和“水电气讯”单位服务窗口全部进驻,可办理全部事项。四是“一张表单”减证利企。与分阶段并行办理相适应,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企业在各阶段只需提供一套申报材料即可,不再重复提交。五是“一个超市”规范服务。在清理93项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的基础上,建设全市统一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配套制定中介服务事项入驻、交易、信用监管、退出等规则,首批进驻达标中介机构200余家。通过价格、服务、信用竞争等评估指标,破解中介服务垄断、高收费、时限长等问题,为解决“红顶中介”“二政府”问题探索新路。

重庆市投资建设审批时限改革前一般约需300个工作日,改革中逐年得到压减。目前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在5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小型项目35个工作日以内,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20个工作日以内,工业项目15个工作日以内),一般政府投资项目8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一般房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70个工作日以内)。

二、依托“互联网+”,推进“全渝通办”

(一)审批服务一体化,促进同城通办。立足直辖市体制特点和“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的特殊市情,重庆市以“全渝通办”为目标,统筹城乡审批便民服务改革,缩短公共服务差距,让市民异地好办事,村民办事不出村。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重庆市实施“全渝通办”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工作合力,从制度上保障“全市一张网”有效运行。二是打牢标准基础。把标准化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通行语言,以全市行政许可“事项、流程、服务、管理、监督评价”5大类44个指标的标准化体系为基础,建成“三级四同”的“全渝通办”地方标准体系,实现同类的审批服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完全一致。三是建设统一平台。按照“全渝通办”的系统架构、制度设计和路径安排,构建起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和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在偏远乡镇、村社配置便民自助服务“一体机”,减少群众跑路次数。

(二)审批服务多元化,促进便民利企。推出APP“渝快办”,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向移动端拓展的主平台。一是推进业务融通。依托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共享全市3600余项政务数据资源,为企业群众在线办事提供支撑。目前,可线上办理社保、教育、民政、住房等500余项审批服务事项。二是便捷服务体验。“渝快办”通过身份认证注册后,即可办理所有事项,不需重复认证;拓展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第三方应用渠道,匹配在线缴费、快递送达等服务;通过密码口令、人脸、指纹、声音等生物识别技术的四级安全权限体系,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三是强化效能监管。建成“渝快办”效能监管系统,围绕群众使用、部门办理、过程监管、诉求回应、网络畅通五个方面指标,建立“日扫描、周调度、月通报、季分析、年考评”机制,倒逼提升服务效能,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坚持放管并重,推动协同配套放权

(一)向基层群众听意见,向市场主体寻良策。坚持边改革边评估,以评估促改进,经常性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回头看”,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市场主体和基层群众的意见。针对一些群众和企业反映的放权不协同、不配套,审批等管理事项需在市与区县之间“来回跑”的问题,逐项研究、一一破解,力求找到既合法合规,又上下协同、省时省力的办理方式。出台《协同配套下放一批市级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清单》。

(二)坚持“一揽子”研究,推动“全链条”放权。对梳理出的不协同、不配套问题,分门别类提出改革措施。一是推动部门之间协同放权。同一链条的审批事项“甲放乙不放”,反而增加办事负担。针对“投资主管部门部分项目核准权限已下放区县,但项目用地预审等还需在市级办理”、“初、中级职业培训机构设立审批在市人社部门,但工商登记由区县办理”等10个突出问题,将关联审批事项同步下放区县实施。二是推动系统内不同层级配套放权。解决以往过于关注审批事项、对关联环节考虑不周的问题,如旅行社设立许可、三级房地产企业资质等6项行政审批权下放后,制证等配套环节还留在市级部门的现象,要求下放区县一并办理。三是推动审批和监管联动。按照“就近审批、便于监管”的原则,将基层业务办理量大、由基层办理更便捷的机动车驾驶证核发、草种生产许可证核发、拖拉机驾驶培训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15项行政许可事项下放区县实施。有的事项还可以选择在市级或区县办理,推动“同城通办,就近办理”。

猜你喜欢
区县事项办理
泸州市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切实增强办理实效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